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长葛市志的基本情况
长葛隶属河南省许昌市,相传为音乐舞蹈始祖葛天氏故里,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视察过的地方。史书始见“长葛”于《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改“长社”于战国时期,秦行郡县制时设长社县。公元583年改长社县为颍川县,586年置长葛县。1993年12月14日获准撤县设市,次年3月28日正式启用长葛市名。2000年底,全市设8镇4乡4个街道办事处,下辖338个行政村和22个居委会,计746个自然村,总人口676879万。
长葛位居中原腹地,地处北纬34°09′~34°20′与东经113°34′~114°08′之间,坐落于省会郑州之南、三国魏都许昌之北,东南西北依次与尉氏、鄢陵和许昌、禹州、新郑5县(市)毗邻。市域东西长519公里,南北宽214公里,总面积6486平方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彭花(鄢陵彭店—禹州花石)省道横穿东西;开许(开封—许昌)公路斜跨东部,郑南(郑州—南阳)公路傍行西陲。境域以平原为主,兼少量浅山岗丘,有主要河流5条,水库1座。
长葛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有众多华夏名人、历史名胜和特色名产。主要名人有官居三国魏太傅的楷书之祖钟繇、教化“梁上君子”的汉太丘长陈寔、著述《诗品》的南北朝文学评论家钟嵘、才震江南的清翰林院编修杨佩章、德艺双馨的现代绘画大师田零、创作《第二次握手》的现代文学大家张扬、徒步万里长城第一人的“当代奇人”刘雨田等。主要名胜有千年沧桑“古社柏”、三里有奇“凤凰城”、唐朝古刹“铁佛寺”、楷书之祖“洗砚池”、孙庞斗智“马陵岗”和“陈寔故里”、“翰林府第”、“葛仙灵池”、“魏敬史君碑”、“郑庄公掘地见母处”、“中州人文纪念园”等。主要名特产有货出地道的五道口“实心泡桐”、胡庄村“无芯胡萝卜”、董村“木杆秤”、“长葛刷绒”和形成规模品牌的“奔马”农用车、人造金刚石、冷鲜肉食品、系列蜂产品等。
1986~2000年的15年间,长葛人民发扬“求团结、干实事、创大业、争一流”的长葛精神,奋力开拓,与时俱进,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县(市),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十强”,水利、电力、土地管理、平原绿化、乡镇企业、公安、司法、民政、信访、统计、科技、教育、体育以及图书、电影发行等分别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先后夺得省“三优”城市四连冠、“好路杯”七连冠、“红旗渠精神杯”十连冠佳绩,荣膺省级“卫生城”、“双拥模范城”、“创建文明城先进城市”称号。
基础设施
1986~2000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葛不断加快水、电、路、话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基本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水利2000年,全市共有机井9592眼,其中机电配套9373眼,配套功率533943千瓦,与1985年相比,分别增加1421眼、2379眼和13221千瓦;共有机电灌站55座,装机96台、205086千瓦,分别增加11座、25台、15354千瓦;共有蓄水闸引水工程11处,蓄容3823万立方米,分别增加6处、693万立方米;新发展地埋塑料节水软管190公里、硬管2120公里;共有喷灌机具229台套、3200千瓦,分别增加182台套、2655千瓦。15年间,长葛四次荣获“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市)”,连获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金杯县(市)称号。
电力1985年底,全市发电设施有水力发电站、火力发电厂各1座,水电装机4台、330千瓦,火电装机2台、12000千瓦。至2000年底,水电装机未变,火电装机增至4台、36000千瓦,发电能力增长1946倍。供用电设施2000年与1985年相比,35千伏变电站由3座增至6座,主变压器由5台、20450千伏安增至11台、96400千伏安,主变容量增加371倍;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安装主变压器6台、1530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由917台、78140千伏安增至1795台、246430千伏安,配变容量增长2154%。1990年3月实现自然村全部通电和95%的农户用上电,1995年被命名为“全国电气化县(市)”。
公路1986~2000年,除市内原有公路分别加宽1/3至一倍以上外,地方公路由13567公里增至61277公里,重要县道由194公里增至283公里,加之3093公里的过境省道、国道,公路通车总里程由186公里增至672公里,增长261倍,形成以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市乡公路为动脉,以乡村公路为支脉,三横三纵、多环相连的四通八达公路网络。2000年,全市村村通公路率达100%,通油路率达93%,公路密度达1036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39公里的2656倍。15年间,全市地方公路建养自1994年起连续夺得许昌市“好路杯”综合评比第一名,干线公路建养连续7届荣获两年一度的河南省“好路杯”金杯县(市)称号。
通信通信设施主要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会议电话等。固定电话经历了“摇把式”、“拨号式”、“按键式”三个阶段,即磁石交换机、纵横式自动交换机和程控交换机三种方式,2000年底发展至110900门,电话用户由1985年的787户增至97382户,装机超过10万部,平均每百人15部,普及率高出全省4个百分点。移动电话从1995年建移动基站起,移动通信由一代(1G)发展到二代(2G)、二代半(25G),2000年底移动电话用户发展至22239户,普及率达每百人338部。会议电话由单一的“听会”电话,于1997年全部发展为从中央到县级的电视电话。
