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叶,在陕北的乡间小道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手持拐杖、身背医药包裹的小脚女人,她就是一位深受民间尊重的乡医“庞干妈”-高仲兰。
高仲兰,生于1902年10月,子洲县水地湾乡高寨村人,18岁和庞天爵成亲,十九岁便开始随父亲庞遵先学医。庞遵先之所以肯教她医术,是因为她从进家门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位懂孝道、有礼貌、肯用功、勤学习的女子。她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心地善良,礼仪待人,正是学医的好料。果不其然,她自学起医以来,就进步如飞,不出几年,便初步掌握了中医的基本原理和西医的常见病治疗,尤其对湿疹、灸胎毒,小儿四六风、老鼠疮等疑难杂症,更有其独到的见解,时常有药到病除之能。在慢长的行医道路上,风里来,雨里去,用高超的医技和医德,治好无数病人,对于贫困者,分文不取,对于光景好的主户合理收费,有时遇到特困户,还出钱出粮救济,被当地乡亲称“活菩萨、庞干妈”。
她教导后人要自强不息。从旧社会走过来,她时刻节衣缩食、苦心孤诣地培养后辈读书识字,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能自己克服的困难就自己克服,轻易不求人。家族里的晚辈们都特别尊敬这位刚强利落的老太太。她经常对孙辈们讲:男孩子要有志气,要经风雨、要皮实也要瓷实,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坚强,“过哪河脱哪鞋",没有过不去的坎。
她教导后人要宽容善良,心地阳光,与人和气,与世无争。她处处为别人着想,经常挂在嘴边的信条是:“拿人心比自心”,对人宽容、厚道。家族中同辈分的妯娌十几人,她都能和睦相处,从不与人发生争执;家族中晚辈们大都吃过她的东西。
心有大爱而善良,心地无私而高贵。她就是这样一个正直、善良、博爱的乡医,她的品格、精神永垂家史,遗延千年。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