——宁夏中宁铁桶堡周家营子周氏家族起源地简记
周家营子,位于宁夏中宁渠口铁桶堡。它是开基祖周讳连普,于清道光或咸丰年间来到铁桶堡落脚,开荒种地,搭建房屋,繁衍生息,逐步扎下了根基。时光荏苒,开基老祖周讳连普一门开枝散叶,人丁兴旺。众多儿孙又各自成家立业,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一个家族村落,这就是周家营子。周家营子自先祖周讳连普计起,先后至少有七代人在这里孕育出生,长大成人。
周家营子,有祖传下来的以堂屋和圈城为标志的老宅院;还有后世子孙(大约是从三世和四世孙开始)环绕老宅院新建的多处新宅院。
老宅院,是当年开基老祖周讳连普与众儿孙在一片荒漠土地上,白手起家,历经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所建。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见到的是,三个相对独立的院子连成一体,形成一个规模不大却较为规整的乡村院落(见宁夏中宁铁桶堡周家营子宅院图)。院落里有大小房屋近百间,碾房磨房及碾磨用具一应俱全,家禽家畜棚舍建有多处,车铃犁耙磨趟等农具各有所归。最令人感恩至念的是,还建有一座堂屋(方言“堂屋”,通称家族祠堂)、一座土围城和一口老水井。
堂屋,它承载着周家营子周氏家族的传承历史。正堂三间,坐西向东(非正东,偏南35°左右)。堂内供奉着天地神位和祖先灵牌,悬挂着赞颂和追思先祖的锦幛,还有或喻世、或警世、或醒世后人的联对;正堂两端有耳房,常年有人居住,看护祠堂和素日的焚香上供。但由于时代原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先祖灵牌、锦幛和联对等被焚烧,堂屋也被拆毁。
土围城,常称之为“圈quan城”或“周家圈城”。它是周家营子地标性构筑物。这座土围城,想必当年也是为防乱世战祸以及匪盗之灾而建。它凝结着祖先们的心血和汗水,也倾注着对家族后人世代荫庇之情。圈城呈长方形,城墙以黄土夯实垒打,单边长约150米,宽约120米;墙高约4米,底宽约1.5米,顶宽约0.8米;圈城在东墙居中开有大门(原本大门建有门楼,门前摆放一对石狮子,早年因地震损毁);城墙东北角,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也因时代原因遭拆毁;南墙中间有一约3米宽的豁口(豁口原本是一个拱形门洞,早年坍塌成一豁口)。
一口老水井,哺育了周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它位于圈城里,邻近拱形门洞,井口井壁石块垒砌,井深3米左右。井水常年不断,清澈甘冽。
新宅院,建有多处。这是由于家族人口持续增多,老宅院房子已不能满足居住。新建或扩建,老宅院空余土地无多,老宅院部分老房子过于陈旧且显狭小,翻新改造意义不大。部分族人索性在老宅院周围(相距最远约2华里)另选宽展新址建房筑院,或由儿孙居住,或是舍弃老宅,爷孙父子一同搬进了新居。
老宅新院虽有所分散,或是后来周家营子族人迁往它地,但周家营子周氏家族一脉相承,血脉相连,是空间和时间永远也分不开割不断的一家人。
周家营子居住分布情况(以四世孙为引领):
圈城里住:
周世荣及儿孙,面南,邻西墙靠北墙;周世英及儿孙,面西,邻南墙靠东墙;
周世全及儿孙,面南,居城中邻西墙;周世泽及儿孙,西邻周世全;
堂屋东住:周世静,西邻堂屋耳房,面南,靠圈城南墙;
周世勤及儿孙,西邻周世静,面南,靠圈城南墙;
周世秀及儿孙,面南,居周世静之前约50米;
周世杰及儿孙,面南,居周世秀之前约50米。
环绕堂屋约2华里分散居住有:
堂屋南向:周世强及儿孙;周世列及儿孙;周世泰及儿孙;
周世明及儿孙;周世达及儿孙;周世亮及儿孙。
堂屋东向:周长生及儿孙;周世贵及儿孙。
而今周家营子已不复存在,这是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先后两次人口外迁所致。
第一次外迁。周家营子原属于宁夏农垦国营渠口农场的一个生产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未被淹没的土地和库区住户(原属中宁县所辖人民公社)划归渠口农场管辖。为此渠口农场对辖区土地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对劳力资源统一均衡调配。正是因这次统一布局调配,将环绕圈城周围居住的周家人(还有其它农场职工)统一调配,搬迁到距周家营子大约15华里外的一个生产队。
第二次外迁。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将“圈城”里外居住的所有人员整体迁移到宁夏农垦简泉农场。简泉农场前身是一个劳改农场,因劳改人员已为数不多而归并其它劳改农场,简泉农场交由宁夏农垦局管辖,行政区划隶属宁夏石嘴山市。
第二次外迁后,周家营子已是空无人烟。当地农场进行土地连片规划整治,所有房屋、圈城、水井等一同回归了黄土大地。
周家营子遗址无地面踪迹存留,全部掩埋在现渠口农场二队六号地域内。欣慰的是高德和百度电子地图还保留着“周家营子”地理位置标注,维盼一直保留下去。
周胜利(五世孙)
2021年4月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