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出自纳言,因官以赐姓,胙土以命氏,南宋理宗宝庆二年丙戌(1226)年十四世承炙郎讳文卿所述:宋元丰神宗年号间,(1708至1085年)致仕宣议郎讳思,字隐谱规开著。
东汉讳述,字伯高,京兆人,生本汉元寿(哀帝改年号)时,读书乐道,建武初(光武改号)为三都长,(三辅录)载:马援《戒兄子书》称伯高“敦原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禀效之”,帝见书所以拜为零陵太守,盖在建武二十五年巳酉。自秦官於楚。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卒葬城北司马塘侧。
述父先仕,原籍京兆。配妣唐氏,生四子:长伯高,次伯湘,居辰州,三伯海居靖州,四伯澺无足证。述配罗氏生昭明,嗣后名宦子孙,因家祀地,后有迁武陵(湖南常德)者,或仕或隐,六百余年,仁义之泽,漫延天下。
李唐天授年间(武则天时)二十四世孙,讳暹字敬朝,行三十三,中解元,玄宗天元二年甲寅(714)年中甲第。任道州学政。配赵氏,卒葬道州,生子讳霓,字民望,行七,唐代宗广德二年甲辰(764年),乡举任卢陵主簿。子讳谅行十九,德宗兴元间中武科,贞元三年丁邜(787年)任行军总制,慈威兼济,能纯祖武,生二子,长熙,次煦。熙字文达,行三十八,仕承务郎。煦字文斌行八十九,入贡元,后无传。熙子三,长甲、次戊、三庚。庚字西仲,仕迪功郎。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857年)自楚道州仕吴,任卢陵吉水承。懿宗咸通十一年庚寅(870年)庞勋党徙塞道,不得出游,四郊盗起,王仙芝,黄巢下第十一人,踵迹乱政,至僖宗乾符元年甲午(874年)遂休官,道梗弗克归途,父子孙四世,自吉水避寇永新,因家邑之顾家村莲花塘,殁葬罗浮山,盖祖屡迁者如此。故太史公自序重黎之后,老泉苏眉山出于高阳氏,猶绕之有宗,会之有源,虽百世不易也。
其可知者,永新谱,断出西仲府君,由道州任吉水承。西仲子怀,字元德,隐居不仕。子楚字材卿,谱称硕德儒生。不慕荣利,惟知以诗书教子。广积队阴骘而己。子二:长况,次侃、况,字景荀,僖宗光启四年(888年)举人,昭宗龙纪元年已酉(889年)任大理寺十五评事,显於朝,继祖父志,广积阴骘。公殁遇仙师,葬盐堆岭,其山有石出盐,为官府禁葬,后不出盐,记云:富荫百千世,分居亿万家。天佑四年,唐祚已殄,而吴淮南三国四镇,不改唐家年号,盖佑四年丙寅葬也。
五代后子孙号为盐堆龙氏。况公生五子:长钦、次琮、三瑊、四瑀、五琳。侃公字景陶,行二十一,无传,况公以长子钦继之居甄田。
钦、字亮工,昭宗光化间(889-900)中三史科,任四博士,三品,天佑三年(908)授光禄寺少卿太夫。是时丁邜(907年)唐亡世更,休官投闲。钦曾孙:长万、次宽、三发,四跃。万居上院黄坡,宽居下院楼前,发居中院大社斜坡。跃天佑间任茶陵令。因家茶陵褒书之东山。跃孙通方,字碧崖,行九,宋大祖建隆元年庚申(960年)授大理寺评事,太宗淳化元年庚寅(990年)徙湘潭榜塘,子贞,字元复,贞子二:长体乾,次象乾。体乾字用九,子二,长福瑞,次福暄。福瑞任广东提举,宋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迁湘乡城南太和坊。瑞子睿哲,字文明生二子:长跸,次彪。