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续齐氏家谱的序言



齐氏家谱

一九九零年续齐氏家谱序言

历代以来治国安邦,国牒永垂创基史,齐家立宗,家乘长刊,世系传联廿余世之脉络,立数千年之规范,俾后人饮水思源,恒念先祖业绩,寻叶知根,不忘效法前辈,其历史意义极为深远。

我齐氏自姜太公展经纶而夹辅周室,由周成王彰功绩而东封于齐,赐土立国,赐姓立宗。自营邱受氏以来,东山钟秀,泰狱绵胤,历周二十九传,后迁居安徽,以国为姓。到秦代末,又自安徽迁居江西南昌,代有伟人,班班可考。策源真可谓甚远、甚远。元末明初,我始祖雪九公又自江西迁居湖北,启宇江陵,喜姜水永恒发祥,欣渭滨世代衍庆,自奠基台湖之后,传三世而辟分三支,二世有太旺公,三世有昌辕公、昌辊公、昌轩公,以后子孙繁衍,星散分居,克昌厥后,光大前业,已经历二十余世,皆我先人积德累仁,发祥昌后之所致,回忆先型,子孙们缅怀宗祖之念,不禁油然而生。

昔者欧阳子云:族谱六十年而一修。苏子云:三世不修族谱,即为不孝。回味诸子之言,确实发人深醒。纵观我齐氏原总谱中,记载清代乾隆五十二年间,有先贤周鼎公书有《原序》。同治七年间,有先贤前喆公书后《后序》。光绪十八年间,有先贤渭前公书有《续序》。大汉民国十年间,有先贤荣前公书有《续序》。从这些序言里很清楚地说明:关于我齐氏族谱,历代先贤曾花一定笔墨,多次修辑,彪炳天潢,传于后代。但从大汉民国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直到共和国公元一九九零年的当今,将历七十年之久,在这相当长的年月里,我族谱牒却一直未曾续修过,由于岁月之漫长,不得不使人大兴升绪茫茫,难寻之感。从这里可以联想到我齐氏自雪九公在江陵开代以来,迄今已历五百余年,其间或罹兵革之乱,或遭疫病之灾、或因荒欠之岁,以致远去他乡,流适异域者,不乏其人。就近地居住者而言,虽然堂构相承,云集相处,但问及支分派别,也许莫知所宗,再谈到远祖近宗,亦或茫然难辨。设长此以往,岂不让祖德宗功,将随岁月而俱杳,旧典先型,类似烟云而散化,为人子孙者,扪心自问,上何以慰我历代之先公,下何以裕我云来之后昆,念念及此,无不深感遗憾!

基于上述实况,经合族人等商议,于公元一九九零年的年度里,在将始祖原立在羊子庙大堤外的墓碑迁立到齐家河岭西北端的同时,并决定续修齐氏多年失修的族谱,不让遗漏失传。在续修过程中,原则上尽量保留原族谱上先贤的字迹,加以续增修订,在此基础上复印新族谱之后,和原族谱同时保存。就凡例方面说,除照原则绘瓜藤图、书世系传、排群宗之序次,记列祖之名号,注生殁日期和陵墓地址以外,还有些具体情况,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的政策规章重新定例。对各房迁居异地者,在人力物力可能条件下,详细采访查明,收族注添,这样,上至始祖,下至云来,上下有次,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昭穆攸分,集为谱牒,永垂后世,籍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溯渊源而有自,数典型而不忘,这真是救弊补遗的盛举。我齐氏宗祖在天之灵,必然佑启后人,长发其祥,腾蛟起凤,振汝南之家声,英才辈出,绘四化之宏图,将见祖国建设日益美,中华振兴大可观!

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一九九零年夏 季冬月望日

十九世孙 家鑫序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