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边氏跋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好家风对好学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人之人生成功的开端,在于其幼年之时,而年幼的优秀,则在于其家风家训的端正。名门大家的家训是名门中人成才的第一课,也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万种知识、千条道理都抵不上一定之规。大家风范,大家气度,大家家风,所赖所系,都在于他们铭心刻骨的家训家珍。学习传统,领略大家风范,少一些现代生活的浮躁,消却那些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必须从学习名门大家的家风家训开始。
中国人历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坚守和价值追求。“耕读传家宝,诗书立世基”,读书不为做官,而在于明理,在于变化气质。在正确的家风家训引导下,通过学习知识,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来实现有益于社会的自我人生价值。忠孚华夏,气众山河,历来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孜孜不倦的美好追求。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国观念,是炎黄子孙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
作为首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家风的重视,不亚于任何一位古代先贤圣哲。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四亿多家庭,十三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国民族在新时代意义上的阐发,与中华民族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他对好家风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家风: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吟诵了这首家喻户晓的《游子吟》,触动无数人的心弦。正是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早在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就如是强调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在2016年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全社会掀起崇尚好家风、践行家庭美德新的热潮。
培育良好家风:向榜样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家风的重视,始终如一。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焦裕禄有“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家训。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至今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杨善洲任县委书记时既没有利用职权给家人“农转非”,也没有为儿女端上“铁饭碗”女儿结婚时还不让请客、不让收礼。习近平总书记把好家风的传承看得很重。他曾握着焦裕禄的大儿子焦国庆的手说,“你就是当年那个“看白戏”的孩子吧?你看了一场'白戏',你父亲还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看白戏'的故事始终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向榜样学习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是大家的榜样。他多次强调“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处工作,也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私事:“廉洁齐家”首次被列入党内规章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家风?他自己曾一语道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他关心普通家庭的美德传承,更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他曾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痛心地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严词告诫领导干部:“不要以为是干部子弟就谁都奈何不了了。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处理,而且要从严处理,做给老百姓看。”
言出必行。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系列配套规章、措施相继出台: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先后试点“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首次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领导干部有了好家风、好作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千千万万家庭培养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重视家庭、强调家风,已经深刻地烙印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
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主政党派的最高领导人,也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家风的重视不异于任何一代儒学宗师。而一个家族该如何将自己的优秀家风家训传承下去,并将之发扬光大呢?当然首先是修家谱,建宗祠。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家史,家族的历史,好家风的传承,烙印在千丝万缕的家族脉络之中。宗祠则是一个进行家风家训传统教育的基地。
长宁边氏家族的家谱重修始自民国间雪三太公首倡,新中国建立后仲仁公亦曾一度热心于此,其后志良公携侄海军奔走历年,均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二O一八年冬,族叔海军携邵阳老谱复印件来我店相商重修族谱之事,彼时我与族叔相识于网络已越十余年矣!我幼年时起即蒙先祖桂财公熏陶,于家族旧事所知甚悉,心知修谱复祠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故而初亦不敢贸然应允族叔之邀。年后回乡,闻族叔祖福林公病重入院三次,因思秉辈老人存世已不多矣,若不抓紧时间寻根找脉,有恐届时想找一位两位知悉家族旧事的老人一起交流都是难事。是于年初转掉药房店面,与族叔一起上山下乡,查根找脉,建立微群,造册登记。历时两年之久,初步找齐现有支系人口,然而老谱散佚已久,一时茫然未可骤就。窃思他姓通言复谱,每因迁延时日,钱财耗尽,而谱祠不成,是为史料考校艰难,难免夜长梦多所致也。遂坚持先印成“谱”,继以复祠,期时族间长辈多有不解者,我则佯装不觉,仍力主复祠。初始时,压力之甚,前所未有,一无人手二无钱,计从安出?幸赖族叔立明出来鼎力相帮,一人承担设计、施工重任,边军叔独立捐资六万,族长志华叔祖亲自上工地,于是族人踊跃助力,越明年,祠宇成矣!是以边氏复祠之快,冠于全宁他姓。
族委会运行步入正轨后,我重新在县城开了药房,将发药的工作悉交我妻素华及妻妹二人。我则花费重金寻找购回各种史料多套,潜心研究,今已第三个年头,在族间长者建山叔祖、华清叔、九高叔等人的鼎力协助下,通过重新入山厘清碑刻,重新走访交流,反复再三考证神主碑刻与志书史料比对,通过族老回忆,与我自己记忆中先祖所述旧时故事、人物,瓜瓞图画而再撕,撕而再画,重复多遍,反复梳理,不断完善,终成大概,各支世系基本上清晰。
在史料的查阅过程中,对家族先贤在史料中特意留存下来的家风家训第一手资料尤其感佩,前人的智慧,对后人的殷切期许,历历俱在矣。现摘录数条于下:边宗彦 太学生,人品端方,不较横逆。常手一篇,临终不释,盖一乡善士也。长子志陞,有干济才;次子志昂,屡蹶乡闱,赍志而没,生平好行其德,隆师课子,皆无忝乃父彝训。
边熿 字星原,幼聪颖,善读书,长工诗古文词,试不得志,遂绝意进取,日手一篇,至老不倦,教人以敦品力行为重。性慷慨,倡建宗祠,置祭田,修族谱,不惮劳。嘉庆丁丑重修邑志,司本都采访,一秉至公。晚年怡情诗酒,与何焕、黎大翀诸名宿往来赠答,著有《漱芳轩诗草》待梓,卒年七十八。
边维翰 字晓焘,号卯桥。三都长岭人。父,家彬,咸丰壬子、己未,县两罹兵火,助治团练。兄维藩,字旭南,岁贡生,笃学授徒。维翰性孝友。稍长,出就外傅。每归,必随维藩诣父寝问安,退而与兄讨论经史。
以上知之,则我边氏先贤所重者,第一曰:人品端方,教人以敦品力行为重,生平好行其德···;此言人品德行,乃为人在世第一关键处也。第二曰:常手一篇,临终不释···隆师课子···善读书···笃学授徒···;此言笃学重教,一个家族的长久兴盛,全在于教育二字上面也。第三曰:无忝乃父彝训···性慷慨···性孝友···;此言孝、友之道。又慷慨则宽而能容,天下能往。至若老辈递传,朝阳之事母至孝,晓堂之智勇双全,得贵之骁勇善战,寿山之望重耆英,宗彦之惟仁者寿,能勇而行仁,则进亦可以全其功也。
君灏微末。才微,故于先贤之道也未可臆测;德薄,则于祖道之旨尤不敢妄言也。姑翼乎来者,明之昌之!而老谱无存,史料奇缺,虽遍踏祖山,尽寻神主,再四与诸族老求证,其错漏疏忽犹难免也,实非我力之所及,则此谱之完善,尤待乎将来。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