跸字复寰,宋孝宗乾道四年戊子(1168年)中严魁,生一子起渊,字昆吾,升台州教授。生二子:长骥,次骏。骥,字天闲,中光宗绍熙三年壬子举,(1192年)生二子:长光烈,次光祖,均补邑痒。光烈子定,字建川,理宗嘉熙二年戊戌(1238年)解元,任攸县学正。生五子:长国宝,次国珍,三国桄,四、五未详。国宝字楚玉,宋度宗咸淳,随都统汪立言征战,屡立战功,擢苏州知事。勤劳王事,泣陈民困。元锐师攻城,宋御月余,元兵入,公率将士十余人巷战,遇民居烧毁,街道充塞,公以头触柱石,赴火而死,其勇略杰烈,视死如归,虽当时无恤典,而气壮山河,堪与孟汜、司马梦求,并垂不朽。
国宝子:困,字永若,中度宗咸淳六年庚午(1270年)举,授福州理刑,辩释疑狱,囹圄鞠为茂草,人皆以于公称之。生二子,长时霖,次时霪。霖字润苍,元文宗至顺时(1330-1332年任广东行省左承。子:元德,字长仁,元顺帝至正四年甲申(1344年)贡,授汾州学正,气宇宽宏,博学才贯,卒於任。时霪官泉州知府,骏,字上选,补邑痒,为文精醇浩瀚,而字书尤兢尚一时。彪(福瑞公次孙)字东野,中宋孝宗淳熙元年甲午(1174年)举。福暄,官内阁中书,迁湘乡。
象乾,字易斋,归籍永新。自通方而下,散布天下,半州之遥,遍乎寰区。今派衣冠之盛。时人又尚城南龙氏矣。
钦公曾孙,发下暄仲翁,自中院大社斜陂,徙黄淇,至七世孙,讳、起,字应时,黄淇派,赠宣义郎。讳嘉会,字应辰,号颐斋。清才粤学,以“春秋”蜚声场屋,有同拟作,首选揭榜,有同以他卷代焉,士论惜之,然与其斋左誉,清安段公,武昌经麟业,皆滚滖显士,颐斋蹇泊如此。公八世孙滂,字泽民,以词赋驰声帝都,宋哲宗元祐八年癸酉,(1083年)中马涓榜第四名,帝命儒臣,诣舍讲书《无逸》称旨,赐金帛,授承直郎,终瑞州法会。
瑜字美,生于孝宗乾道元年乙酉(1169年)六月二十二日。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年)武举,光宗绍熙元年庚戌(1190年)勒封武陵助应将军,殁于明神。
大中,字圣汉,高宗绍兴十年庚申(1140年)乡举未仕。
楼下派:讳漪,字淑清,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已卯(1219年)乡举,庚辰(1220年)中礼经魁举,诣太常寺,授丞,东山赠诗(东山杨长儒厚封文渊阁学士)结叚有曰:知君腹载邺候轴,见君气象温如玉。本朝刘董二相公,要得衣钵人中龙。义山提取作笔格,活水卷将供砚滴。不知山水肯许么?山水笑道须还他。漪取礼无不敬一语,以“敬”名斋。
大社陂派讳升之,字子崇,号舆山,宋宁宗庆元六年庚申(1200年)举恩科,湖州监仓,湖州帅干,理宗绍定三年,庚寅(1230年)中浙漕副魁进《帝学中兴正要》一书,升通直郎,史馆校勘,终京。姚公稀德状其行。赵公舆权取天语诗语谥“忠勤先生”郡守李公义山,为祠立碑。
舆山之祖,世英,硕德隐士居乡为善,不求人知。父舜举,刻苦读书,举而未第,事母尤孝,升之奉亲哀慕不衰。
讳仕端,字少章,十五世应辰侄,进帝学,建储事监二书,升由思例,授迪功郎,号梅曜先生。
