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外永南里湖际乡带草堂山郑氏源流综述



南门外永南里湖际乡带草堂山郑氏源流综述

吾祖河南光州固始,荥阳郑氏系桓、武、庄三公之后也,我郑氏过江始祖庠公为东吴车骑长史,平难将军,晋惠帝时刘渊之乱,在西晋永嘉二年(308)渡江传由寿春,迁居江苏丹阳。其次子昭公随父南渡,为晋龙让将军,封开国侯,先后为福、泉二郡刺史。遂定居福州,过莆田、爱其风土,乃迁祖坟于凤凰山,当时并未安家于此。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三先生为避李希烈之乱,露公偕同,同祖弟庄公淑公由福州同徒于永泰,又自永泰同徒隐居莆田凤凰山南麓之侧(今南山广化寺乃公旧宅)重构书堂,“湖山书院”吟诵诗书,研修儒业授课讲学,郡人化之,时人称南湖三先生。开莆郑氏露公传至仲公之间(约七世断代),我郑氏祖仲公昆季兄弟五人,由莆分徒各地,仲公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由莆田寓居长乐后迁闽县永福里城山,枝开繁衍,故称一世祖。葬于福州东门金鸡山东岳后。二世祖公少颖敏知阴阳学。三世祖付公,乐善好施,修真隐寺。四世祖攝公中年殁,葬富耕山金鳌抱卵穴,临葬时遇雷电暴雨,人眷避雨山楼,棺放于磹下,雷雨骤至,磹覆棺没,故世称天葬公。五世祖万公娶林浦林以训之女,万公早逝留有一子名中节,婆媳守节抚孤。六世祖中节公少孤,赖外祖林以训育之,得外祖谆谆教诲,使公孜孜勤谨,操勤劳俭,治家置田,筑室积书,延师教子,益好善修桥道,济困宠恤鳏寡,修真隐于瑞跡寺。七世祖龚公,性温厚,孝亲睦族,筑室而居,环以树林矢志诵读,与父藏书二十柜,延名师课,子孙自是科甲蝉联,膴仕彬彬而出。公以子贵,赠奉议郎。八世祖昱公官至宋文思院右丞相,兼宝文阁侍制。胞弟昺公官至宋枢密院编修。九世吾祖更是出有六相,城山九世祖又以官名分六支派,分别为昱公长子涓公官至宋枢密院右丞相,为监场派。昱公次子浚公官至宋枢密院大学士,为承事派。昱公三子沆公官至宋端明殿大学士为经干派。昺公长子浑公,官至宋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上柱国,兼端明殿大学士,为贡元派。昺公次子濛公,官至宋机宜阁学士,兼端明殿大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兼参政事,致仕卒,赠太子少师,追封长乐郡公,为机宜派,昺公三子湜公,官至宋朝请大夫,邢部侍郎、待制等,封同安郡开国候,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卒,赠文肃公,为侍郎派。故而八世九世有七相流芳之说。吾支乃九世祖沆公端明殿大学士,分经干派。沆公墓葬大翁山,牌题日《宋提干郑公林氏夫人》十世祖钧公,登庆元二年特奏进士名,官至枢密院修撰。享寿八十岁,葬大翁山,有石墓亭为记。十一世祖宜老公,始迁湖际发祥,胞弟章老公之曾孙开公迁胪厦发祥,至此沆公一脉全部迁出城山、宜老、章老与父同葬大翁山。宜老公长房一脉十二世至二十三世,因族谱毁于文革,先祖名讳无从考证,只能以“景、瑞、永、泰、书、香、门、第、百、代、仕、旺”这十二字彩语来尊称这十二世先祖,二十三世旺公生有二子,长子环潮公,居北边发祥。次子环水公居湖际发祥。宜老公次房十二世庵公,十三世白庵公,十四世至二十世亦是因文献毁于文革,先祖名讳无从考证,以长、发、其、祥、本、支、百”这七个彩语,来尊称这七世先祖,二十一世信守公,二十二世国玉公。二十三世仰湖公生一子文善公,居湖际发祥。二十四世环水公衍派分为:“德伍厝,大厝、后门厝、里厝”。文善公衍派称为“对面街”。郑氏始祖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十一世宜老公迁湖际历七百余年,至今传三十九世,繁衍叁千余口,更有诸多族人迁徙池乾、胪岐、峻边、福州市区、长乐江田、香港、台湾、新加坡、英国、美国等。迄今郑氏族人遍布全球,迁居各地,繁衍生息,茁壮发展。

湖际村筹备族谱  编辑

二零二三年季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