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临邑淅阳《殷氏族谱》工作已完毕



日前,由锦秋文谱承印的《殷氏族谱》现已全部交接给殷氏家族。此次编印过程中,双方配合默契,在短期内就高效、准确的完成了工作。下面是一组《殷氏族谱》图片展示,我们一起来看看此谱的精美吧~

《殷氏族谱》函套盒

殷氏族谱》封面

《殷氏族谱》书脊

殷氏族谱》内页

(《殷氏族谱》彩页)

临邑淅阳殷氏族谱前言


家无谱,犹如国无史,有族无谱,其族不大,有谱不修,其族不久。这说明一个家族的谱牒是何其重要。家谱既是寻根究本,人丁繁衍生息的佐证,更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文化是一个家族的命脉,是族人的精神家园,修续族谱是整个家族文化自信自豪的软实力,是我们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所汲取的丰富营养。此次《淅阳殷氏族谱》(淅阳:淅河北岸。河北为阳,河南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阴阳之道)中增加了《家教篇》、《人才名人谱》,在族谱的闲置处慎选了《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中的一些格言、名言、警言,还增加了家族的起源寻根、家规家训,历史上孝道文化故事等内容,把这些内容一并呈现族人,穿越时空,聆听古训,感受国学家训,体味孝悌真情一言一语总关情。

一、圣贤教育,德行天下

古人云:“三日不读圣贤书,便觉面目全非”,而现代人已近百年不读了,可见已到了灭亡崩溃的边缘,这全是受美国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污染,伦常尽失,四维不张。八德不尊。生活条件提高了,环境改变了,物质丰富了,人心却浮躁了,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了。西方发达国家科技空前发展,坚船利炮、先进武器层出不穷,他们挑起的中东战乱不断,无往而不胜,这又如何呢?一场大自然的灾难,一场新冠疫情就能使他们陷入空前的危机,人口死亡数百万,国民经济已到崩溃边缘。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而无力。一九八八年,全世界七十五位诺贝尔奖科学家齐聚巴黎,共同商讨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发展前景,达成共识,他们共同发出倡议:二十一世纪人类要想很好的生存下去,必须到中国二千五百年前古圣先贤哪里寻找生存智慧。我们古圣先贤的生存智慧是什么?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所谓五伦:

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宇宙自然的根本规律,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孝悌文化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这纯净的孝悌之道做到极致,就能冲透天、地、人这三关,成就神明;就可明了宇宙自然规律的大道之理,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一大道之理,不是古圣先贤发明创造的,是天地运行,万古不变的真理大道,是经万劫而不覆,历久远而弥新的恒常经典。这一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唯一没有断绝过的文化命脉,这是一脉相承,祖祖相传的圣人之道,是万古不朽的真理所在,是什么哲人、伟人所望尘莫及的。这通达明了的孝悌文化,现代人看不懂,往往认为是糟粕的、落后的、封建迷信的东西。有的甚至胆大妄为,批判传统文化,此乃无知、不知生死的狂妄之徒。东西方文化都认为:思想观念决定生死。当一种文化没有继承人的时候,就是这个民族面临灭亡的预兆。所以圣贤教育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童蒙养正,教学为先、我们古圣先贤不仅给出了教学的内容。儒家经典《弟子规》,道家经典《太上感应篇》,佛家经典《十善业道经》。这一一切的一切,归结起来就是《弟子规》,她是经典中的经典,核心的核心,而且还给了我们趋吉避凶的方法《了凡四训》。只要认真拜读,付诸于实际行动,一切都可逢凶化吉。因此,孝悌之道是圣人之道。行善积德,祖祖相传,培养出薪火相传、光照万代的英才伟人之道,让万古不朽的自然大道深入人心,让温暖的教育春风吹进家族中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的后代子孙都能像古圣先贤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让整个家族人丁兴旺,繁荣昌盛。

