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锦秋文谱家谱馆承印中华·运城·河津市马家庄村《马氏族谱》完成!



中华·运城·河津市马家庄村马氏族谱

开本:现代精装十六开大阔本

页数:626 页

印务:锦秋文谱家谱馆

纸张:一级古谱纸

电话:18595903344 18530831893

网址:www.jiapu315.com

维公元二〇二三年仲春之季,万物复苏,百花竞艳。值此盛世,马氏后裔追根溯源,修缮《马家庄马氏族谱》,以昭穆有序,光前裕后,诚为吾族一大盛事。

族谱,不仅是同族人血脉传承和亲情相依的记录与体现,同时是族人思想品行、精神风貌和才能才干、建功立业的记录和发扬光大,而且是家族成员繁衍生息和守望相助的责任担当。族谱,不仅让我们从中明确上下左右辈分关系的远近亲疏,而且让我们从中感受先辈创业的艰辛、遭遇的悲悯、互助的温暖、出人头地的喜悦和后辈见贤思齐的感动、勇于超越的激情。族谱,凝聚和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爱家人、爱家庭、爱家乡和恋故土乡愁、重亲情孝道、尊宗敬贤的道德品行。

此次修缮族谱,旨在理清世系脉络,上以敬祖,感恩戴德;下以效优,睦族兴家;铭记历史,延续血脉亲情,强化家族凝聚力,使每一位马氏子孙都能明确自身在家族历史长河中的位置,知晓根源所在,从而增强对家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修缮族谱,既是历史的,它必须重现历史事实;修缮族谱,更是现实的,它必然影响当下和未来。因此,重修族谱不仅要寻先辈踪迹、寻代际传承、寻家族兴衰人事更替之历史脉络和经验教训,而且要讲是非、讲政治、讲大局、讲价值情怀和现实意义。一定要注意把力求历史真实清晰与坚持政治正确有机结合起来,还须秉持实事求是和开放包容之态度。我们重视家族血系和亲情,无疑要搞清楚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必须清醒我们当下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明确我们前行的目标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家族谱系,即使身居党和国家领导之高位,当长则长,该幼则幼,辈分是严格按血脉传承而非身份贵贱、职务高低来区分排列的,不可以乱套。在这方面,一代伟人和领袖如毛主席和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世时,都为国人尊重并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做出了榜样。国家、家国,社稷、社会,民族、氏族,中华五千年不间断文明,是国与家的共同作用和贡献。国与家从来不可分,国是千万家,家是国之基,没有家文化、家族文化的强大支撑,中华文明断不能数千载而绵延不绝。

长期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在村党支部坚强领导下,无论是先前的合作化集体化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包产到户家庭经营至今,我们马家庄村所有姓氏,不分入村定居时间先后,不分各姓氏家族人数众寡,一律平等相待,始终和睦相处,在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集体主义价值观取向基础上和共同团结奋斗的过程中,各不同姓氏家族人们之间早已形成并且得以长期持续巩固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联姻、血脉相通,相互依存、团结互助,扶弱济困、情义共铸,同甘共苦、荣辱与共,齐心协力、风雨同舟的社会主义大家庭良好的村民关系和村风村貌。这既是维护马家庄村全体村民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的物质保障和精神之柱,也是引领和促进马家庄村整体发展进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正因为我们有如此良好的村风村貌,马家庄村的经济政治建设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走在了先进行列。

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我们马家庄村,在党的领导下,历经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历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的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的衣食住行和精神风貌,都发生了史诗般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也涌现出许多值得载入史册激励后辈的重要人物事迹,其中更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家乡的发展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烈士、劳模功臣、仁人志士、专家学者等可歌可泣,而我们马姓族人在这其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和份量,值得在族谱中予以记述。

遥想吾马家庄先祖,拓荒开基,勤勉创业,经风雨而坚韧,历沧桑而弥新。从太始祖昆仲三人元季至河津葫芦滩开荒创业,后因河患迁居于此,历经几多艰辛,家风严谨,族规严明,子孙后代恪守家训,尊祖敬宗,和睦邻里,成就了今日马家庄马氏的繁荣景象。

