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族谱》封面)
存河王氏家族源流考
相传我存河先祖是山西大槐树人,《静宁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由山西向边陲和人口稀少地区移民,其中部分移居静宁(前面引证中已详述),“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所谓大槐树,传说无定论,有的资料称为“汉槐”。当年枝叶繁茂,荫蔽数亩,为洪洞的象征。另有资料称为“宋槐”,是宋时王佐尚(字召棠)在洪洞为官时在自家门口亲手栽植的三棵槐树,随着时代的进程,根深叶茂的大槐树具有防灾护民的神力,周边地区免受洪涝灾害数百年。利敝各异,而人口累增成其灾。明洪武帝为民生计敕“移民国策”是强国利民之举,即移居元朝人为造成的地广人稀之地。
据考查有关史料得知,元代蒙古族入主(意为统治者)中原,欺凌汉族百姓,引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元末中原地区战祸连年,灾荒不断,导致人口剧减。《静宁州志》记载:当时静宁州人口跌至低谷,仅4.1万人,冀鲁苏皖等地赤地千里,荒无人烟,真乃十室九空,春燕归来无栖处。而山西在元朝是朝廷重要战略防御基地,所受战争创伤较轻,为全国人口最稠密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平衡人口,发展生产,提高国力,巩固边疆,遂下命令徙民戍边,从洪武二年至永乐十五年迁民十八次,人数达百万之众,遍布京冀十八个省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一次移民。时将大槐树处设为移民集中点,移民均在大槐树处集中被遣迁。移民恋恋不舍故土,含泪折槐告别,大槐树深深刻在移民心里代代相传至今。现在这一移民遗址环境幽深,名“古槐公园”,不过当代古槐已不存在,由其根滋生的第二代古槐,也老枝干枯,由其滋生出的第三代古槐则绿叶婆娑,茁壮挺拔,象征着古槐子孙连绵不断,繁衍兴旺。在当年古槐处屹立着一座风格别致的碑亭,碑亭的阳面刻着“古大槐树处”五个大字,供于今犹动故乡思的移民后裔凭吊。碑亭后的一间房子里陈列着当年移民的姓谱,并附有当年“古槐迁民图”(见彩页),它再现了当时大槐树移民被迫背井离乡时的恋恋不舍的情景。
现有山西省临汾市政府为使移民后裔前来凭吊,又在古槐公园仿修了古迁民遗址门楼,并复制了明朝廷于洪武二年颁布的“迁民告示”。2004 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四月一日至四月十日)举行大型凭吊纪念活动,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届时前来凭吊纪念的全国各地和徙居国外的移民后裔络绎不绝,声势颇为壮观。后人至今敬奉并获庇祐无止境。综前所述,因为移民是明朝廷的一项政策,联系先祖的传说,再一次证明我先祖也属此时移民之列。我先祖于明初从山西大槐树辗转、移居此地,《静宁州志》一卷里卫篇中记载西北乡堡中曰:“麻家川李家堡”(见彩页麻家庄旧址),此地名也吻合当时的行政建制,即“州、县、镇、里”。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