黄淇派宣义郎起,子二:讳籍,名琚,字真卿,两卿乡漕不第,游东西山赵南唐之门。陈恺可斋帅九江,尤礼聘,遂建永兴城。至今民赖为保障。戊戌(1178年)奏名,从事县尉。次玮,幼早孤,事母尤孝,称学士,通经赋,宋宁宗嘉定六年癸酉(1213年)以易计偕,执经从游,皆功名显仕,著芝兰集直解,任宣义郎,授封赠。子二:长季,次渊。季字宾老,嘉定十六年癸末(1223年)中举。渊,字伯海,克绍前烈,倦游场屋,理宗嘉熙四年庚子(1240年)恩封迪功郎,补王官检校致仕。曾孙三:长格,次洪甫。格字去非,理宗端平二年乙末(1235年以易中魁,五试礼部屡中选。公戊戌(1238年)还京,未及家而逝。闻者哀悼,江古心(名万里)匾其读书所为:“异轩”,宋约山为之“承记”萧泰山铭其墓,欧阳异斋状其行。洪甫,字汶源,孝宗淳熙十六年已酉(1189年)乡举,理宗宝祐二年甲寅(1251年)登第,中王龙泽榜第五名,又中全魁,任湘乡县尉。宣议郎玄孙公异,度宗咸淳(1265-1274年)江西帅奏,郡承信郎,隆兴府任节干,再授广东肇庆府,南思府府判,改登仕郎,广东录事致事,五世荣禄,郡邑罕匹。襄字梦表,又字子嘉,号介唐,宁宗嘉定三年庚午(1210年)陈御史知点作《记》后为学师史馆校正。
颐斋孙二:讳定,又名远,字本一,宝祐三年乙卯(1255年)中江西漕贡。讳鼎黄,字晋杰,中宋度宗咸淳丁卯(1267年)魁。
舆山子:讳孔元,字师川中宝祐三年乙卯(1255年)乡举,群万,好古,博雅,又义理学,诚斋先生杨万里宝谟阁学士,匾其斋曰:“学礼题诗”首篇歌曰:圣门有路平如掌,非如禅子空虚样,礼家三百仪三千,寒坷莲兮饥可饷。零陵太守龙伯高,千载有孙真凤毛,高斋虚窗照江涛,诸郎永日弦诵锵。何日偷摘坛下杏,阿鲤低身过渠行,君从何所德遗珠,二子中有万卷书。更烦诸郎照石渠,云嗷之句焕然盎。翁为学老成。有子讳源,字大节,中淳祐九年已酉(1249年)乡举,寺丞。漪子:敬翁,字主一,克绍前烈,中理宗景定五年甲子(1264年)礼金魁,授太常寺丞。当代诸士尤多敬仰。梅曜(士端之号)子二:文、伟。文字贯通中理宗景定二年辛酉(1261年)春秋贡魁,授迪功郎,衡阳尉,迁升修职郎,安仁案,升从仁郎,桂东令,佥湖南宪司,伶石鼓山长班,改宣教郎,宜章知县,升潭州通判,转朝奏郎,湖南北帅府机宜。伟,字揆道,中宝祐六年戊午(1258年)乡举(兄科后,弟科前)未仕而逝,太学进士青田赵文壮其行。自修,字履顺(士端之孙)邦伟之子,即十万也,产富粟陈,开义学,延师训族子孙,贮粟账济民困。是岁为常,乡之义士也,予为“雨花仃记”。
兴仁,字大成,履顺十万之子也,晶明融彻请为书南记。同仁,字子元(邦伟孙)曾录祖百贯斋,揆斋二翁《宋时保祐三场题名录》于兵燹之后,可谓用勤矣,其中欮凝,恐传录失其真,予为跋焉。其舜有李氏,志行叚氏以妇道封儒人。今派黄淇之盛,则时人又兢尚黄淇龙氏也。
况公二子琮,赠司理司徙,子二:长经,次谆。经由进士任司徙,历官至户部尚书,经子讳试,任判官,试子讳舜臣,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1021年)任辰州司理,迁秋官都曹,授赠司理司徙,家泰和甘竹。谆子,诚。诚子舜举,登宋仁宗天圣五年丁卯(1027年)王尧臣榜进士第,任观察推官,子孙居顾村之山田,派下为仕者,二十三人。生五子,有素、字仕良,中高宗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年乡举未仕。子梦德,中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年)一科,任丰阳县令,以后不能详考。
况公之三子瑊,任四川兵马都监,官至相府中书,子孙居四川。后有曰:宋时,四川潼川州判高,任山西大同直隶汾州令,子孙居潼川之汾州后不能详考。
