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祠堂就成了宗族祭祀先祖以及商讨家族大事的场所,而每个家族的祠堂都有着自己的堂号。
堂号就是某一同族人的共同的徽号,同姓族人为了祭祀同一个祖先,就会在宗祠,家庙上写下堂号,因此堂号就代表着祠堂名号,表明了一个家族的源流,是分族,支派的标记。
堂号作为家族的徽号和别称,不仅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既是对某一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况,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
一般堂号是分为了两大类
第一类是有着姓氏特徵的堂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其来源都是有一定含义的典故的,它是可能重复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比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等;
第二类就是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这类堂号就是一个姓氏分支特有的,或者说与其他宗族的堂号很少重复的,还有一些堂号是以姓氏、地域来体现的,从而也能判断出宗族方面在该地有着一定的贡献的,比如说“世德堂”、“崇本堂”等,其中“世德堂”,在丁、王、李、吴、何、沈、邵、周、胡、秦、徐、陆、陈、孙、黄、曹、许、张等数十个姓氏都有此堂号,并且同姓中不同的支派,也会有很大的重复率。
堂号的由来
以地域命名堂号
堂号中最常见的命名方式就是依据地域观念,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关,也就是郡号或地名作为堂号。如颍川陈氏、中山刘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琅玡王氏、河内张氏等。
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
中国姓氏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不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堂号,而且同一血缘关系的不同姓氏,也会使用同一堂号。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闽粤一带洪、江、汪、龚、翁、方六个姓氏共用一个堂号。
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在封建宗法社会,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诫后代子孙。如陈氏“义门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郑氏“务本堂”、李氏“敦伦堂”、张氏“百忍堂”、刘氏“重德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居廉堂”等。
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中国人向来有慎终追远的美德,往往以先世祖宗的嘉言懿行深感自豪,往往以此命名堂号,千古流芳。如“四知堂”、‘“三省堂”等。
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为堂号。如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后因功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
另外,还有家族的堂号是来源于祥瑞吉兆、家族中科举功名、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和良好祝愿等。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