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族谱》封面)
前言
水有源而流长,树有根而叶茂。家之有宗谱,亦如国之有史。国无史,则不知千年之兴衰;家无谱,则不知血缘世系之渊源。
泱泱华夏,陈氏一脉,黄帝子孙,虞舜后裔,树大根深,源远流长。据《左传》《史记》《元和姓纂》等文献记载:陈姓始祖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于陈国的舜帝后裔妫满。商朝末年,舜帝三十三代世孙遏父投奔周国任陶正,因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姬昌、姬发父子喜爱。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公元前479年,陈国被楚国所灭。从妫满至陈闵公共传二十世,历五百八十八年。陈国后人以国为姓,于是便有了陈姓。
自古及今陈氏一脉,枝繁叶茂,兴旺发达,分布较广,人口较多。截至目前,陈姓族人排全国第五大姓,海内外人口达九千多万。初步估计,仅府谷神木三里(太平里四甲、盘西二里七甲、大堡里六甲)陈氏先祖陈威、陈勇弟兄两支一脉,发展到现在也有二十万人口左右。据传始祖也就是陈威、陈勇的先辈在明朝前期,从山西洪洞大槐树来到陕西绥德县,其后陈威、陈勇弟兄俩于明末清初年间,由绥德迁入府谷境内,陈威迁居麻地沟陈家圪堵村,入太平里四甲;陈勇迁入镇羌蛇口峁村,入大堡里六甲。数百年来,这两支族人,发展较快,人丁兴旺,脉支繁盛,族群越来越庞大,人口越来越众多。陈威有子名陈盛祖,陈盛祖有子陈惠民,陈惠明有子陈三林,陈三林又有8子。陈勇有四子陈光祖、陈绍祖、陈裕祖、陈继祖,有孙12人,有曾孙8人。先祖们五代以内,辈分清楚,代代相传,但是,细从始祖数起,一直到现在,谁都不知道自己是第几代。再加之,文革期间,由于破”四旧“,族人存放的画像、灵牌、谱牒等丢失殆尽,祖宗们衍进发展无从考证,族群美德懿范难以承述,后人流传的手抄本少之又少,而且内容也不尽相同,虽然也时有比较简单的陈氏家谱出现,但很不完整,局限性较大。因此,重新编修族谱之事,燃眉之急,刻不容缓,已经成为家族后人们心头里的热切期盼。
(《陈氏族谱》书脊)
(《陈氏族谱》封底)
公元2016年4月4日,在家族长辈陈国平、陈国强、陈永华、陈智荣、陈书义、陈三计等倡导及推动和组织下,太平都四甲陈氏后人100多名代表,在麻镇陈家圪堵隆重集会,大会有两项议程,一是全体族人代表到先祖陈惠民墓地祭祀祖先,同时,暂依照陈氏族人内部流传的手抄本、准格尔旗陈占宽先生编著的家谱以及族人诸多坟址的考证,初步确定了与会人员的辈代。二是召开了陈氏族谱编修会议,听取了准格尔旗陈占宽先生编写的在陈威支系内以老六门陈于阁后人为主的《陈氏家谱》的说明,同时印发了编修方案,提交大会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选举产生了陈氏族谱编写委员会,并确定了编委会主任、副主任;主编、副主编等,同时研究了人员分工,编修进度,经费筹措等事项。从会议之日起,正式启动了族谱修订工作。六年来,在陈国强、陈志荣、陈旺荣等人的带领下,编委会成员陈三计、陈智荣、陈明、陈宽等,栉风沐雨,不分酷暑严寒,不辞劳苦,东奔西走,南下北上,搜寻和查阅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采集整理了数万人的基本信息。为了理清陈氏渊源,他们不远千里,来到河南淮阳,亲自祭拜了先祖陈胡公,并带回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为了寻根问祖,他们又南下,来在近千里以外的山西洪洞县,目睹了大槐树的遗址,考究了广济寺的位置,并就诸多疑难问题和大槐树管委会的人员进行了座谈,建立了长久的电话联系,随后又购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为了核实始祖陈威、陈勇后裔的繁衍和迁徙,听说府谷县民国时期的许多档案资料存放在内蒙古临河市档案馆内,于是,他们通过临河市政协民宗委的协助,又来在几百里以外的临河市档案馆,翻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并将对编谱有价值的资料复印后带回;为了将府谷陈氏族谱编成精品,他们又三次来在河南郑州市,专门考察了中华家谱馆,就族谱的编写和印刷等问题,同“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部分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和交流,学习到了许多比较先进的经验,做到了心中有数,为族谱的编排成型奠定了一定基础;为了将始祖的后裔全部录入谱内,一是,编委会成员陈三计、陈智荣还在自己的手机上,建立了十多个家族群,通过微信这个现代化的手段,获取了大量的族人信息。二是,依托陈氏联谊分会,以小分队的形式,驱车或徒步寻找,只要听说有从府谷走出去的陈姓居住的地方,编委会成员定期不定期地走出去,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六年来的不懈努力,获取了大量的比较准确的族人信息。
陈氏始祖陈威、陈勇之前的历史资料,无法考证。陈威有子陈盛祖,陈盛祖有子陈惠民,陈惠民有子陈三林,陈三林有子八人,人称老八门,老大陈于魁、老二陈于公、老三陈于熙、老四陈于侯、老五陈于陞、老六陈于阁、老七陈于聖、老八陈于殿。陈勇有四子陈光祖、陈绍祖、陈裕祖、陈继祖,有孙12人,有曾孙9人,有玄孙陈于階、陈于廷、陈于泰、陈于皇、陈于朝、陈于唐、陈于帝、陈于彤、陈于启、陈于前、陈于清、陈于京、陈于壇、陈于杰14人。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陈威的后人,有的居住在原地麻镇陈家圪堵村,有的离开原地迁移到哈镇陈家圪堵村,有的居住到赵五家湾阴塔村,还有的居住在麻镇陈庄则村;陈勇的后人,有的居住在新民蛇口峁一带,有的离开故地,去神木、横山、靖边等地发展。再后来,这两支陈姓后裔,由于战乱和生活所迫,随着“走西口”的热流,有不少族人,纷纷向内蒙的河套地区迁徙。截至目前,初步估算陈氏族人,共繁衍了十八、九代,长城内外,四面八方都有族人的后裔,大约有人口二十万左右。
(《陈氏族谱》彩页)
国家有史,述朝代,记政事;地方有志,明沿革,载士风;家族有谱,考世系,识宗支。此三者构成一完整体系,为华夏历史三大组成部分,记述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之历程。史、志、谱或互相印证,或补缺钩沉,相得益彰,流传千古,实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不忘初心,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今天,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我们陈氏族人一定要牢记伟人的教导,学习陈氏先贤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留下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激励后人,奋勇当先,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22年2月28日
(《陈氏族谱》世系展示)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