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本:线装十六开大阔本
页数:64页
排版印务:锦秋文谱/中华家谱馆
纸张:一级宣纸
电话:18595903344 18039297636
网址:www.jiapu315.com
(《漾濞文兴田氏族谱》手工装订细节展示)
前言
参天之木必有根,环山之水必有源。人皆来自父母,上溯无论多少世代,祖祖辈辈总会有根。生者寻根,叶落归根,“寻根问祖”为中华民族所崇尚,这种宗族中穷源极流,敬宗亲宗的观念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漂泊异乡之人,往往为“寻根问祖”而辗转奔走,历尽艰辛。一个人不管他身居何处,也不管他漂泊多远,都希望了解本门氏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都希望知道自己的“根”。家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谱牃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传承家族美德,发扬优良传统;对尊宗敬祖,睦族兴家,明长幼,别亲疏,都具有重大意义。即使是在不强调宗法的现代社会,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透过族谱,可以看到变幻着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
国有史,县有志,家族有谱,人有祖。国有兴衰和灭亡,而家氏却源远流长,国家要靠民族凝聚力,民族要靠氏族凝聚力,氏族要靠家族凝聚力,这样才能构筑战时敢奋起拼搏,平时能忠孝两全的稳固国家基础,实现礼仪之邦的太平盛世。圣贤写的史书让我们知道改朝换代的历史,祖宗留下的口碑家谱让我们知道数百年迁徙繁衍的脉络。虽然人生难得百年,但只要世代坚持守宗续谱,永远传递血缘信息,后世即可详知其来处矣!
家族谱牃是留给后代的家族脉络踪迹,内容涉及家族的源流、分支、迁徙、繁衍等方方面面,所以编写谱牃也是一项浩大工程。由于前辈未见谱牃留传,又由于亲历家族历史的长辈多已离世,加之前人坟莹碑刻无处寻踪,所以资料奇缺,实在难以追根溯源,要编写好实非易事,但我既为漾濞一支之我辈长男,此事责无旁贷,故凭感恩回报之心诚惶执事,知难而进,谨开此头,并期后世永续。
修编本族谱的目的是抚今忆昔,缅怀祖先。对家族的历史作一次总结和梳理,记录家族先辈美好品德,艰苦创业的历史;彰显家族优秀品质的精神传承,铸就家族生生不息的人生格局;教育家族后辈奋发图强,振兴家族未来的家族之魂。
修谱的原则是:实事求是,远略近详。古训:“有美不扬是没祖也,无美而称是诬祖也”,赞美族人力求真实记载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的繁衍变迁,传承弘扬优秀的家族文化,让后人知道本家族历史上的名人贤士及其丰功伟绩,追仰先人风采。今日,本家族后裔遍布于祖国五湖四海,工农商学兵倶全,都尽心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入大学者众,学至硕士、博士,不乏众多中高级技术人才;兴教编史,行医为师者亦多,桃李满天下。本谱主要记载近五代族人,其人物的生平事迹,子孙的繁衍,优秀人物的褒奖,家族人员的生死等等。此外,旧谱记男不记女,本谱革此旧套,男女均予入谱,还因涉及徐、文、李三姓,故记述有关三姓源流,以追本求源。编目拟定为姓氏源流、家族源流、五代世系表、谱系详述、家传、坟茔、家族轶事、余庆录、图记等九目。以父系凤庆徐衍(yan)及母系江西李霞臣为第一宗祖,记述至以下五代。
徐氏祖公徐衍一辈在凤庆习谦梅子箐垦植茶山上千亩,经营茶庄,富及一方,为本家族的兴旺发达奠定了根基。世事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茶园变为集体所有,但有勤劳传统的徐氏后代仍在习谦辛勤耕耘,家家富裕,子孙兴旺发达。
江西老祖李霞臣于清光绪年间随江西先民到漾濞落籍,今已愈百年沧桑,其家族子孙在漾濞繁衍生息达五代。先父母膝下同胞四男三女,均出生于社会变革、新旧社会交替,国家困难时期,经历了不同的苦难岁月。然各自奋发图强,成家立业,子孙济济,事业有成,不乏优秀人才出众,在各自岗位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家风家训是中国自古流传的一种家庭传统,是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在世代沉积中找到人生的指导,好家风是人生的指向标。每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风和家训,而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筑,好家训要做到,好家风要训造。勤劳节俭,乐善好施的家风源于我们的祖辈,尤其祖父母两代人,际遇坎坷,度日艰辛,然而他们含辛茹苦抚育子女成人,为家族后世奠定根基。先父在世时留下不少的家训,期许“积德行善,孝子不匮”;教诲“百善孝为先,为人要讲孝道,做事要有度,知进退”,足为家族做人的根本,行事的座右銘。
《文氏族谱》付梓,承蒙崔绍全等同行学者的勘正指导、众亲属大力支持,一并表示感谢!该谱牒虽然不堪为书,但却为家族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可告慰先人在天之灵。
家牃乃本家族之血缘信息,希望后人妥善珍藏,勿使损毁失传,并以此为据,承先启后,适时修谱,向后代传递家族血缘信息。
朝钧学识有限,不善谱叙,加之年迈体衰,力不从心,谱中难免有疏漏遗误之处,还望族人审阅增补勘正!