况公之四子瑀,领乡举,隐德不仕,后有琰字太初,素以诗名,谒王荆公,郭公父令赋《沙》诗,即答曰:茫茫黄出塞,漠漠白铺汀,鸟去风平篆,潮回日射星。公父奇之,由是知名东南,后登哲宗元祐丁卯(1087年)举。时蜚,中高安绍兴二十年庚午(1150年)举。讳表臣中宁宗庆元乙卯(1195年)乡举,任安远尉,元初任登仕郎。讳泰德,字淑南,任东南制问候,语可,续中理宗景定二年辛酉(1261年)兄弟同乡举,后散处四方不能考。
况公五子琳:南唐进士,仕吉州仕曹。子二:长纬,次绶。纬字元伯,南唐授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承德,改卢陵令,子孙居卢陵敖城。绶,字方伯,以文章显,南唐进士,官至太守,迁都曹,子孙家永新,绶子讳震,字志远,号隐儒,硕德隐士,二子,长咸,次箴。咸字梦锡,宋真宗天僖五年辛酉(1021年中一科,升作监薄衡尉,仁宗天圣三年乙丑(1025年)改琚州丽水官主薄,权狱事,活数千人,辛未(1031年)升桂阳令,景佑四年丁丑(1037年)改承务郎,太子中书令,赐致仕。咸子二:长缨,次纶,缨中明道道二年癸酉(1033年)乡举,纶字元亨,中明道二年癸酉(1033年)乡举不仕,箴字振荫,宝元二年已卯(1039年)举,于庆历三年癸末(1043年)入太学,皇祐四年壬辰(1052年)荫国子监簿中书。子二,长经,次绂。经字元吉,因三礼出生,任南唐推官,改承务郎,六品服致仕。咸下有思,字无隐,与王荆公龚申府游,好学,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1070年)升太学生弘文馆,任宣议郎,赐绯银鱼袋致仕,东坡曰:龙君笔势元自超,然虽老拙何以加。时新法始行,思贻书力言不便,忤王安石意,以建昌户会承务郎,后改宣议郎致仕。修谱建祠,记伯高公为一世祖实由此始。裔孙淼,字思德,理宗嘉熙元年丁酉(1237年)进《春秋三传评事》补授登仕郎,教职十年间,帝召见,特授迪功郎,临川军新涂县尉。宝祐三年乙卯(1255年)特授儒林郎,从京。思孙鑫,字介夫,登甲戌(1274年)第,任德安尉,今派裔孙崇,字贵之,字高,幼有异商过人,著有《勤学之训》。箴下有仪,中哲宗元符二年已卯(1099年)乡举,居州南袍陂,仪字瑞卿,笃性仁实,自南袍陂头,从云山湖山,子孙繁衍,富贵可新一派耳目,特登科郡州文学,任韦宁尉,咏任修职郎。梦德任丰阳主薄,征字美宗,中哲宗元祐(1086-1093年)乡举。
仁夫本派,九群组祖纶,字元亨,子二:讳济、滚,滚字君章受承务郎,闲游水东上井龙氏。济子芳泽,忠厚硕德,任德安鄱阳尉。子二:讳琦,绂,琦孙二:泊、溥。溥字德敷,中政和三舍法入学。高宗建炎二年戊申(1128年)中李易榜登第,任道州江革县主簿,次任庆定尉,军节推,升斡州会昌令,时尉兵作乱,溥执寇首以徇,台加其应变。有诗词:号《拙翁集》。绂孙三:节、礼、桂。节子云泽翁,谦退贤厚,子申夫,居登南丰,克绍前志,重修“种德堂”,命子至京师,谒予为《记》。礼子:淳游、淳游子,评,居梅驿里。桂子:庄,庄子澄源,居龙田,任会昌令,源子清,清子淑兴,居邑之上乡。
