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师氏三修宗谱序(十五世孙光山于戊戌春日敬撰)



竹山师氏三修宗谱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史书典籍是其重要载体和历史见证。史籍包括正史,方志,家谱三大类,它们对传承发展中华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编修家谱。殷商时期已有甲骨文家谱,主要用来记录王族世系。两汉时期,家谱是帝王家族和少数勋贵名臣的专利。唐宋以后,随着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家谱渐入百姓家。到明清时期,修谱极为盛行。
  竹山师氏宗谱,始于凤楚公所带纸卷一轴。清朝咸丰及同治年间,连清公等继立字派。清光绪五年,亨恕公等始修宗谱。民国二十五年,国汉公等重修宗谱。感谢前辈先贤的辛勤努力,使我们后代子孙能一览我族迁入竹山后数百年历史。此次修谱,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诸多有利条件,均非以前可比。重修后的新谱在保留老谱全部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以前无法搜集的新内容,呈现出有别于老谱的新特点。
  师姓源流更加清晰。繁茂嘉树,其根必深,浩瀚江河,其源必远。探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编修家谱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经多方收集资料,小心求证,始知师姓源自远古时期黄帝大臣师延,至今已有五千年。自师延开始,宫廷礼乐为师姓族人专擅专掌,历经夏、商、周、秦、两汉,共两千余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师服、师旷是我们竹山师姓族人的先祖。清朝康熙年间,凤楚公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入竹山县擂鼓台师家湾,至今已三百四十余年。另外,新谱里还增加了郡望堂号,全国师氏族人分布,师帅渊源等资料。
  增加了师氏名人名录。在中华文明史上,师姓一族贡献巨大,名人辈出。在音乐方面,流芳千古的师氏音乐家不胜枚举,譬喻上古师延,商代师涓,周朝师尹,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师旷,鲁国师乙、师襄,郑国师理、师触、师躅、师惠,楚国师缙,魏国师曹等。在中华美德方面,《周礼·师氏》载,师氏之职是『以三德教国子』,即教育贵族子弟至德(中和中庸),敏德(仁义顺时),孝德(尊祖爱亲)。在书法艺术方面,东汉大书法家师宜官始创楷书。在建筑方面,明代师逵督建故宫。在政治军事方面,春秋晋国大夫师服,提出『本末论』,完善周朝分封制度。乐圣师旷,晋平公时为太宰,大治晋国。郑国大夫师叔,为当时三良之一。其他如鲁国大夫师己,西汉大司马大司空师丹,三国师纂、师昺,宋代翰林学士师顽,江南知州师范,明代户部尚书师逵,清代甘肃提督师懿德和陕西凉州总兵官师帝宾等功在千秋,名垂青史。在现代,师哲是著名翻译家,师胜杰是相声大师,师昌绪是伟大科学家。
  修谱理念,『家训』、『家规』都有根本性变化。与民国二十五年续修宗谱时相比,我国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要在宗谱中反映出来。以前修谱,多为壮大宗族势力,维护等级秩序,而这次修谱,则为传承家族优秀文化,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新谱的『家训』『家规』汲取了老谱的合理内容,又结合时代特点增加了新内容。比如,『忠厚为本,耕读传家』这一农耕文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传统美德,一直为竹山师姓族人所秉承,但在工业文明信息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忠厚、耕读,还必须有自由、平等、开拓、创新等新思想新观念。面对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社会,人们的眼界必然更加高远,胸襟必将更加开阔,思想一定更加开放。修谱理念、家训、家规必须与时俱进。
  这次参与修谱,有机会阅读老谱。每读那些文字,同宗亲情溢满我心田,先辈事迹激励我前行。一个名字对应一个生命,一个生命演绎一段历史。撰修家谱,就是为百姓作史,为生命立传,从中可见亲情之贵,可揽微尘之美。前人修谱,为我们留下无尽财富,本次修谱,对后世子孙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本次修谱,距上次续修已有八十一年。期间朝代更替,观念变化,人事代谢,资料散失,许多工作不易展开,诸多信息难以采集。幸有襄阳光琪哥,年九十四岁,德高望重,志向宏远,毅然首倡并身体力行。更有光琪女利民、子利军,孝心毅力俱佳,全力推进这一盛举。武汉国一叔,竹山光义哥、光桥弟,竹溪利平、利兰等全力以赴,这一盛事好事才得以顺利进行。
  向一切关心支持宗谱修订工作的族亲们表达敬意!
十五世孙 光山 于戊戌春日敬撰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