漾濞文朝钧谨言
公元二0二二年八月
(《漾濞文兴田氏族谱》内页展示)
(《漾濞文兴田氏族谱》世系展示)
家族源流
据祖茔碑记,母系先民于清道光元年从江西临川来到穷山僻壤的漾濞落籍,至今近一百五十年。他们以坚忍不拔之志,开疆劈土,艰苦创业,将中原先进农耕文化传入漾濞这不毛之地,有的人献身漾濞,葬于飞风山江西墓地。“江西坟山”即博南古道百木铺对面虎头山西麓洼地,埋葬有江西籍亡人数十,最早一樽为清道光三年墓碑。解放后,政府将其划归文氏坟地管理,1950年漾濞县人民政府土地改革所发《土地证》标明了祖坟山四至(以祖父李霞臣墓为中心方方十丈)。现文氏两代祖先均葬于此。
先祖父李霞臣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9)随江西江右商帮(1)进入云南,在昆明建造万寿宫办江西会馆,创建豫章学校。1902年携家人率部分江西人来到漾濞会同同乡建《漾濞江西会馆》(解放后被征作它用),修“太和宫”(祖母是大理太和村人,早有许多大理太和一带先民落籍漾濞,主要做裁缝、皮匠等,建有白族“太和宫”,在仁民街中段,解放初期为镇公所,现成民居)。在云龙桥至上街古清真寺沿街建铺面,办商店,创邮政。漾濞民间称“江西田”,即今漾濞一中初中部背后朝西大片农田(现已成居民区);“江西坡”“江西铺”即为云龙桥至上街清真寺下过街楼一段古街及沿街部分商铺(此街1989年因火灾而至面目全非)。筹办的邮所就在过街楼上(已毁、遗址犹存),祖父母就居住在过街楼旁两隔铺面(2)(今仍存,70年代初变卖李汉家)。
先祖父李霞臣生于光绪丙子年(1876年)10月,卒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九月初六。英年早逝,后由祖母李杨氏受江西旅滇同乡会委任,接管漾濞江西会馆一切事务,至新中国成立。
父系凤庆先祖徐衍,乃云南省顺宁(今凤庆县)人。祖居习谦梅子箐村(今凤庆县猛佑镇习谦村),徐氏先辈世代耕耘上千亩茶山,经营茶庄,家财殷实,富及一方。先祖徐衍苦心经营家业,积劳成疾不治,英年早逝,遗下五男二女。祖母杨氏守寡含辛茹苦持家育子,无奈,招四川籍商人文再春(又名文大官)入赘,诚心养育6子成人(老二幼夭折)。徐家念其再春倾心养育之恩德,令子女6人全部姓“文”。
解放后凤庆三叔文兴国、七叔文兴祥为传承徐氏将其子孙全部更为“徐文”双姓。由于历史原因,凤庆家族未曾与漾濞文氏家人联商,故漾濞文氏未更姓改名。
民国年间,因漾濞江西籍人士赞助筹建豫章学校之举结缘,先母与在昆驻防之先父相识并招其入赘成婚。解放后,祖母令将两个孙男姓“李”,以传承李氏这支血脉。
先父文公兴田1929年在省立顺宁中学毕业后,1930年考入云南陆军军官学校攻读军事科学专业。1933年军校毕业后,入滇军五十八军鲁道源部183师184部队,先后任连、营长(代理团副)等职。后转国民革命军第8军82师244团任营长、代理团副等职。滇西抗战中,松山战役负重伤。一年后伤愈转地方,派任广南县警察局督察。1949年随卢汉起义。1984年1月不幸与世长辞。
自光绪壬寅(1902)年江西老祖李霞臣携家人随江西先民到漾濞落籍,今已愈120年,其家族在漾濞繁衍生息达五代。
先祖父母以勤劳立家,以宽厚待人,起家室于穷白,立基业于困境,今根基稳固,子孙事业有成。
附:(1)江右商帮是中国十大商帮中的最早成形者,以讲究商业道德著称,注重诚信,做事认真。江西商人行走四方,只要具备一定财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建造万寿宫。数年间,万寿宫渐渐演变成江西庙、江西会馆,成为江右商帮的标志,象征着商帮的财富与实力,是江西人同乡聚会、协商事务的处所。江西人初到外地,一般会先找到当地的万寿宫落脚,生活遇到困难的江西人,也首先会向万寿宫求助。
(2)过街楼旁铺面两间楼房,原为江西会馆资产,由于先父在昆明曾出力并捐款建豫章学校,到江西人大部撤出漾濞时,念先父一家做出的贡献,江西会馆议决特将此房产权转让与先父。今仍存书面契据。
(《漾濞文兴田氏族谱》彩页展示)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