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平等李氏伊莘堂家谱后记
从二零一九年三月至二零二一年八月,历经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伊川平等李氏伊莘堂家谱的续修和李氏家集的点校、释译两项工程均已完成,很快就要付梓印刷、装订出版,同大家见面了。借此欣喜之际,我们就这两项工程的工作历程和编写心得向族人做一汇报。
一、自发组织,戮力同心
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良好的家风家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单元。一个又一个的小家庭,组成了社会大家庭,一个又一个小家庭的家风,影响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风貌。“我从哪里来?我的家风家训是什么”,是党和国家对每一个族人的历史拷问。续修族谱,追根溯源,弘扬美德,同样也成为每一个族人的责任和担当。全体参与家谱的搜集、登计、统计、整理、编写、点校、释义等岗位人员,以高度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带着先人的期盼、族人的重托、神圣的使命,在首事倡导人十八世孙南安李红堂、李英才、李廷焕的号召下,自发组织形成总体设计李照民,编委会主任李厚生、副主任李新芳、李延焕;顾问委员会主任李留章,副主任李红堂、李新芳;编写组组长李照民、副组长李同信、李善堆、李学安(化村)、李明照,成员李庆智、李卷立、李红甫、李许庆、李少辉、李学川、李威、李高明、霍灵霞(会岑爱人);财务组总会计李红甫、出纳李许庆;调查统计组组长李朋仓,副组长李学安,财务监督组组长李宝玉。本次修谱为厘清各支门之间的血缘关系,从五世祖开始分为尚、党、当三个支系;从十五世祖开始设支门,共推选支门负责人140人。按地域划分为两个工作片区,南片区负责嵩县、栾川、南阳,负责人李延焕;北片区负责伊川、宜阳、汝阳,负责人李新芳。按照总体设计指导,在编委会主任的带领下,全体参与人员齐心协力、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忙中抽闲,自觉自愿,义务工作。
二、无私奉献、战胜困难
平等李氏伊莘堂族人主要聚居地分布,现涉及两市(洛阳市、南阳市)、五县(伊川、嵩县、栾川、汝阳、宜阳)、二区(洛阳市高新区、南阳市卧龙区)、十三个乡镇(伊川县平等乡、城关镇、白元镇,嵩县田湖镇、闫庄镇、九皋镇、库区乡,栾川县秋扒乡、合峪镇,汝阳县蔡店乡,洛阳市高新区丰李镇,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石桥镇)、二十四个行政村、二十九个自然村。现有人口5301人,1107户。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历史资料搜集考证、印刷质量和成本决定了家谱续修质量的高低。面对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外出经商打工人员较多等突出问题,在本次修谱过程中,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在南安、平等、伊屯、九皋油房沟等主要聚居地建立“家谱编辑微信群”,发布信息、宣传发动;二是建立支门负责人联络制度,负责采集各支门人员基本信息;三是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方式,召开会议、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推动工作。厚生兄在平等村先后主持召开了编委会会议、编写组会议,各支门负责人会议,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为加快进度,南片区延焕叔带领学安、治民,入九皋、赴栾川、下南阳,北片区厚生兄带领朋仓、同信,上蔡店、进尹屯、入洛阳,走街串巷、登门入户。他们有的不辞辛苦远赴考察,寻根问祖;有的搜集旧谱,考究碑谒;有的广为联系,厘定门支;有的查询史志,完善资料;
有的走访先人,探究史实。他们不顾路途遥远、不畏严寒酷暑,开车自己加油、吃饭自己掏钱、坐车自己买票、打印自己付款,为整修家谱,他们是一搭工夫,二花盘缠,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忙碌奔波,才确保了这项浩大工程得以有条不紊、顺利开展。
三、不辱族命、鼎力相助
续修族谱,族人呼应、相互支持。出力者忙碌奔波、出资者慷慨无私。南安村红堂、英才、延焕,平等村厚生、朋仓、同信等率先捐资,他们可谓尊祖敬宗的优秀子孙,为彰显在本次续修家谱过程中有突出贡献者、奉献捐资者,本书将个人捐资500元以上者列表载览,个人捐资1000元以上者行文表述,以作永久铭记。
