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此次编修《刘氏家谱》并无老谐可循:一切从头开始。凭老辈人口口相传得知始迁祖刘甘霖是从河北省任丘市王约村迁到平氏镇落户的“王约村在哪里“没有人去过。现在那里是什么情况亦不知道。本着「水有源头木有根,人有来族勿忘本」的理念、帶着家族赋予我们的重要历史使命,藉借此次编修刘氏家谱》之际、理清祖籍渊源、以对得起先祖无愧于后人。
二O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刘义旺、义峰、灿方、灿洋一行四人“在刘嵩的安排下,专程前往河北寻根问祖“由于发音的错误将「王约村误读为「王要(yao)村厂几天后才找到『王约村』因年代久远已无人记得桐柏平氏这一支刘氏后裔。在即将乘车离开时,有年长者建议:村北有清朝建立的刘氏家庙「追远堂上可能存有刘氏家谱,可以去看看。
「追远堂房屋三,占地约有一亩,现在是任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时期在族人的巧妙保护下、做为牛棚才没有被破坏。「追远堂上内悬挂着刘氏各分支的世系图谐在二门世系图谱中找到了九世刘甘霖携三子刘朝敷、刘朝粥、刘朝佣落户桐柏平氏的记载与平氏所记述完全一致。
至此相隔几百年后“刘氏后人得以相认“族人热情款待来自平氏的亲人,亲如一家互道衷情。王约村刘氏乃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0四年),始迁祖刘才兴自河北承德迁至任丘定居至今六百余年。繁衍二十余代。11十一世刘增尧感慨万千,激动之余赋诗1首:『惊闻桐柏有宗亲。千里迢迢来寻根、二门九世甘霖祖。携子落户平氏镇。一去竟然三百载,远隔千里杳无音:王约刘商盼亲归,南阴思亲久无门…今朝带来宗祖谐,接续宗脉乐开心:同根同祖兴州地“常来常往一家亲,愿吾兄弟共奋进、光宗耀祖启后人。临别赠送「刘氏二门世系图」、現珍藏在平氏。
二、自清朝康熙年间(约公元一六六二年)、刘甘霖携子迁從落户平氏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繁衍十四代子孙。后人遍布各地。自五世始排字辈谱:正大光明礼义灿彰,宗昌天汉广武发祥。期间与王约村家人相隔千里,失去联系。虽代世不乱但辈字已不符。本次编修平氏、刘氏家遣》尊刘累为得姓始祖、尊河北省任丘市于村乡王约村刘才兴九世孙刘甘霖为始迁祖。
三、多年以来,平氏族人多有编修《刘氏家谱》的愿望和倡议,正式成立编集委员会是在二00九年,主任刘义旺“成员“刘义应,义兴、义平、义峰灿尚、灿方刘嵩“刘义峰负责财务。
二0一二年刘义旺病故。在葬礼期间推举刘义峰为主任“刘义平负责财务。增补刘灿恒、刘春阳为成员。
二0一二年划义峰因外出经商不能眷顾此项工作,一度编谱工作停滞。后在刘灿恒华西敏、刘义平、刘灿方的大力推动下,重启该项工作并不断向前推进。增加刘刚、刘灿银为成员“刘刚为副主编。
四,这次编纂刘氏家谱》的原则是:记载真实、有疑则考、力求完整、准确无误;目的在于…正本清源传承家风、激励后人、光宗耀祖。
五、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族人后代當年工作或居住在外。后代中也出现了取名不规范,辈次、辈字不清的问题“为了达到血脉清晰準价有序、建立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家族、刘氏家道》编委会在此强调:族人要以家道之準价排序,起名辈字要清晰,每户族人起名要有辈字,要世代可询、清晰可知。现重新说明自五世始排辈如下
五世辈字[正] 六世辈字「大] 七世準字[光] 八世辈字[明]
九世辈字[礼] 十世辈字「义] 十一世辈字[灿] 十二世辈字[彰]
十三世準字[宗] 十四世準字[昌] 十五世辈字「天] 十六世華字[汉]
十七世辈字[广] 十八世辈字[武] 十九世辈字「发] 二十世準字[祥]
六、需要说明的是:女儿也是传承人、这次编纂女儿也上谱“女儿的下一代按照分氏家谱》之姓氏準份排序起名者,同样《刘氏家谱》,对業子、遺腹子等与亲生子一视同仁不做任何杯记"同样人刘氏家谱》对本族名人的介绍"只收录了桐柏县志》桐柏商志等史料可考的三位历史人物刘文卿、刘明珍、刘儲林
七、《刘氏家谱》的面世,是平氏刘氏家族的宝典,是我们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象征·它记载着自始迁祖刘甘霖以来的繁衍生息、分支迁徙、不断拓展的历程。以使我们族人记住先祖之经历、祖辈之贤徳。刘氏家遣所记载的内容将为今后续修家族史提供重要的依据。
八、值得赞誉的是。族人刘嵩、李平夫妇慷慨解囊,先后出资十五万余元、解决了本次编修《刘氏家谱》的全部所需费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全体族人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编委会全体成员更是废寝忘食、在酷暑寒痛之日·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不知为此操了多少心、磨了多少嘴、走了多少路、放弃了多少家务付出了多少心血“并且不计报酬·来往于平氏、桐柏、南阳、郑州、河北、山西等地:收集资料、考证先贤“补漏拾遗,整理、交又会甫、严谨负責、力争不漏户、不漏人、準份有序、填写准确,为家谱的编写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
九、在编审过程中,虽然我们以尽善尽美为宗旨"核真校实“对各个环节反复审阅事酌“一丝不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终因编审者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加之年代久远。史料不全无可稽考、加之时间紧迫等客观因素影响。难免有错谬疏漏之处“对此深感遗憾和歉意“只待下次修订时予以校正,敬请族人包酒、谅解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