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元会公传



冯氏元会公传

公讳学时,号元会。蒲圻教谕谦祖之孙,平江教谕致京祖之嗣,公承家学,性复①倜傥②,幼即聪颖绝伦,识者感惊为远到器③。弱冠游泮,旋食廪饩。远近传诵其文,虽宝玩不啻。因此侵④不可为,遂无志仕进,以岁贡⑤终。公家政最善,服食器用,井井有条。树艺⑥耕作,授以指画,所入倍常。未几⑦,遂成巨富,尤多隐德⑧,济⑨困纾⑩急,掩骼埋殖⑪,勤恳不倦,至捐修桥梁观寺。有请公名勒石⑫者,悉力辞不受。人问其故,但笑而不答。课读⑬严而有方。嗣二,长昌龄,次昌际。嗣孙八、长应甲、次登甲、又次世甲、科甲、尚甲、魁甲、联甲、新甲,俱身列胶痒,文名籍甚。公常言曰:穷经致用,在识教养之要耳,岂必操尺寸柄而后可施哉?我公其以济世之心,型于家,泽⑭于乡邑乎?吁,贻⑮谋远矣!

仍孙⑯生员⑰道学敬述

[注释]

①复:又。②倜傥,洒脱豪爽。③远到器:指前途远大。④侵:同侵,逐渐。⑤岁贡: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⑥树艺:指农事。⑦未几:不久。⑧隐德:悄悄地做善事。⑨济:帮助。⑩纾:解决,⑪殖:当“骨殖”讲。⑫勒石:刻石。⑬课读: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教授或学习。⑭译:恩泽。⑮贻:遗留。⑯仍孙:当为“仍”。仍孙即“仍孙”,古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为“仍孙”,又称“耳孙”。⑰生员:明、清时,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秀“生员”,即习惯上之“秀才”。

[译文]

公名学时,号元会。蒲圻教谕谦祖之孙,平江教谕致京祖之子。公承家学,性格洒脱又豪爽,少年时就聪明过人,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前途远大。二十岁时进学读书,不久就在学堂教书。远近传诵他的诗文,如像对待珍宝一样重视他的文章,因为世道逐渐不能有所作为,便没有了当官的志向,最后以岁贡身份离开人世。公最善于治理家政,饮食及日常生活,井井有条。农事耕作,亲自指挥,因此收入几倍于平常情况。不久,便成了巨富,特别爱悄悄地做善事,对有困难和遇到紧急情况的人总是尽力帮助,掩埋路人遗骨,总是勤勤恳恳,不知疲倦,以至于捐钱修桥,建寺庙。有人请求将他的大名刻在石碑上,全都极力推辞而不接受。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总是不正面回答。对子弟课读严格而又讲究方法,有两个儿子,长子昌龄,次子昌际。孙子八人,长孙应甲、次孙登甲、又次孙世甲、科甲、尚甲、魁甲、联甲、新甲,都曾任教于学堂,都很有名气。公曾经说:努力钻研古人经典而尽量实行,其根本点是认识教养的道理,难道是只有亲自手操工具而后才能实行吗?我公不是用其救济世人之心,在家政方面提供了榜样,而又有恩泽于乡里吗?吁,留下的谋略真是很长远呀!

八世孙生员道学敬述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