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叶氏家族莅临锦秋文谱家谱馆 共启《叶氏家谱》编修新篇



近日,河南省南阳市叶氏家族代表叶老师专程到访锦秋文谱家谱馆,与本馆专业编辑团队展开深度交流,双方围绕《叶氏家谱》编修事宜进行了系统探讨,并在现场完成合作协议签署,正式达成家谱编印合作。


交流中,叶老师详细介绍了南阳叶氏的家族渊源。据其口述资料记载,清乾隆至道光年间(1723-1839),社会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家族先辈择机迁居以求发展。1792年,叶氏始迁祖(名讳暂考,尊称“天祖公”)携父母及全家老小,自河南省叶县边村出发,肩挑行李、徒步辗转,历经数日艰辛,最终定居于南阳府西四十里、安众镇西一里的袁营村(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袁营村)。初到时,始迁祖一家于村中部大坑南、苇子坑西侧,以土石瓦搭建简陋居所,开启了扎根异乡的垦荒生活。天祖公承袭先辈勤俭之风,每日早出晚归、垦荒耕种,凭借勤劳双手逐步改善家境。随着岁月流转,家族人丁渐旺、田产渐丰,逐渐发展成为袁营村的重要分支。据后人推算,始迁祖天祖公约生于1790年,卒于1870年,享年80岁;其子高祖公生于1826年,卒于1901年,享年75岁。两位先祖的茔地原葬于袁营村公路南窑场村西地,后因上世纪土地平整及特殊历史时期(如“文革”)影响,墓地于20世纪70年代被平毁,至今先祖具体葬址已难寻觅。


在了解叶氏家族历史背景后,锦秋文谱家谱馆编辑团队现场查阅了叶老师带来的家谱编修草稿。针对草稿中存在的资料缺漏、格式待规范等问题,双方展开了细致沟通——编辑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内容补充建议,叶老师则结合家族口述传统与现有资料逐一回应,双方通过反复推敲,确保家谱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读性。在确认文本框架无误后,叶老师重点关注了家谱的装帧形式与纸张材质。编辑团队为其详细对比了精装本与线装本的区别:精装本封面坚固、便于翻阅与长期保存,适合现代家庭日常使用;线装本则以传统工艺呈现古朴质感,更能体现家族历史的厚重感,适宜作为传家珍藏。此外,针对叶老师提出的“古谱纸与铜版纸差异”疑问,编辑现场展示了两种纸张样本——古谱纸采用传统手工制纸工艺,质地柔韧、色泽温润,带有自然纹理,能更好承载墨迹且耐久性强;铜版纸则表面光滑、色彩还原度高,适合搭配现代印刷设计(如家族照片、彩页插图)。经过综合考量,叶老师结合家族对“传承古韵”与“实用保存”的双重需求,最终确定了心仪的装帧方案与纸张类型。


经过充分沟通与专业指导,叶老师对锦秋文谱家谱馆的编修能力与服务细节表示高度认可。双方当场签订《叶氏家谱》编修合作协议,标志着南阳叶氏家族的家谱编纂工作正式进入专业实施阶段。锦秋文谱家谱馆负责人表示:“家谱是家族血脉的纽带,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将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技艺,帮助叶氏家族还原历史记忆、传承先辈精神,打造一部兼具文献价值与情感温度的传世家谱。”此次合作不仅是叶氏家族寻根溯源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锦秋文谱家谱馆服务全国宗亲、助力文化传承的又一实践。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