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家谱-封面)
马氏家谱
开本:线装十六开大阔本
页数:32页
印数:120册
排版印务:中原鉴志谱编印中心
纸张:一级宣纸
(马氏家谱-签条)
羊寨马氏渊源
据考证,羊寨始祖原属江西吉安府豆芽街人氏,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应朱元璋“调北征南”之命,随军南征,后定居于永宁州羊寨。之后,逐渐迁徙到郎定、木皮、简桃、凡旗、李玉、牛口、茅草寨、打万、纳磨、板腰、磨龙、破岩、桐子坪、板乐、油寨等地繁衍生息。
据考证,在南北盘江流域,今桂西北和黔西南即古骆越地,生活着濮越(依)、濮僚(饶)古民族。明洪武年间,始祖定居羊寨后,或是与当地古民族融合,或是与当地古民族通婚,就成为濮越(依)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尊重民族意愿,在1953年冬召开民主会议,协商把濮越(依)、濮僚(饶)等统称为布依族,羊寨马氏民族就成为了布依族。
马氏老辈们说,始祖驻足羊寨时,携有家谱,但朝代更迭,屡遭兵乱,盗匪猖獗,恐家谱难存;为传家叙世,经斟酌,认为躲牛洞处的马氏本家处于高山深处,居所固定,环境隐秘,易匿藏,因此先辈们用牛皮把族谱包裹藏于该处。无奈生计艰辛,经久未联系。1997年,为怀念高祖之宗德筹备立碑时,宗族谈论族源的事,派人前去寻谱,但时至久远,无证可考,原存族谱已失,慨为憾事。
马氏老辈们说,羊寨马氏与木城马氏同宗同源,当年羊寨马氏砍嘎办斋,派人去通知木城马氏本家来参加坎嘎办斋。由于汛期木城河水大涨,水声震耳,无法到达对岸通知,只能在河边向对岸告知事由,说要请木城本家来参加坎嘎办斋,误听为对方说“勾些骄司纶,搜些骄司吆,没拜喽”(注: 布依语gōu xiē jiào sī lēng,sōu xiē jiāo sī yāo,měi bāi lòu),从此更写字辈就没有相互通知对方,导致现在羊寨马氏和木城马氏宇辈不统一。
马氏砍嘎办斋时,族源口令为(布依语):叶哪(yái lǎ),谢州(xíe zhōu),够油州(gè yǒu zhōu),挖夜(wā yè),腊栋(lá dóng),翁嘎(wòng gǎ),腊亩(lǎ mēi),摆埂喽(bāi gěn lòu)。意思为:吃哪里田地产的食物?是永宁州府八德的挖夜、腊栋、翁嘎和腊亩田地生产的食物,上天喽。
(马氏家谱-内页照)
(马氏家谱-世系图)
后 记
这次家谱编撰,凝聚了近几十年来族人的强烈愿望,上一辈族人几次商量家谱编撰事宜,终因各方面原因没有得到落实,而今凡旗寨子马氏字辈已经用完,无字辈可用,族人都急盼尽快编撰家谱。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了羊寨马氏家谱编撰工作。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则繁杂。从开始策划,召集商议,听取意见,排查摸底,寻根溯源,内容考证,整理汇总,校对打印,到最后家谱印刷分发,全体家谱编委会人员竭诚尽力、不辞劳苦,力求做到求真、求精、求细,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家谱编撰,不仅仅是怀念过去和统一字辈,更重要的是凝聚族人力量去创造未来,唤醒族人团族敬祖爱国之心,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族人通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工作,团结互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确定每年大年初一为《羊寨马氏家谱》“诵读日”。通过诵读家谱,让后人做到:清楚羊寨马氏渊源,怀念敬重马氏先祖;知道今后奋斗方向,努力实现崇高理想。
经族人会议推选,这次家谱编委会由以下人员组成:编委会主任:马正光(中共党员,镇宁县财政局退休干部,初中文化,家住纳磨);编委会副主任:马启洪(中共党员,关岭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研究生文化,家住羊寨);编委会成员:马启成(八德中心小学副校长,大专文化,家住羊寨),马启刚(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初中文化,家住凡旗),马启龙(中共党员,关岭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大学文化,家住木皮),马启华(经商人士,初中文化,家住简桃),马启忠(大专文化,家住毛草寨),马启富(小学文化,家住毛草寨),马谨(小学文化,家住毛草寨),马启阳(预备党员,初中文化,家住毛草寨),马启福(初中文化,家住凡旗)。
这次家谱编撰共筹集资金1万余元,共印刷120册。本次家谱编撰由于编委会成员文化知识有限,可能在本次编撰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出现疏漏差错,在所难免,望族人谅解指正,有待本族后来贤能重新修编;并定于2050年左右再次修编,届时中国已实现伟大复兴,我族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将取得巨大成就,到时必须认真总结,组织强大力量进行修编,让我族人更加繁荣昌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马氏家谱-订书线、包角展示)
羊寨马氏家风家训
由于历史、交通、居住自然条件等方面原因,我族人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为实现跨越发展,尽早达到“兴家振华,强民治世”发展愿景,族人通过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家风家训。
家风:敢为人先,敢于拼搏,善做善成。
家训:孝、勤、俭、诚。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