城建1986~2000年,长葛城市规模逐年扩大,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城区面积由不足6平方公里发展到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738万人增加到1465万人。新建主干街道8条,拓宽、硬化20条,新建立交桥涵7座;新建城区自来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2座、变电站3座、液化气站3座和供热工程1处;新建各类大中型商场和贸易市场15个,总量达20个;新建城区学校及幼儿园31所、医院3所,总量分别达52所和7所;新建大型文体及游乐场所7处,总量达14处;新建及改扩建大型宾馆、酒店13家,建成“三星”级2家、“二星”级1家,总量达20家;等等。此外,还于各主要街区建造毛主席雕像、葛天氏雕像、纺织女工塑像和奔马塑像,形象反映、集中展现长葛之厚重历史、传统工业和时代风貌。
经济发展
1986~2000年,长葛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市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由1985年的3369亿元增至2000年的68086亿元,财政收入由0337亿元增至1619亿元,分别增长1921倍和38倍,综合经济实力1997年跃居全省第九位。
工业长葛虽有一定工业基础和交通便利等区位优势,但缺乏地矿资源,发展工业先天条件不足,在困难面前,长葛借改革开放东风,靠勤劳人民智慧,凭超前商品意识和敢为人先精神,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工业规模、档次和效益均获大幅提升。1986~2000年,长葛工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单变全,企业总数达9576家,形成机械、电器、能源、建材、化工、食品、纺织、服装、造纸、印刷等十大主要企业门类,形成以黄河集团公司、奔马集团公司、葛天集团公司、宇龙塑机公司、众品食业公司、洁达陶瓷公司、翔宇制板公司、吉祥蜂业公司、优标棉纺公司和金星制衣公司为主的十大企业集群,形成农用运输车辆、人造金刚石、建筑机械、电瓷电器、建筑卫生陶瓷、有色金属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蜂产品加工、纤维板生产和纺织服装十大支柱产业。同时,创办高新技术企业6家、三资企业19家、上市企业2家、创汇企业20多家,打造“奔马”、“旋风”、“众品”全国知名品牌3个、“河南省工业战线旗帜”1面、“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国家大一型及“亚洲第一、世界三强”企业1家,等等。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405826亿元,比1985年的25525亿元增长5408倍。
农业长葛人多地少,2000年人口密度达10436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不足1亩。在人口逐年增多、耕地逐年减少、自然灾害不断和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长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日益加强。1986~2000年,长葛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用机械拥有量由1985年的1461万千瓦增至2000年的3644万千瓦,农村用电量由2403万千瓦时增至11978万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由4951万亩增至5919万亩,化肥施用量由495万吨增至1312万吨,分别增长14942%、39846%、1955%和16505%。强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闯出以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原料生产基地,以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生产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及其“产供销一条龙、贸工牧(菜)一体化”经营路子,计有“龙头企业”16家,仅国家8部委命名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众品食业公司一家就带动4万多亩基地、1万多个农户。积极培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粮经种植面积由8 ∶2调整至7 ∶3。科学改变种植模式,扩大复种指数012。大力实施高产开发,建成河南省万亩高效示范园区2个、许昌市万亩高效示范园区1个、河南省1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个,以及万亩胡萝卜生产基地和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各一。全面进行综合开发,完成土地治理235万亩、多种经营项目11个。推动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渔业和林业全面协调发展,种、养业和渔业产值分别由1986年的17627万元、4317万元和59万元,增长至89455万元、64963万元和3209万元;林木采伐总量49万立方米,林木立存量达47万立方米,林业年产值由1297万元增长至14423万元。15年间,长葛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亩均单产由274公斤、271公斤增长至460公斤和530公斤,分别增长6788%和9557%;粮食总产由26856万吨增长至43917万吨,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由25596亿元增长至201741亿元,农民人均年总收入由476元增长至32893元,分别增长0635倍、688倍和591倍。