我们马家庄建村沿革,姓氏变迁,远无考究,据碑文记载与传説:宋末元初,已建立村庄,名楊家庄。后又迁入薛、樊二姓,元代中期,继迁入姚姓和马姓(据说马姓由连伯迁来)。当時马姓不多,但有一人在县里长年服差,正值县衙调正村制,县主官见马姓人忠厚老实,就将楊家庄改为马家庄。另有碑文记载,郡马马廷玉(在原大队库房墙内有碑文记载)。据旧村誌记载:马姓后人马廷玉,系大明钦诰封宗人府承务郎仪宾、室人明太祖第五世孙女,即绛州灵邱嘉靖王孙女。施郡马府三百六十亩胭脂田,马家庄村名,由官方正名,这也是一种传说。

据连伯村高禖庙碑文记载,族人马应宿,是绛州灵丘王仪宾承务郎。与马家庄马廷玉,皆同为绛州灵丘王府仪宾。据考证,马廷玉为明嘉靖年间人,马应宿是明万历年间人,二人相差近百年。由此得出结论,马应宿的父亲连伯村主马晏明应该是马廷玉孙辈,马廷玉应是马应宿的曾祖父。连伯村马姓和马家马姓本是一脉相承,同气连枝。究竟是谁迁到对方村里,有待后人考究。

另有连伯村老年人传言:明朝代黄河水患,沙压十八村,也就是黄河岸边葫芦滩居住的十八个村庄全部淹没,其中有部分马氏族人迁到马家庄。各方面论证,马家庄马氏从连伯村迁来比较可靠。这次发掘出来的旧村志(1963 年由马志铭、台文素等人编印的村志)意义非凡,一方面证实了马家庄建庄時间是宋未元初,提前了一个朝代。加之挖掘村中两棵千年古槐,更加证实了马家庄的古老,应为千年古村落。还有村南北各有一个峰火台,据说在秦汉時代就有峰火台。另一方面论证了马家庄村马姓,从连伯村迁来比较可靠。另外收集了马家庄百年古貌,更加增加了马家庄的历史印记。

通过这次编撰族史,也将马家庄马氏族人百年杰出人物、详实记载了他们的不朽功绩和家国情怀:昭示后人辈出人才。如古代的郡马马廷玉、武侠马南娃;民主革命時期的烈士马德、马希望,马兴旺;黄埔第十七期毕业的马志铭、北京大学法学系毕业的马启运、解放后任四川粮食厅长马如农、任国务院人事部司长的马堂锁、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水利厅总工副厅长马应杰、任河津政协多年委员马象麟(字班卿,解放前在驻马店公安局任职,曾任西北军上尉军需长)、解放后公社化时任村支书的马全发、村长马石农,带领村民把村中三千余亩沟坡地,修成旱涝保收的水利良田,并在河津县荣获先进大队称号。共产党员马堂兴,于二0一一年,在村两委支持下,全权策划和负责通村大道的修建工作,动用士方近三万方,修筑了一条深两丈宽九米,长四百五拾米的通村大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彻底告别了坡陡路滑的泥泞路。并与马敬锁、台新平修建了马德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供后人世代敬仰。以马堂宽为首的家族企业,先后为村中修路、建陵园、防疫等公益事业捐赠近30万元,为运城、河津、稷山等地防疫、防洪捐赠四百余万元。2007年被评为“运城市劳动模范”,2014年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马新锁为村中修路、马德烈士陵园建设、村中抬阁出书捐赠十余万。并为村中引资数十万,为地政协帮扶村王过村修劳模一次,省劳模一次。

以上人员是俊中选优,对社会和村中公益和建设有特殊贡献人物,我们马姓族人还拥现出三十余位局、营级干部,种种事例彰显了马家庄村马氏族人,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以文记载名人典故,激励后人砥励前行,世代繁荣昌盛!

