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本:线装十六开大阔本
页数:456页
排版印务:锦秋文谱/中华家谱馆
纸张:一级宣纸
电话:18595903344 18039297636
网址:www.jiapu315.com
(《沈氏族谱》内页)
濮州沈氏源流考略(前言)
追本溯源,溯其宗族,吾濮州沈氏原籍浙江钱塘,现经考证吾沈氏受姓之始,隐侯《宋书》详记所出,世尤以为疑问。东汉初海昏侯沈戏迁武康,六朝人才崛起,遂为东南望族。钱塘之沈实出康,五代迄今千余年矣。
追溯钱塘之沈氏之发源,知其五代吴越时由武康迁杭,由入宋始祖沈承庆(吴越国营田史、大理丞)为沈周之家族迁杭一世祖。在上祖沈承庆的力下,迅速成为一个仕官家族。经过七代人的奋盛极一时“文学贤劳功名不旷于史”。承庆子沈英虽早逝而不为官,但以“清德为世称”“学行显闻”成为钱塘沈氏入宋后第一个以道德学问文明的成员。“道利兼行”,“德义处事”的家风自沈英至沈晦延续不断。可见其重要地位。自沈承庆伊始,经沈周、沈同、沈括、沈披、沈振、沈扶、沈遘至沈海皆中进士。其中沈遘沈晦成了令人颇为羡慕的祖孙状元。尤其钱塘三沈(沈括、沈遘、沈晦)闻名于世。待考后人:沈遂、沈旼(1190-1263)字仲和,登宋宝佑四年丙辰进士,《松阳县进士题名录》:“沈旼皇祐榜眼,沈遘六世孙,与文天样同榜;沈佺(1250-1276)配妻张玉娘;沈元:沈国栋(1370-1445)明洪武二十二举乡进士龙游令,有《国栋诗稿》四十首存世;沈以镰(1425-1526)二十岁其父国栋卒,守制三年,继承“书不可不读”的祖训,中乡进士,仕湖广长沙知府。溯及沈仕字懋学号青门山人家世佐证:有王慎中1553年【沈青门诗集序】及1554年【送诗人沈青门序】,任中敏《沈青门山人辑存后序》,《分省人物考》,《|国朝列卿纪》,《两浙名贤录》沈仕在明称世家,富藏书,代有著述。兵部侍郎沈省董讳锐(1465-1541),字文进,号省菴。通经史,成化乙五进士。广东左布政使,少司寇,南京刑部右侍郎等职,逆刘瑾致仕,七十六,有省庵稿十二卷。生二子,长子讳仪,官惠州通判,有《两湖尘谈》十卷,《班史精华》十卷。次子讳仕,字懋学,即沈青门仕。考其家世。沈仕祖父沈珍,其上无考。据《浙江通志》:一《名人传记资料索引》,《钱塘沈氏家乘》,记载更详。《(乾隆)杭州府志》“封赠门”珍公“以子锐赠按察使佥事”【两浙名贤录】沈仕字懋学仁和人,刑部侍郎锐之少子也。弱冠有才名,好古,名画磨挲有得,援笔挥洒,风神气韵。争胜颛门,遇佳山水流连累月。又考沈仕,号青门山<(1496-1577)明散曲家,画家。身本贵介。志则清真,野服山中,人称江湖第一流。喜山水,好漫游,任快多情,流恋诗酒。淡泊功名,终老江湖。能诗善画,均有相当造诣,山水画堪称妙品,花鸟画也很精彩。散曲成就最高,尤其《唾窗绒》,亦称《青门体》轰动一时。
更多前言内容可联系锦秋文谱查看。
(《沈氏族谱》世系)
(《沈氏族谱》彩页)
树高千丈归一本
水流万里溯同源
——裔孙惟磊题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