乡镇企业1986~2000年,长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工业、商贸业、建筑业、运输业、种植养殖业、食宿服务业等6个“方面军”,企业总数发展至16000多个,固定资产原值达2058亿元,累计上缴利税86亿元。同1985年相比,从业人员由2543万人增加到1172万人,总产值由23244亿元增长至102098亿元,分别增长361和339倍。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已达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06倍,与工业总产值基本持平,且其88亿元的工业产值在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达86%以上;当年纳税1054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1619亿元的6511%,乡镇企业已成为长葛工业的主力军和市域经济的半壁江山。长葛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推进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县(市)”称号。
商贸服务长葛一、二产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兴盛繁荣。据1986年和2000年统计,商业运营货运汽车由543辆发展到700辆,客运汽车由60辆发展到159辆,分别增长2891%和165%;餐饮、服务业由1415家、3870人发展至2177家、5952人,分别增长5385%和5380%;商品贸易业由5060家、12726人发展至11959家、22422人,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4942万元增至175429万元,机构与人员分别增长13634%和7619%,零售总额增长1074倍。15年间,培育、壮大农用车辆、机械配件、废旧金属和钢材、车床、衡器、蜂产品等辐射全国的交易市场7个,创建“全国售后服务满意单位”和“全国指定展销商场”1个。
社会事业
1986~2000年,长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文化1986~2000年,长葛新建、改建葛天影都、立体声影剧院、人民会堂、图书馆、档案馆等5处大型文化场馆,新建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等3家立体传媒,复刊、创办《长葛报》、《葛天文学》、《长葛文艺报》、《广厦潮》报、《旋风》报、《长葛商情》、《中国化工市场》等6家报纸杂志,发展各类文化经营单位352家,开设新华读者俱乐部12个,建成乡镇文化活动中心16个、文化大院306个和占村民组30%的文化室、平均每自然村3~5个的“农家书屋”,形成覆盖全市的农村四级文化网络;结合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和毛泽东视察长葛30、40周年,迎接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庆祝长葛撤县设市和欢度春节、灯节等,举办歌咏大赛、民乐大赛、职工文艺调演、民间艺术表演、电视文艺晚会和书画影展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50多场次;建立健全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戏曲、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6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艺作品600多件;充实、加强党史、史志等文史机构5个,编辑出版《长葛县志》、《长葛史志》、《长葛史话》、《中共长葛县组织史资料》、《中共长葛党史大事记》、《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和《长葛戏曲志》等史志、人物、文学类专著20余部。15年间,农村文化涌现出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2个、“先进文化乡镇”1个、“百强文化站”及“先进文化中心”3个;电影发行获全国先进单位,“农村科技电影汇映”获全国先进集体;图书经营获全国“双优”单位,“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七度全国夺先;史志编纂荣获“全国地方史志优秀成果”1项,广播电视夺得全国优奖3项,并创1项许昌市“五个一”工程。
教育1986~2000年,市财政总计拨付教育经费2524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2014%,年均增长1624%;社会集、捐资办学助教总额16173亿元,占财政拨付经费的6406%。全市90%以上的中小学校2000年达到国家“标准化”要求,并不同程度实现“电化”教育。15年间,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9164人,年均61093人,其中大专院校4874人,年均32493人;2000年总输送844人,大专以上827人,分别是1985年242人、154人的349和537倍。实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推行“经科教”一体化结合,1993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为全国首批实现“两基”的县(市)之一,夺得“全国扫盲工作先进县(市)”称号,1996年荣获“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市)”称号。其间,1994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河南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等媒体分别以《长葛成人教育紧贴经济》、《河南长葛创建成人教育新模式》、《长葛县农科教结合出现新局面》为题,先后报道了长葛的相关经验和做法。
体育1986~2000年,长葛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市财政直接投入400多万元兴办体育事业,先后组建市体育总会及20个单项体育协会、12个乡镇体育工作指导站和36个农村体育社团,并开办业余体校1所、武术学校1所,分别建成河南省、许昌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各2所;相继兴建和升级改造各级各类体育场所1422个,总面积3128万平方米,万人拥有量4600平方米,12个乡镇体育设施均达省体育先进乡镇标准,市600平方米综合训练房、3500个看席灯光篮球场、国家二级400米标准跑道田径场和许昌市唯一室内游泳池达国家“两场一池一房”要求标准;累计开展全市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400多项次,举办全市性群众和中小学生大型体育赛事50余场次,承办全国性运动会与锦标赛两届次、全省性体育比赛一届次、许昌市比赛一届次,组团参加省市运动会及单项赛8届次,共获金牌251枚、银牌327枚、铜牌283枚。至2000年,全市体育达标(国际)人数达72699人次,先后有2人荣获国家级“体育工作突出贡献奖”、4人荣获“全国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等,长葛市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称号。
