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印刷厂|古书在发展过程中的装订变化



宣纸印刷厂|古书在发展过程中的装订变化

中国图书发展史可分成三个时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书籍制度,即:汉代造纸发明前的竹帛并行时期,盛行间牍制度;汉至唐代为纸写本时期,盛行卷轴制度;唐代发明印刷术以后为印本书时期,盛行册页制度。所谓册页制,就是积累许多单页装订成为一册,因而我国古书装订制度也随之应运而生。

古书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我国册页装订制所经历的几次变化:

蝴蝶装,又称“蝶装”,因书页展开似蝶形而得名。这是早期的册页装订形式。其装订方法,是先将每一印页由书口向内对折,即把有字的纸面相对折起来,与后来的线装方式恰恰相反,然后将每一书页背面的中缝粘连在一张裹背纸上,再装上硬纸(有时用布或绫绵裱褙)作封面,便成一册书。其特点是版心向内,单边向外,使书心得以保护。

蝴蝶装虽然在保护图书方面有它自己的优点,但却给阅读带来了不便。由于书页都是单层的,纸较薄,印刷面容易粘连,阅读时往往是先见到纸背,而且读一页,必须连翻两页才能继续读下去,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包背装。

包背装,大约起于南宋后期。所谓包背装,即把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文字面向外,把版口作为书口,将书页的两边粘在脊上,再用纸捻穿订,外加书衣绕背包裹。这种装订的方式,基本上和蝴蝶装相同,但经过书页正折,版心向外,使页页文字相连,便于阅读。今见包背装的早期样品则为元代装帧本。这种装帧法一直延用到明朝中叶以后。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包背装。

线装书,起于明代中叶,是从包背装演变而来的。其装订方法,乃书页正折,文字向外,版心为书口,把包背装的整封面换为两张半页的软封面,分置书身前后,把它连同书身一起打孔穿线订。线装一般是在书上打四孔,称为四针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加打一眼,就成为六针眼装。讲究的线装,有时用绫、绢之类包起上下两角,称包角装。这主要是为了美观,也有护书作用,但在潮湿地区容易致霉生虫。线装书的优点,是书本破旧了可以重装。在修整旧书的时候,还可以衬纸、接边。

线装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的最后阶段。直到现在,一引起仿古铅印本和影印古书都还要应用这种装帧方法。清代中叶以后,我国逐渐采用了机械化的新式印刷术,随着印刷术的变化,产生了图书的平装和精装。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