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胥家坝支族历程



重庆市大足区胥家支族历程

重庆市大足区 胥安立 胥国彬

重庆市大足区国梁镇胥家坝座落于双山村七组、一碗水对面,整个地形开阔,前有大坝粮田,河流围绕,四面有环山之势,可谓是山清水秀,更是育人之地。“胥家坝”也因此得名。

在顺治18年即1661年,四川人口大约只有8、9万人。在1690年左右,胥应魁(一凤)之子胥仲仁(字登华)、胥仲义(字登荣)、胥仲富(字登魁)三兄弟因湖广填四川事件逼迫先后从贵州迁入四川,当时四川地广人稀,为响应清朝廷发展四川经济,仲仁、仲义和仲富三兄弟就到大足插标占地,仲仁占地大足县瓮溪庙之牛圈堡(现雍溪镇),仲义占地大足县窟窿河(今三驱镇),仲富占地过二氹之一碗水(今国梁镇内)。胥家坝支族繁衍至今,总人口大约有600-800人,族人们自古就比较注重各方面的发展,外出的人比较多,只有清明聚会的时候才是最热闹的日子。胥家坝族会创办已经两百多年,其间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清明祭祖聚会时断时续,但是,从1978年至今清明会却从未间断。为了族众方便祭祖,同时能够联系感情、凝聚族心,就得有个宗祠。关于宗祠,却有一段令人辛酸的历程:

胥氏宗祠始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炳林、海泉、春泉等经理新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于盛行修缮宗祠,胥氏宗祠也进行了扩建。

全祠一正两厢九间,正厅之中为祭祀堂,门楣上悬“胥氏宗祠”和“胥氏义孰”竖匾。堂内正中为神龛,神龛中立“胥氏历代祖先牌位”。神龛之顶悬“琅琊增辉”横匾,两侧挂“昔日传家威扬蒙马,当年遗世学擅雕龙”的楹联。两厢左为义塾教学室,右为甸户住房。堂中竖梁对称,顶上翘角楼台,雕梁画柱,设计精美。祠堂里唱戏声如包厢,台下赏戏心情舒畅。义塾以仁义为先,择才为师,内外学子,免费就读。教师酬劳,全靠租谷。

1952年,祠堂被政府收去做乡村学校,1992年,镇政府规划上厅和下厅全部拆掉修建了原合力村办公室。2006年镇政府把原有学校和残余下厅位置卖给了私人修建房屋。斗转星移,我们胥家坝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经过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面目全非,仅剩村办公室危房3间,朝门洞1个和半壁围墙。

为了遵从老祖宗“务积累、勿浪费、将来置祭田、修祠宇”的遗愿,让族人有一个聚会之地。2008年清明节,部分族人商议在原址重建宗祠,倡议大家捐资,随即得到很多族人的响应。胥思伦等几位族人率先出资,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族众也踊跃捐款;胥文藻发动移居贵州的族众捐资,在族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共捐资了10多万元人民币,为宗祠重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010年2月28日,在老族长胥文模的带领下开始了宗祠的重建工作,经过10个月的努力,宗祠于2010年岁末竣工。胥氏宗祠的重建成功,让族人们感到无比荣耀。

胥家坝清明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到一个姓氏发展的新纪元。然而成功的背后历经沧桑,是辈辈代代的族人们用勤劳、智慧和无私的奉献,换来了我们家族的今天。就胥家坝清明会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为官不忘办家事,捐钱作底祭祖兴

清朝乾隆末期(1795年前),胥仲富的曾孙廪(lǐn)贡生胥时呅和胥时升创立了胥氏族会,二人皆是当时的官员,那时他俩为首长,主管经济收入和承办每年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二人筹钱四串起底,后即以本生息作为每年办会的资金。至清嘉庆初年乃将本息用于顶佃德祯租种廷彦之大田1丘,仍由德祯继续耕种,每年交租作为祭祀办会费用。在嘉庆二十年(1815年),清明会底金耗尽(为长田坎送贼上控将顶项用去),而清明会便无资告停。

