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族谱》序
唐·周墀
隋韦氏因宗族分派南北,乃考校昭穆,自楚太傅以下二十余世,作《韦氏谱》十卷,从帝命也。猗玕子曰:“世业在国史,世系在家谱。”谅哉!
我先人自汝坟侯,世为甲姓,尚矣!十子分支,东南济美,人望华国,并曜联辉。乃溯蓬陵侯以来,至永城侯为一派,与南迁黄冈者为一派,析为两册。
永城之派逮息国公张大厥声,继产廿四才子,振翼云汉,垂光虹霓,继踵当官,异代同荣。“美成在久”,其在斯乎?
黄冈之派,迨谯郡公父作子述,踵武连镳,至于墀被蒙殊恩,备位宰辅,食旧德,诵先锋,奠系世,因仿韦氏之例作斯谱云。
大中三年己巳长夏
检校尚书右仆射兼东川节度使族人周墀谨撰
引注:
①太傅:韦孟,汉彭城人,为楚元王傅,后又为楚元王子夷王及孙戊王傅。戊王昏淫无道,孟谏之不听,遂去位,徙家于邹。其五世孙韦贤,官至丞相。因其家世习鲁诗,自孟至五世孙韦贤都号称邹鲁大儒。隋朝时,裔孙韦鼎作《韦氏谱》十卷。
②猗玕子:唐朝文学家元结,字次山,因曾避难入猗玕洞,故号猗玕子。
③汝坟侯:按序文语境明确提示,汝坟侯系生了十个儿子,且开枝散叶于安成东面和南面并形成“甲姓”,再由汉皇赐号正公的周仁。④甲姓:南北朝的氏族按郡望和权势分甲、乙、丙、丁四等贵族,即“四姓”;后魏时先划出膏粱、华腴二等,先人中有做过尚书、领、护以上官职的才称为甲姓。故“甲姓”即贵族世家之意。
⑤蓬陵侯:蓬陵系实指吗?今在何处?哪位先祖首封蓬陵侯?“袭”过几世才传到最后一位侯爷周表?由于《家谱》共祖部分的世系失传,均待考。
⑥廿四才子:指息国公玄孙如鍉六子和如锡十八子,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弘”字,清朝时避乾隆皇帝弘历之讳改作“宏”,故后世“弘”、“宏”混用。在家谱、县志及民间口头传说中号称“二十四弘(宏)”。二十四弘各明一经,俱爵于朝,故又美誉为“二十四才子”,即“廿四才子”。
⑦美成在久:典出《庄子·人间世》,译作“成就一桩好事要经历长久的时间”。
⑧谯郡公:黄冈派始迁祖周灵起子一,炅。炅三子,次子法尚封谯郡公,谥“僖”,称“谯僖公”;法尚之子绍范袭爵谥“敬”,称“谯敬公”;绍范之子道务袭爵谥“襄”,称“谯襄公”。祖孙三代“父作子述”(即父传子承之意),统称“谯郡公”。从新旧两《唐书》之说,周墀系炅公三子法明玄孙。
⑨奠系世:古时候记载帝王氏族世系的谱牒叫“帝繫”,记载诸侯氏族世系的谱牒叫“世本”,缩略合称为“繫世”。“繫”,今天整理成“系”。《周礼·春官·小史》“奠系世,辨昭穆”。奠:安放、安置的意思。“奠系世”用大白话译释就是“我的名字上了家谱”。
⑩检校右仆射:此处的“射”读“叶”。唐代不设尚书令,仆射即为尚书省长官。初期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中宗以后,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不是宰相,墀公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十六日即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中三年四月授检校刑部尚书、东川节度使。未行,追制改检校右仆射,加食邑五百户。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