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张氏宗谱》后记



河南新乡《张氏宗谱后记

我族第四次续修族谱历时三年余,在编委会成员竭诚尽力、不辞劳苦、潜心编修下,数易其稿,于二〇二二年十月(壬寅年九月)付梓,终于和族众见面了。

族谱是一部特殊的历史,记载着宗族自始祖以来的繁衍生息、分支迁徙、不断拓展的艰苦而光荣历程,记录着历代先辈治家理政经验和子孙处世为人教训;展示了宗族内部诗书科第、忠义贞节、表功扬德、生殖繁衍、居徙殁葬、成就著述、术业专攻等人文景观。是一部宗族发展史、生命史,也是宗族间的生命链条与血缘纽带。故族谱不可无,家史不可忘矣!

说到家史,不得不谈谈我们张姓这一大姓的渊源:浩浩五千年中华文明,如满天繁星,竞放异彩,给人类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姓氏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根的标志。张姓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同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我们得姓始祖张挥,后人称之为挥公,是轩辕黄帝的长子少昊青阳氏之五子,因发明弓箭,被轩辕黄帝赐为张姓。所以,张姓是一个值得骄傲和荣耀的大姓,是我们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直系后裔,这也奠定了张姓一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枝繁叶茂,世代荣昌的根基。

张姓历代豪杰名士层出不穷,从秦汉到明清,仅宰相就出了六十九位,文武将帅五十七人,状元五十一人。《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张姓占名人总数的3.83%,共收录了1741人。到了明代,张姓已遍布全国一千一百一十三个县,覆盖率占全国州县的93%以上。不仅如此,还遍布东南亚,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只要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张姓的存在。据国外《吉尼斯世界记录》一书记载,张姓总人口逾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3%。在国内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张姓人口已达9580余万人,位居第三,占全国总人口的7.07%。

而我始祖之亲源,滑县大张庄村的先祖,则是来自众多姓氏的发源地——山西洪洞大槐树,繁衍生息,形成村落。至我祖讳进生已有十二世之多。再至今之南辛兴又传十三世,人口千二百余。

本次家谱编撰,从开始的策划,到召集大家议商,听取众人意见,又根据前三次老谱的相关内容进行考证、寻根溯源、全面整理,最后汇总、校对,才正式定稿。故工程之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编纂过程中,我们秉承“旧谱照录、纠疑补漏”的原则,不但加入了现代元素,利用北斗导航系统,为始祖和部分迁茔立祖墓葬标注了经纬坐标;利用无人机航拍了村庄、祖茔等的俯瞰图;还根据二世起明祖所建楼房牵椽注有“乾隆十五年二月建”及六世存诚祖“生于道光六年九月”、存心祖“生于咸丰三年”等信息考证,对旧谱所记二世及长门四、五世祖、四门四世祖之生时朝代给予了进一步的纠正;尽量收集、整理了80帧已故族人遗照,增设专门篇目,以供后世瞻仰与缅怀;总结出了因地域条件限制造成的复杂婚姻关系的现实问题:自始祖至今,与老庄、大罗庄、西柳园和北辛兴四村结为男女亲家就有一百四十余桩,这还不包括间接的姻亲关系。这种关系终将会导致血缘关系的混乱。据科学调查表明:异姓且距离越远的姻亲,所生的孩子才越聪明;同时,还为十世孙优然归宗、临庆之女怡婕招赘挂了线,这是前所未遇的“新项目”。

当然,还有一些本应考证、纠正、添加的内容,而没有加以考究,难免为后世续谱留下隐患:一是出生时间,公历、农历混淆不清。本来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明确要求“出生时间均应按农历填写”,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族人,尤其是年轻人和迁居外地的填报了公历。生时不详,则长幼不分,就如祖茔中七世六位祖的墓葬,因分不清长幼而不辩顺序;二是几乎所有男丁的记述中没有记录岳父的姓名;三是出阁的姑娘没有外客的姓名记录;四是没有尽全力“收族”。不但原有流寓失考的族亲仍游离于族外,如:亳州的四门九世孙铜牛、钢牛。就连近代的长门十世孙欣然、四门十一世孙剑、斌、仪、泉也失去了联系,这是最不应该的。

本次修谱,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当我们置身于先祖三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时,也不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感慨“鼻祖创基业于始,二世祖启丕谟于中,三、四世祖承丕烈于后,吾族之福利迄今而犹存者,始乎此耳!”;感念“暴霜露于田野,冒栉沐于道途,昼则旰食,夜而披星”;感恩列祖列宗的勤谨、忠厚、俭朴,持家有方,克昌厥后。同时,也存在不少难解之谜:始祖兄弟二人是拖家带口、还是双双孤身离乡至此?始祖老奶马氏,娘家何地?是与始祖来自于原籍,还是立稳足跟后在本地成家?自二世至四世,有没有祖姑奶奶?去了黄陵那一支到底是兄还是弟(二修族谱上是“以理推测当留弟于此”)?祖茔七世六位祖的墓葬排列顺序到底怎样?......

自此次修谱之始,还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人和事:旅美华侨、十一世孙新岭,于二〇一九年清明节,不远万里,斥资二十余万元,回乡举办祭祖庆典——为一至四世祖立碑七座;大宴族亲近百桌;村中唱三天大戏,并向远村近邻的观众免费提供午餐,其盛况可谓空前;修谱编委会主任、九世孙名义、十一世孙新策不但身体力行,每次商讨、研究修谱事宜时,总是慷慨解囊相待。九世孙名礼、自恩、十世孙焕然虽都已年过七旬,却老当益壮,跑前跑后,为续谱操心劳累。

修谱不仅仅是怀念过去,更重要的是创造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再次续修族谱时,后世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编辑出一套图文并茂的电子程序化族谱。还可以采用DNA技术建立以家族血缘关系为载体的《血谱》,这不但能够凝聚族人爱族敬祖,还为此前无论是“失考”、“待考”的先祖信息的再次考证,提供技术支撑。当然,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族将会有大量后世人口逐步迁居到周边城市,势必造成族人之间逐渐缺乏了解而采集信息与收族难度的加大,这些同样需要后世的辛勤付出。

因我族世系年代久远,调查考证内容繁多,且编辑时间仓促,水平所限,本谱定有许多错遗缺漏之处,悉请族人见谅,并深望后贤之继起者加以完善。

                                    十世孙 兴然编撰 

                                    二〇二二年十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