卫生1986~2000年,市乡医疗卫生单位由18个增至21个,整合组建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256个,依《执业医师法》合格认证城区卫生所16个、个体诊所18家等,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乡村三级医防保健网络。卫技人员由863人增至2309人,医师级以上职称人员由127人增至1940人,千人医生拥有量由155人增至341人;病床由698张增至1128张,千人拥有量由1239张增至1667张;救护车由4辆增至20辆;医疗设施由66台件小型X光机、A超、心电图机、心动图机、心电图监视仪、脑电图机等,逐步更新换代为233台件全身CT机、核磁共振、B超、彩色多普勒、大型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血液透析机、多功能呼吸机等,医疗条件和医技水平大幅提升。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方针,深入持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疫病防治工作,全市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过半,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988%。15年间,分别建成二级甲等医院及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1所、“河南省烧伤治疗中心”及“河南省重点中医院”1所、国际级“爱婴医院”3所;先后荣获“国际传统医学金杯奖”1项、省市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3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
科技长葛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取得科技事业和经济建设双丰收。1986~2000年,科技“三项经费”随财政收入增长比例逐年增加,并设立政府“科技开发基金”;先后建起“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科技工业园区”和3个“万亩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立“博士后科技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各1个和“省级技术中心”4个;先后与130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科技联姻,并自建起领先全省、辐射全国、累计转让技术400多项的技术市场;在内外结合自主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累计引进包括5名高端复合型人才和16名外国专家在内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842人,2000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达108万人,高中级人才达3180人,分别比1984年普查登记数增长365和5789倍;共研发新产品641种,410多种填补了国家和省内空白;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个、省产业化重点项目6个,高新技术总收入达2393亿元,增加值达948亿元,利税239亿元,创汇9680万元;计有320个项目列入各级科技发展计划,属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3个、省科技攻关项目178个、各级星火计划项目126个;先后取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509项,其中国家级成果2项,获发明专利113项,专利转化率达49%,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90%以上,使全市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累计为企业新增产值75亿元、利税8亿元,创汇1320万美元等,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达491%。15年间,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和“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民政1986~2000年,长葛“双拥”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广泛深入开展各项有关活动,加强了军民、军政团结,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高,《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中国社会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曾予广泛报道;驻军某部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拥政爱民先进单位”称号,地方获多项全国、全省拥军优属活动先进,军地联手打造了省级“双拥模范城”;“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全面展开,共新建乡镇敬老院12所,巩固提高村办敬老院4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由1986年的79人增至2000年的1756人,集中供养率由043%提高至21%;董村敬老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敬老院”称号,民政部长多吉才让亲临视察并予高度评价。殡葬改革起步早、力度大、效果好,荣获“全国殡葬改革先进县(市)”称号。勘界工作进展快、质量高,分获省“国道设标先进县(市)”和“勘界工作先进县(市)”称号。残疾人事业扶贫、就业、康复、教育等项工作扎实有效,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先后荣获河南省和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救灾救济、社团管理、婚姻登记、福彩发行等工作亦均获佳绩,长葛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三项基本国策。长葛在强有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三项基本国策”放在重要位置,认真执行并取得丰硕成果。
