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陇南吕氏宗谱感言



修吕氏宗谱感言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国史、方志并列,是我国的重要历史文献,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梁启超曾对谱牒资源的价值作出这样的论述。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历经数百年,沧桑几经变幻,时代沉浮更新。自古以来,太平盛世,家兴族旺,就要追根溯源,续修族谱。家谱上面的每一个名字,都能让我们看到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吾祖籍始于山东,迁河南后先移江西,又到应城,大明洪武二年(1369),吾祖信公奉天子命镇随州。信公到任伊始,即着人选址建宅造院,是为“吕家村”。吕家村位于磙山南、随州城北一处山岗,周有9座小山相围,名曰“九龙捧楼圣”,为风水宝地,是财子两旺的好地方。“吕家楼”建成后,信公又差人挖堰一口,曰“台子堰”。堰中有十米见方土堆一座,高9尺,称“土珠”。磙山一条山脉到台子堰东堰边,南边从季梁祠一条山脉到台子堰南边,曰“二龙抢珠”,也称“二龙戏珠”。信公卒,众举棺至城东河西之桃树沟,暴雨突至,众皆歇棺躲避。旋即雨过天晴,但见土已掩棺,众遂顺天意,就地落棺成茔,称“天葬坟”。吾祖信公有兄弟4人:文公、行公、忠公、信公,取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孔门四科“文、行、忠、信”之意。

信公传至第五代,曾任京城东城兵马司指挥的吕于滨,后为京官,任京城东城兵马司指挥,衣锦还乡到吕家村并筑高楼,高数丈,石础下置金饼4块,寓示端正永固。故“吕家村”以楼得名,改称“吕家楼”。

彼时吕家楼西边山岗有古树一棵,7人而不围,树高数丈,5枝伸延,绿荫如盖,形似5猴,惟妙惟肖。旭日东升,楼荫遮古树;夕阳西下,树荫盖高楼;楼子和古树成为阴阳之神话,相传已久。至洪秀全金田起义时,长矛军驻随州,派12人执大板斧,砍树拆楼,挖走4块金饼。故有:“东边的楼子倒了,西边的猴子跑了”谚语在随州流传至今。吕家楼村庄在抗日战争时期惨遭日、伪军所焚,旧迹荡然无存,现存皆为新建。

清末明初,14世祖吕士英和先祖们一道,编修了一套《吕氏宗谱》,此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几十年没有续谱。20世纪80年代,吕文芳宗长和两水沟的吕华成宗亲,不顾年事已高再次清谱,但遇阻而止。直到吕家楼退休教师吕福章经过:“10年清老谱,10年写新丁”,费20余年之辛劳,修成一套《吕氏宗谱》。吕福章宗亲献宗族之功劳,将永载吕氏之史册。

自2015年7月,原随州市吕氏宗亲会会长吕华雄、副会长吕华福、秘书长吕华旭等宗亲启动随州地区第三次《吕氏宗谱》续谱起,5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吕刚、惟忠、惟勇、国健、国龙、建龙、宝山、国志、小建、国想、国勇、强国、国才、爱国、四国、华成、华新、华忠等宗亲的走家串户往返奔波,各地宗亲的待录入资料收集大体完成,但此时老会长吕华雄宗亲因期满卸任,编修工作搁置半年余。

2017年8月26日,吕华敏宗亲接任新的会长之职后,于华中师范大学随州附属学校召开了随州市吕氏宗亲大会,筹集了相应的资金,安排了编修任务,续谱工作才得以重启。此举得到了年过八旬的吕文鹏宗亲和七十古稀的吕财章宗长的鼎力支持;亦得到吕华福、吕华旭、吕云鹏等宗亲的无私支持与奉献,所有为《吕氏宗谱》尽力之士,在此一并致谢!

据采集资料所悉:文公名下尚有一支在汉川应城,一支在随南;行公、忠公在应城等。而吾祖信公原在应城有一夫人李氏,李氏生一子名志伦。信公奉旨镇随州之时,又娶一位夫人邓氏。邓氏生有3子:明善、明显、明著。故吾祖信公共有4子,长子志伦一支居应城,明善、明显、明著居随州。本次续谱,将文公、信公之后皆予以归并登录。

信公之后十七世祖尚有一支流落于河南信阳,子孙发达。百余年前每逢清明节都前来祭祖,后因社会动荡、本地宗亲经济困苦,无力接待而离散,至今查找无果,甚为遗憾。还有迁移江南的两小支,以及其他极少部分宗亲,因为种种特殊缘由而漏登。元德清公房下世系皆准,唯有部分因历史原因造成字派有误,仅为书写问题,不影响世系排列。文中字派“人与“仁”,以及“维”“惟”“唯”仅为字面之别,相互通用,一并说明。以上不足,这里一并致歉!

几百年来,先祖的血脉和我们紧紧相连!

几百年来,先祖的苦难和辉煌流传至今!

几百年来,先祖的子嗣们在随州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各行各业,人才济济。我们要弘扬吕氏历代之文化,传承先祖奋斗之精神,鞭策自我,激励后世:齐志、齐心、齐德、向上、向善、向美。我们还要包容、谦让、和睦、团结、奋斗。让我们以吕氏为名誉,以血缘为动力,为先祖的荣耀,为子孙的幸福,为中华的繁荣而努力。

愿天佑中华,福佑人民!

信公十七世孙 清章

二0一八年十二月十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