二、尊孝道,行悌道,做善人

我们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就像一条铺设好的无形轨道,牵引着我们一步步的地走下去。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不同的命运,有的人幸福美满,有的人灾祸不断,幸福的家庭有共同的特征,不幸的家庭则各不相同,其中有没有规律?我也曾拜读过《易经》,也涉猎过关于命理学的一些书。的确,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这十二个阶段,每个人一出生经历的阶段各不相同,但每个阶段十年为一运,经历的阶段多了就长寿,少了就短命,世上完整经历十二运程的人微乎其微,活过一百二十岁的人恐怕在网络上见过吧。每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决定你的命,一开始出生所走的十二个阶段起始段每十年就是一运,这是由你出生时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强弱决定的。这可以改变吗?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命由心造,福自我求”、“欲求不得,反求诸已”、伦常乖舛,四维不张,立见消亡”、“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心)”、伦即“五伦”,常即“五常”,“四维”这些前面已叙,可见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古人常说:有三种人,无论如何高明的预测学专家都是测不准的。一是大善之人,二是大恶之人,三是修功习练之人。世间善恶自有判断,善良,人不知天知,吃亏以后加倍偿还。百善孝为首:孝有四个不同的层次:“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兄友弟恭为悌道,扪心自问,自己做的如何?孝感天地,感动天地的孝是有大福报的,恶也如此,世间有因果,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和善,恶和恶天地都有感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众邪远之,福禄随之,所作必成。所谓恶人,人皆恶之,天地损之,刑罚随之,福禄远之,多逢灾祸。所以今日思想观念影响未来,决定生死。圣贤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爱,“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我祖父孝悌之事,预言成真,也就不言而喻、不足为奇了(祖父之轶事在《人才名人篇》里有述)。综观历史,虽然时光不会倒流,但历史上的人和事却在每时每刻不断上演着。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种善因才会收善果,一生善良,必有后福,善良做人,心安一生。人生在世,富贵可丢,名利可丢,唯独善良不可丢,只有善良才是一个活着人的脊梁骨,才是福报的源泉,吃亏是福,善恶有报,无人逃掉。规规矩矩做人,正正经经做事才是正道、才是王道、才能命运好。

综观历史,这样的事情枚不胜举:春秋时的齐桓公重用曾经射杀自己的管仲,成就春秋五霸之首。安阳仁义巷流传至今。我高祖“积之弥厚,发之弥光,功丰报啬,其后必昌””等等,学会善良,宽以待人,厚福来临,度已一生,家和方能昌盛,孝悌才可隆兴。
清明节尊祖敬亲已成法定节假日,我们是否能想起,我们身体里流淌着祖辈的血,骨骼中填充着他们开垦了土地里的钙和铁;是否追思他们的艰难兴家;是否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是否敬仰他们的大智大慧,是否感恩他们的大德大能。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耐大,福分大,能挣钱,没有他们的庇佑,你的福自何来。你究竟要给自己的后代留下多少福德。机遇靠善念获得,尊祖孝亲方可荣获。反之将不长久。命运在自己手里把握,尊孝道,行悌道,必能昌达。

三、身康体健,人丁兴旺

人的心志,德性有了,养生遵循三个原则,就可身康体健,远离重大疾病,家业兴、人丁旺。《黄帝内经》言道:“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而调刚柔;和喜怒而安居处。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又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故能神与形俱,而尽享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人生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长,贪欲妄念,将毁人一生。酒色财气是欲望之根,欲望拨弄到极致,就是毁灭。而安于节制则亨通,心甘于节制则吉!祥。酒不可嗜,嗜酒散气;色,人之性也,但不能淫,淫则精亏;财:生命之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得,获取钱财万不可悖理,悖理则灾祸;气:无气不威,而气大伤身,损肝脏,肝为人体大将军,肝受损,人体免疫力就下降,各种疾病相继而入。孝父母,尊长辈,宽恕身边的一切人,这样就足以包容天下,生气何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唯爱可改变命运。而且“地之秽者育万物,水至清者多无鱼”和气而育万物,喜怒、善怒则无后代之一兆也。力争心平气和,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戒怒则命数转变之一也。话都会说,理都会讲,明理而付诸于行动,才是根本。因此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于为道”。让我们都能成为上士而努力。儒家修学的科目:“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知行合一才真正有所收获。因为,真正能改变人生的是“爱”,从自我做起,去笃行古圣先贤的三个养生原则。去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家中的每一个人,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去行善积德,给子孙留下福德,做一个善人。著名史学家蔡东藩说过:“财也大,胆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财也少,胆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少。”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活俭约,是积德之始。俭以养德,德高鬼神敬,鬼神都敬重你,命运何来不顺呢?舍财积德,人生明智选择,古人说:宦官之家,旺不过一代(当然指的是红楼梦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宦官),商贾之家,旺不过三代(经营赚利,不可巧取豪夺,要合理合法经营);耕读之家,能旺过五代(靠自食其力,读圣贤之书,行孝,懂义,知耻,明理,遵循宇宙自然规律,活得自在,过的开心);但孝友之家能旺过十代(孝友: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敲门声,孝父母尊长辈,兄友弟恭。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让善充满着整个家庭,每个人脸上充满愉色,愉色生宽容,宽容必生和气,和气则生财)。尊孝道,行悌道,做善人,敦亲睦族,身康体健,把握好自己的真命和慧命,使殷氏家族千秋万代,人丁兴旺,发达昌盛。

二门十四世孙致家(秋江)撰文

公元二0二一年岁次辛丑年仲春于山西长治屯留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