由于历史的原因,文革期间我们马氏族谱(神子)和碑文被毁,无从可考,成为遗憾。为了慎终追远,正本清源,族人马堂宽发起此次修缮族谱活动,立即得到族人响应,每家每户认真填写了自己的家谱。在他的领导下,召开马户东西南北四份领导人会议,研究讨论修缮族谱一事,成立了以下四个团队:一是马氏族谱修缮编写团队,二是搜集整理各份世系资料工作团队,三是马家庄村史、马氏家族历史事件、人物事迹调研团队,四是寻宗问祖团队。四个团队各尽其责,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做了大量的工作,花费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完成了此次修缮工作,耗资巨大,所有费用由马堂宽一人承担。族谱来之不易,请每家每户细心保存。

今天我们重修族谱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修族谱而修族谱,而是要秉持“以人为本”和“正心正身”的理念,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了有更好的家教、家德、家风、家规及家传,把当下和后来的人教育好,塑造好,发展好。修缮一部好的族谱,说到底,就是为了缅怀和感恩先人的功德,铭记先人创业的艰辛不易,把先人道德、精神闪光点和业绩正能量发扬光大,进而提升我辈的认知能力、思想境界、修为层次和能力水平,使我们的家庭、家族、家乡和我们的民族、国家和社会,因了我们的存在、作为和影响,而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皆存在、运行和发展变化的更加美好,即使我们默默无闻、人微言轻,也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志向情怀,也要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也会有涓流成溪和集腋成裘之功。如此,我们和我们的后辈,人人努力进取,代代德业相传,家族繁衍生息、成长发展和生产生活得越来越好,族谱也就越修越好,越修越有意义和价值。

今天的马家庄,也和全市全省的其他先进村一样,正在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向现代化宏伟目标迈进,并且各项事业大多走在了小梁乡和河津市的前列。在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及时重修本村马氏族谱,以使全村族人进一步凝聚起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与同村澹台等其他兄弟姓氏父老乡亲一道融合到火热的时代大潮中,同心同德,血脉相系,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创造马家庄村新历史,共同谱写马家庄村更加美好新篇章,这既是历史和先贤的重托,更是时代和后人的殷切期望。族谱修缮这方面的工作,澹台家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借鉴,我们作为马家庄村的原始家族,理应知耻后勇,急起直追。追宗溯源,重修族谱,马氏族谱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我们不仅要迎头赶上,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上层楼。唯有尽心尽力好自为之,拿出一部上乘族谱,才能上对得起先人,后交待好子孙,才能不负韶华和民族复兴的大时代、新时代、好时代。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将重修马氏族谱这项文化工程提上本族群议事日程并顺利付诸实施,一是基于全体族人男女老少多年的心愿与期盼,二是肇端于多年来族内许多长老的提醒督促和诸位有识之士的呼吁推动,三是特别得益于马堂宽的热心发起、积极发动、精心组织和鼎力资助。马堂宽不仅是我们村创家立业致富路上的一位先行者和河东地区建筑工程界成就卓越的企业家,而且是一位倾心尽力先富带后富和长期热衷公益慈善事业功德良多的社会贤达。这样的马堂宽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新时代马家庄村老中青三代奋斗者英雄群体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为马家庄有这样出类拔萃实干兴邦的马姓族人和优秀村民,倍感骄傲和自豪。感谢马堂宽的远见卓识和无私奉献,感谢各份各位族长和编撰组委会各位成员的群策群力和辛勤付出,也要感谢全村马氏家族老少家人们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力亲为。大家辛苦了!

回顾过往,马家庄马氏一族见证了历史风云,展望未来,愿我族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时代的洪流中,再创辉煌,共筑美好家园。故撰此序,以为马家庄马氏族谱开篇,冀望子孙永记传承之道,让马氏家族精神薪火相传,永不熄灭!愿马氏家族人丁兴旺,长发其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