太祖绶,善继述,子二:讳玭、玙。玭任仍安鄱阳令,高祖玙,字少卿,徽宗崇宁元年壬午(1102年)中科,善楷书,任太子中书舍人。曾祖京,字子修,钦宗,靖康元年丙午(1126年)中举,任秋官,自鄱阳徙邑之县背,今云州背巷子,生二子:诗,皓。诗字闲野,号逍遥,天资聪敏,恂恂卿士。皓子:字正清,号清薄,何也囊为椽长,暗治大体,处事极公。物来则未常苟求,物去则湛然以虚,时有主薄名清,为人最廉,故人朋旧称曰:“若清主薄”,咸号清薄,子二:明可,字观泰,明甫字观升。明可子:楚安,号桂翁,明甫子处和,号佑翁,父子兄弟,不事华靡,嘉宾扻门,则洁觞崇豆,引满浩歌,沥然出入间,当世名仕,咸器重之。桂翁子:震亨,清醇道义,子曰:曰道,曰逊,曰泰,皆以夫名表,震亨自冠舘外翁欧阳氏,以母德五都产业,自元朝甲午(1354年)自县背徙太平市田。佑翁子二:震忠,震方,初继阳氏,震忠子远夫,次焕夫,生仁安州背,诸子侄好学,善箕裘,五世不慕荣利,退然儒生。
祖皓,字闲省,敦崇诗书,忠厚温文。子书,字文卿,先君幼孤,兄正清,抚育若己出,长而视兄尤父,里闾称善,中理宗宝庆三年丁亥(1227年)举,文卿年24,绍定六年癸巳(1233年)以词赋斛八邑,任宜春令,淳佑二年壬寅(1242年)升辟光洲录参政大夫,淳佑六年丙午(1246年)再辟光录政大夫,监上面狱祠,理荣景定间,(1260-1264年)老疾致仕,寿74岁,终度宗咸淳十年甲戌(1274年)。
晚生予,名仁夫,字观复,号麟州,叵绍前来,长习易,宋末科废,大元混海宇,从师太和,时程钷夫,奉诏求贤,泰和荐予入朝,三试首选翰林观政,宋相归元,以“琵琶诗”显,出任江淮湖双溪崇阳山长,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1311年)升广东梧州教授,擢举陕西,甲寅仁宗,元祐元年(1314年)开科,湖浙,河三省三聘主考。老幸有子,名奇,字异之,进士,未仕而殁,纪名应卿,三世单传,今幸有孙二:珊、玻,长入太学,亦祖宗德泽,年及承祀,暂家黄州。应字继夫,乡举,父为犹子,习父《切字音予》付举馆,游义山,因家白沙。叔祖滚字君章,士举不第,归隐东山,著《江南野史》二十卷,子赞,赞子仲诚,诚子三:长子沂,次子冲,三子从。从子同可。冲子夭,沂子三:长荣甫,字邦俊,次蓝甫,字德诚,三林甫,字玠,居东溪台,号龙川读书台。林甫绍立朱氏(名台上朱氏)以予之外,弗从文献,后裔隐显谁所涯乎,吾取老泉之法,于本派下,特加详著者也,时庶可所考,节狂驰未息,白手还乡,诸孙不慎,谱失东邻,复得之,前后断烂,以其所知,概其所不知,当带回陕西,叙明谱录,附於卷末,今所录者,名派衣冠显仕,源流根底,该载宗支,有今昔之感,自大小宗废,海田变迁,世家大族,谱集散亡,或零苔残碑,荒芜山水间,湮没无闻者,十有千百,而吾祖由学正公(即敬朝公)二评事之后,世将七百年凡二十四世子孙繁衍至今,由先世积德以致是欤,古之所论,先德不彰为不孝,谱系不谨为不肖,若赞族所论,族之贵为仕者,文由太学武及勤王,上而公卿,下则牧守。言其节,则李氏,段氏以妇道闻敕封儒人,赐以命服。论其富,在黄淇顺履,产至十万,田连数郡,费朽陈粟,言其友,先君幼孤,克育若己出,兄殁葬哀 ,三年不饮酒肉,语其兄为流涕,蜀县佐慕有诗云:“挽回旧日分争俗,请看新迁孝弟家之句”。族有侍亲敬长,嘉言善行,难以枚举,宗族儿孙,所当深省,切省承传之其难,系帖之易泯,举族建祠,吾宗格遵旧规,襘祀蒸尝,以时礼,婚丧祭祀有祖,子孙敢有不敬者乎,倘不忘其初,庶几无泰耳所生,不然岂吾龙氏之谆。鸣呼!我祖有灵,尚其嚮之哉。
元朝泰定元年甲子,将仕郎,陕西儒学副提举宗孙仁夫观复实录:龙仁夫简介:龙仁夫字观复,号麟州,元泰定元年甲子(1324年)将仕郎,陕西儒学提举,博究经史,以道自荐,为人奇逸流丽多发前儒未发,著有《周易集传》《万姓统谱》卷二。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