计划生育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指导、服务,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促进了全民素质提高,2000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比1986年降低083个千分点,由793‰降至71‰。
环境保护长葛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建成许昌市首家省级认证四级环保监测站1座;建成并通过许昌市验收194平方公里“城区烟尘控制区”和32平方公里“城区噪声达标区”;建成2000吨/年制革废水处理厂1座,30万吨/年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完成污染治理项目近百个,关闭高能耗、重污染“十五小”企业146家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了上级下达指标以内,大气、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实现了“一控双达标”。
土地管理1986~2000年,长葛细化地籍管理,先后完成土地使用现状调查和城乡地政地籍统一管理,分别达到省级优秀成果及建档合格标准;先后进行许昌市土地确权发证试点、本市土地确权发证和城区土地定级估价,分别圆满完成任务和通过省级成果验收。强化用地管理,各类新增用地得以严格控制,所有非农用地得以全面清查,违法占地事件得以严肃查处。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先后推行了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农村宅基地无偿使用和城镇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有流动、可抵押使用,并逐步放开搞活了二、三级土地市场。减少土地资源浪费,累计开发利用闲散土地51万亩,占闲散土地总面积66%,基本达到了开发与占用平衡。1989年5月、1990年1月,长葛先后获得“全国土地监查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土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促进了长葛经济腾飞,改革开放推动了长葛社会进步,15年间长葛各行各业的长足发展、各条战线的辉煌业绩,无一不是历届市(县)委、市(县)政府认真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强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结果。
改革1986~2000年,长葛不断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先后推行了科技体制改革、农村双向承包合同制、“两田”(经济田、口粮田)有偿承包制、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国有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党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畜牧产业化经营、农村土地延期30年承包制等。特别是1992年8月推行的综合改革,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主要有以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以转换职能、强化服务为重点的农村改革,以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公开”为突破口和以市场建设为重点的流通体制改革,以及扩大开放的投资环境政策改革、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的配套服务改革、积极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等。当年,长葛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18个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县(市)之一,成为“十八罗汉闹中原”的一员。
开放与深化改革同步,长葛陆续出台一系列扩大开放、搞活经济的优惠政策,并对内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同时,下大工夫提高城市品位,花大力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定和谐环境,树立良好对外形象,并先后于1992年和1995年建成1平方公里的黄河高新技术开发区和58平方公里的科技工业园区等。据统计,仅1996年开始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至2000年就引进国内外投资项目494个,引进市域外资金216亿元。至2000年底,落户长葛“三资”企业已达19家,到位外资234185万美元。15年间,长葛积极主动对外交往,经常组团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经贸商务活动,成功举办了一次全国化工产品展销会、一次全国农机产品交易会、一次全国塑编技术交流会和第十三届世界舜裔联谊会。1988年9月,同山东省崂山县(后改青岛市崂山区)结为友好县(区)。1996年10月,同美国加州南门市结为友好城市。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