本书真实记载了伊川平等李氏伊莘堂支脉自1357年(元朝至正十七年)始祖李端从山西夏县迁居伊川平等立祖创业,绵延于今二十四世六百六十四年的历史,并依据现存碑碣《明李氏先莹世系表铭路碑记》、《李当夫妇合葬墓碑铭》考察,端公祖籍许昌禹县,曾祖父汉臣,以经商为业,是李唐后裔,皇室血脉。又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与宋店村毛定叔等人反复座谈,排查支系字辈,终使宋店村失散多年的百余口人认祖归宗。
尽管一九八八年出版的李氏家谱,文字前后有残缺,在与广绪二十五年出版的老版本比对研读中,享受到一种精神上的饕餮盛宴,进一步了解平等李氏伊莘堂的家族史。
平等李氏家族具有奕世簪缨的辉煌史。四世祖兴公,成化十一年(1475年)第三甲第二十六名进士,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御史、直隶阅马政,正七品官员;六世祖臣之,万历甲戊(1574年)第三甲211名进士,任湖广武昌府同知,正四品官员;七世祖蛟祯,崇祯辛末年(1631年)第三甲191名进士,任湖广岳州府知府,正四品官员。自四世祖兴公之后,伊川平等李氏先后诞生了3位进士、2位举人、3位贡生,其中五世祖李尚,弘治戊午年举人,先后任庄浪、蓝田、寿县三个县的知县。五世祖李当,嘉靖戊子举人,先后任真定府推官、汾州知州、理冤雪滞,不畏强权,剿灭流寇李贵阳、缉捕豪强张继善。平等李氏,一门三进士,可谓诗书传家、文脉隆盛、人才辈出。尤其是四世祖兴公,为人刚直清廉、深受朝廷倚重,其弟寿,被皇上授予七品散官,李兴的父亲李春被皇上诰赠浙江道监察御史,李兴的爷爷也被皇上追赠浙江道监察御史,尚的夫人、兴的夫人、兴的母亲和奶奶也都被皇上诰封安人,臣之的夫人被皇上诰封安人,当的夫人被皇上诰封大安人,蛟祯的夫人被皇上诰封恭人,全家十六人受到皇上的封赏。这是平等李氏伊莘堂家族多么荣耀的事情呀!
平等李氏有一个颠沛流离、艰苦创业的奋斗史。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是深重的。李氏家族历史上的每一次迁居都因战乱而引发。据史料记载,元朝中晚期的“故元之乱”,先祖汉臣被困在山西夏县落户,在山西夏县定居百余年。元朝末年(1357年),遭遇“红巾军起义”,始祖端公为避战乱,携家逃难到嵩县神阴乡,今伊川平等乡。在伊川平等经历七世,一百余年,又遭遇“闯王之乱”,强逼族人“同族认亲、一同反明”,族人不从,蛟祯公被逼悬梁自尽,家族多人被杀害,为逃避乱军追杀,族人先后逃难到嵩县田湖南安、嵩县九皋乡油房沟、宜阳尹屯等地。每一次迁居都是一次避难的选择,都是一次艰苦的创业。七世祖尽忠尽孝、抱子奉先,迁陆浑、后滕王、再迁南安,结草而居、繁衍生息。
这是一部鞭策后人的教育史。重续家谱,激励后人,贵在励志。四世祖兴公,为官清廉,言行端正,归里后,办义学、韬光养子。四世祖寿公,成化末年大饥荒,出粟助赈,乡人负租数百斛,焚券不责偿。而今修谱,使后人更加明白“长幼有序、昭穆不紊、诚敬祭祖、勤修家谱”的宗族之法,更加坚定“勤俭、孝悌、忠恕、重教”的家训,愈加弘扬“忠厚仁爱、刚正清廉、勤俭孝悌、读书敬业、敦族睦邻、乐善好施”的家风。六百余年来,由始祖端公开创,经御士爷等数辈族人发扬光大的李氏家风,已成为家族文化的根本,代代相传,涵养着后世子孙的人品和节操。
这也许是李氏家族多出清官、教师、善人,而从未有过鱼肉百姓、欺压乡邻、忤逆不孝之人的原因吧。“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李氏家族的家规、家训、家风,将始终流淌在子孙后代的血液中,始终激励着族人敬业自省,克绍箕裘,光耀门庭!
为了挖掘、传承、弘扬家族文化,本次续修家谱,对历代文献进行了摘录,第三卷专门收录了历代族人作品选,作为家集单独成册,既有古人佳作、也有今人新作,集中展示了李氏家族对国家、朝廷、军队、教育、宗族、家乡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描写,是家族文化的大观园。受条件所限,收集今人的作品还不全面,特别是部分文字仍较粗浅,敬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正,也期待着族人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面世。在两年多的编纂过程中,留章兄给予了悉心指导,厚生兄题写了“伊莘堂”碑匾,善堆叔和明照弟多次进行校对。好友高峰校注了家谱当中的古文部分。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2021年8月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