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偏关县刘氏家族故事——工匠精神永存



山西偏关县刘氏家族故事-工匠精神永存

工匠,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现代被称为大师傅、技术员。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为工匠。刘氏家族工匠辈出、颇负盛名。曾几何时,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得职业,木匠、石匠、毛毛匠等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偏关境内古代为原始森林地带,关人多上山伐木,制作家具、农具,建筑房屋。据记载民国二十年(1913年),偏关全县只有木匠120人,其中县城有30人,其余分布在农村,专门从事木材加工。刘氏杰出的代表为嘉庆末年就从事木工手艺活的先祖刘兴河等。

早在明代“关民大半以牧羊为职业”,偏关县盛产牛、羊皮,皮毛加工业盛行,主要产有牛皮做的皮具,马车上使用的套缨子、套绳、皮绳等;羊皮制的皮袄、皮裤等。羊、牛皮经过硝皮,即用米、盐等物加水沤制去油;钩铲,即用皮钩将皮板钩铲松软,进一步去油。尔后割成衣片缝制或制成皮具。缝皮衣者称毛毛匠,多数分布在农村。据记载到1949年全县共有毛毛匠50人。毛毛匠以跑村转户缝衣为主,刘氏的代表人物为刘银全。石碾、石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石碾是一种用石头等制作的使谷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可用于磙压、碾轧,如碾米、碾谷等。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多用人力或畜力。石碾、石磨使用一段时间后,碾齿磨平了,需请石匠重新錾出碾齿来,赋予新的活力。刘氏几代拥有打造、修理石碾、石磨技能,技艺超群,在本县、朔州、神池等地很有影响。代表有刘天和、刘满、刘永茂(刘张锁)。

易学源远流长,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作用,是华夏文化及其理论思维的体现。族人刘天和、刘海、刘茂国、刘钧、刘羿刻苦勤奋、善学善思,深钻细研易学,远近闻名。他们经常无偿帮助乡邻取名、择日、书写契约等等,以德做人,代代相传,传承至今。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