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得姓祖——牛父



牛氏得姓祖——牛父

一些民间传说,虽广为流传,但却无从考证,目前所见到的历史资料,均记载牛姓的得姓始祖是:宋微子后代司寇牛父。

微子本名启(一作开)、因做王子时封在微,爵位属子,所以称微子。微子仁慈贤达,深明大义。周公平定纣王儿子武庚叛乱之后,就任命微子代殷后,奉其先祀,封子宋,因此也称宋微子。

《春秋左传·文公二》有这样一段记载:宋微子以后的宋国,传至第十二位国君宋武公(前765—前748在位)时,北方游牧部落长狄人入侵宋国,宋武公派兄弟司徒皇父率军抵御,耏(音而)班为皇父驾驭战车、皇父的儿子谷甥为车右,另一个儿子司寇牛父为车右的助手(称驷乘),四人共坐一战车,指挥战斗,在长丘(今河南封丘县南)打败了敌人、并俘获长狄首领缘斯。皇父和两个儿子即公子谷甥与司寇牛父,都不幸战死,耏班受到了奖赏。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牛父在抵抗敌人的战斗中牺牲,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牛父的后代子孙怀念先祖、自然引以自豪。

《唐书·世系表》载:周武王“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其裔宋司寇牛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王父”就是祖父,古代称父之父为王父。这里非常明确的说明:牛父之后,子孙以祖父的字“牛”为氏。其他著名的姓氏书也都如此记载。如:

唐代太常博士林宝、奉宰相之命编撰的《元和姓纂》载:“宋微子之后,司冠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元和·唐宪宗年号)

宋代郡恩编著的《姓解》载:“周封微子于宋,其后司寇牛父败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编著的《通志·氏族略》载:“宋微子之后,宋国有个司冠叫牛父,因鄋瞒侵宋,率师御之,败敌于长丘,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明代陈士元编著的《姓氏》载:“牛:宋大夫司寇牛父之后。”

清代著名的姓氏研究专家张澍编著的《姓氏寻源》载:“牛出陇西、本自殷、周封微于宋,其裔司寇牛父帅师败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以上所引诸书,都是历代研究姓氏名著,史实清楚,无可怀疑。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以王父字为氏”?原来这和周代的法制有关。周制规定,凡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可再称公孙,不得上系诸侯,须别立一新氏。立氏则追溯祖宗,所以以其祖父的字(或名)为氏,这就是“以王父字为氏”的主要原因,这种“祖孙连名制”自然有世代源流远的深刻含义。宋微子之后,以王父字为氏的还有孔、乐、边、鱼、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为氏的,如微、仇、求、获等15姓。(见郑樵著《通志…氏族略》)

综上所述,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牛姓的来源,即:保家卫国的英雄牛父,是牛姓的得姓祖;司徒皇父是牛父的父亲,宋武公是牛父的伯父,宋戴公是牛父的爷爷,宋戴公(前799—766在位)传位给宋武公,父子分别是宋国的第十一位和第十二位国君,因此再往上推,宋微子、商汤、契乃至黄帝,则是牛姓的远祖。如今五湖四海的汉族牛姓子孙,既是卫国精英之裔,又是远古帝王之后,和黄帝血脉相连,是炎黄子孙这个伟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牛姓部分人曾一度改为辽氏(《元和姓纂》写“辽”,《隋书》写“尞”),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司马懿用权术控制了曹魏政权,处处防范别人故技重演,魏有后军将军牛金,为司马懿所忌,便以毒酒害死了牛金。牛金的儿子牛元定立即避难逃亡、因祖先有名叫宜僚的,随改姓辽氏,历史近300年。到了南北朝末期,一位在后魏王朝上官拜侍中的辽允,,通过皇帝赐姓,又恢复了牛姓。《隋书·牛弘传》载:“牛弘、本姓辽氏,父允仕周,赐姓牛氏。”说的就是这件事。

除上述特殊情况外,牛氏家族源流一直极为单纯,从没有被冒姓或混入的记录。可以说从牛姓诞生二千多年来,都是一脉相传,是不折不扣的商汤后商。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姓氏,源流单纯的牛氏可作首选对象之一,这是许多姓氏无法相比的。

另外、牛姓不仅是汉族的姓氏,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牛姓。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中有牛氏、为纳西族。满族中,也有牛姓世居沈阳。此外藏、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民族中,也有少数人为牛姓。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