第二阶段 咸丰元年族人旺,清明领导班子成

由于数年焚献冷落,历代祖坟土冢无碑,其地任人放牧,满坟牛迹,就连有识之士也视而不见,真让族人凄凉心寒,一向热闹的清明节集体祭祖活动改成了每年清明节各自携带酒肴祭坟谯(yàn)会,六房人众,人心不齐,也不过三分之一族人参加,既无会也无长。见此情此景,阖族众议,在咸丰壬子年(1851年)二月初九开会倡议筹资恢复清明会,因人心不一而未能成功。当时有胥正安祖九世孙胥世星、胥世享兄弟早有振兴清明会之意,便将先年典当世万之田2丘,共折钱107串,当即和胥氏廷、在、世3代9人商议,甘愿捐赠作清明会底金,并于次日立据签押连同两张当约一并交与9人掌管。那时族众念其兄弟之祖、父坟墓未修,议定从典当中收回27串为其祖、父修坟,实捐80串,从此清明会复兴。胥氏人丁兴旺,清明会管理的事情也多起来了,职权日益扩大,自咸丰二年(1852年)便成立清明会领导班子,由廷、在、世3辈人中的9人组成。由辈分最高的廷祜、廷瑛为清明会会长,除掌管会产,承办祭祀扫墓外,还总揽全族大事,如家庭矛盾,人才教育培养等。清明会恢复至同治六年的10余年中,历年以本生息,除祭祀办会开支外,余积已达110串。因钱来之不易,告后人一定要节约。还提出“务积累、勿浪费、将来置祭田、修祠宇”。并于同治六年丁卯岁(1866年)正月初一立碑叮嘱后人不负祖望,造福后世。虽然胥氏前人有远大的宏愿,购买了祭田200余担,后来最多达到300余担。并建立“尊祖、敬老、睦族、育后”的规章制度。在这几十年里,胥氏清明会经历兴停折腾,但因力量不足,未能实现修建祠堂的夙愿。

第三阶段 民国四年初建祠,家族文化渐提升

在民国初随着修祠、办学之风盛行,由胥炳林等7位时下知名族人为首主持修建宗祠,兴办义塾,从此胥家坝就办起了学校。在1930年,胥家坝清明会的领导为了提高家族影响力和家族文化,特卖去120余担祭田扩修祠堂,建了下厅戏台子。后因时局动乱,内战不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族人多因生计奔波外出,族事无人过问,致族会之经济管理不善,祠宇漏烂不堪,清明会祭祀活动就不得不停止。

第四阶段秉忠亚良率理事,敬老睦族育后生

1946年,族人意见纷纷,力主振兴清明会,由胥秉忠、胥亚良任正、副理事长。另有胥成章等几人成立清明理事会,又恢复清明祭祀活动。在1947年清明节,为了鼓励胥氏后生奋发学习,曾对胥氏在校学生进行考试,对成绩好的还每人发10石的稻谷作奖励。由于国家政策等原因,至新中国成立族会停止。

第五阶段 清明祭祖再兴起,发扬光大永不停

1978年,国梁胥家坝清明会在胥氏族众的敦促下,由胥文忠、胥文汉牵头,清明会再次兴起,后来又经历了几位族长,在他们的努力下分别组织了每年的清明会活动,延续了胥氏家族清明祭祖联谊的光荣传统。我们清明聚会从原来断断续续发展到后来不间断举办。资金来源也采取了很多方式:有按人头出钱,有按户出钱,有按代数(字辈)出钱,到现在形成了自愿捐钱办清明会的大好局面,这样局面的出现确实离不开胥家坝乐于奉献的胥氏儿女,他们每年都积极捐资并积极组织清明祭祖联谊活动,为家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活动保障。总之,国梁胥家坝支族不管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4年以来,随着云贵川渝胥氏家族总理事会的成立,在总理事长胥思立的带动下,开展了“寻根溯源、连宗续谱、凝聚族心、促进团结”的宗族活动,纷纷得到了各支族理事会及族众的热心支持并参与其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胥氏联谊活动的开展和各支族间的文化交流,目前已经推广到了全国,所开展活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胥家坝支族历经沧桑,岁月漫漫,我们敢肯定,逝去的列祖列宗们,条件赶不上现在,组织起来的人数很可能没现在多,办事情比现在更难更苦,可是代代先人们的眼光和对后人的期待超乎寻常。时下的胥氏后人们,我们应当思考、对比一下,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个个衣食无忧,人人安居乐业,我们不能辜负列祖列宗的厚望,我们要率领子孙担起胥家坝清明会发扬光大的重任。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