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溵川仝氏立碑建园暨清明祭祖仪式上的讲话



在溵川仝氏立碑建园暨清明祭祖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宗亲、各位嘉宾:

为祖先立碑建园,是我们溵川仝氏族人多年的心愿。今天,溵川仝氏一至四世列祖列宗的九座墓碑拔地而起,全体仝氏族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这是全村仝氏族人团结的象征,是我们溵川仝氏族人的一件大喜事,可喜可贺!

更值得可喜可贺的,是经过全国仝氏仁人志士多年来的历史考证,仝氏族人的起源、演变和分布等情况已经有了基本定论,使得仝氏族人从此不再为此困惑。至少有以下四个问题在全国全氏族人中基本形成共识:1、关于仝氏族源。仝氏发源地在“辽东”,即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地区,仝氏就是生活在此地的女真族夹谷部落的一支后裔。有元末兵部尚书仝文瑞一支族人的传世家族对联为证:“辽谷征途家声远,夹谷分派世泽长”。2、关于仝氏两次大迁徙及演化。1125年金灭辽后,金朝发动了伐宋战争,女真族夹谷氏由东北的“白山黑水”地区随金朝大批进入中原。金末元初,在元朝统治阶级压迫和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女真族夹谷氏为了躲灾避祸,则以“金”字为轮廓,去掉中间的“一”和“丷”,改成汉姓“仝”。这是仝氏的第一次大迁徙及演变。仝氏的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元末明初,由于中原地区连年战乱,满目疮痪,人烟稀少,而远离烽火厮杀战场的山西,社会安定,人丁兴胜。为了开荒种田,为了社会发展,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成祖朱棣相继组织了历经50余年的大规模移民。永乐年代,大批移民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派发到各地,移民达到了高潮,包括仝氏在内大约有六分之一的人口进入了第二次大迁徙。于是民间就有了这样的流传:“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3、关于仝氏分布。现已查明全国至少有154个县市363个乡镇村有仝氏聚居地,约百万人,主要分布在金朝都城开封附近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陕西等省。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计,在全国前500个姓氏中,全姓占据第478位。4、关于仝氏先族及其后裔(包括夹谷仝氏)的历史贡献。在中国长达22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们的族先女真族包括其后裔最早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了渤海国,进入中原后又建立了金朝和清朝,两次统治中国长达380多年,占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六分之一还多,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话到此,我们不禁要问,溵川仝氏究竟何时何地迁居此地?何地迁入已很难考证,因为我们的始祖振周公乃至历代先人既没有口头流传,也没有文字记载,外地仝氏族谱中目前尚未查出,看来这个问题将成为历史难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破解。至于何时迁入,我们可以这样推算:从一世祖振周公到第15代有14个年代差。前十个年代差平均按18岁一代推算,应该是180年;后四个年龄差平均按20岁一代推算,也就是80年,总共也不过260年的历史。再从2010年往前推算,大约就是1750年,这个年代正好是清朝乾隆主政的初期。因此,我们在始祖振周公的碑柱上篆刻了这样一副家族对联:“夹谷发源家声远,清乾徙居世泽长”。

回顾仝氏历史,既可知仝氏的演变兴衰,又可领略到仝氏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勇敢。我们的祖先不仅为生存所累,而且为祖国的统一而战;既有艰辛的奋斗历程,也有辉煌的历史业绩。就是我们这个小小的仝氏聚居地,从始祖举家迁居至此,260多年来,我们的始祖从孤身一人、白手起家到儿孙满堂、百亩良田,至今已经发展到十五代200多户近千人,邓楼村也因此更名为仝邓楼村。可想而知,在清朝和民国烽火连天、战乱不断的年代,为了仝氏子孙的生存和兴旺,我们的始祖及列祖列宗经历了多少磨难,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养育之恩深似海比天高,我们仝氏子孙永远不能忘记。今天,我们在此立碑建园,不仅表达了溵川仝氏族人对祖先深厚的怀念敬仰之情,更体现了仝氏子孙浓浓的亲情和强大的凝聚力。我们是一个老祖爷的子孙,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我们要抱定一个信念:“族荣我荣,族损我损”“一人有难,全族支援”;我们要传承祖德,爱国爱家,遵纪守法;我们要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勤俭持家;我们要严教子女,从小勤学习立大志,长大报效国家,以实际行动告慰我们的列祖列宗在天之灵,让溵川仝氏族人永远兴旺发达。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九位先祖的墓碑及仝氏祖茔的筹建还有很多缺憾,但是它已经建立了溵川仝氏族人的历史,树起了溵川仝氏族人的文化,树起了溵川仝氏族人的信心和凝聚力。面对老祖宗的墓碑,我们溵川仝氏子孙郑重宣誓:承继祖德,爱国爱家;诚实诚信,遵纪守法;尚勤尚俭,积小成大;严教子女,勤学奋发;养育之恩,铭记报答;团结和睦,力戒摩擦;互帮互助,兴旺发达;族人同心,振兴中华!

各位列祖列宗安息吧!

溵川仝氏十一世孙功俊

公元2010年4月3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