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塔喇氏移驻考证



他塔喇氏移驻考证

他塔喇氏远祖在白山黑水之间生活了数千年,到了明朝后期在长白山周围留有四支人,人数不多。他塔喇是以地为氏。我们的先祖们以放鹰打猎,捕鱼挖棒槌为生。清太祖起兵后到顺治帝定都北京,他塔喇氏族人均先后来归太祖、太宗。谱书中开卷《渊源考》一篇,魁升公(星阶)已评介。正红旗罗屯的后人,由于国家调拨驻防,又有一支改隶镶红旗。

天下事未有久合不分者,亦未有久分不合者。《吉林他塔喇氏家谱》中记载,吾族系瓦尔喀部,安楚拉库内河人。始迁祖罗屯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率八百户来归太祖,隶正红旗。康熙十年(1671年),后人移驻吉林,世袭镶红旗二佐领,虽丁口日繁,然皆族矣。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长支七世阿巴达公,次支五世奇塔公,昂估哩公,七世之布尔哈公四支移驻于齐齐哈尔。《会典事例》,卷429《文献通考》。

康熙五十年,长支九世达崇阿公,坤塔公两支,移驻于三姓。雍正三年(1725年),长支七世之辖祜公,罗洛库公两支移驻阿勒楚喀。定居北京镶红旗也有一支人,皇瑾贵妃和皇珍贵妃,及侄孙唐鲁孙。唐鲁孙1946年移驻台北。

笔者始迁祖阿努特拉赤,讷殷江地方人,来归太祖为万历十九年(1591),始隶正黄旗,后改隶正红旗,来归年份比罗屯早六年。按通谱我祖先口耳相传考证,正黄旗纳林与正黄旗阿努特拉赤同族,同讷殷江人,纳林与正白旗岱图库哈哩正红旗罗屯同族,故这几支人在当时他塔喇氏族人中地位都为显赫者,只是辈份无法排定。二零零四年十月九日,笔者于岫岩满族博物馆复印一本手秒《他塔喇氏通谱》,手抄本书表面原文是这样写的“八旗他塔喇氏均是本家此谱仍在奉天文溯阁备存”,“族氏通谱”,在岫岩他塔喇族人有正红旗和正蓝旗两支人。正红旗居住在岫岩红旗乡唐家堡子,居住该地已有十多辈,先人名讳后人不详,无谱书记载。现只有不足三十户人家,如唐凤武、唐风德等人。另一支是正蓝旗族人,他们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从北京盔甲场驻防而来,始迁祖阿吉古。当时,居住在西隈子,占地范围:西至瓦房店(岫岩地名)东至碾子河;南至大山,北至杨胖沟,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里,阿吉古祖茔葬于西限子南山,后人有唐贵才、唐志成、唐有成、唐振甲等。现居住在偏岭唐家阝隈子,岫岩蓝旗堡乡。本次修谱已将该支系《正蓝旗唐氏家谱》收入其中。

凤城县凤山乡唐姓,崇德年间移驻奉天府,新城东,始迁祖罗屯后人六世祖巴达奉命移驻凤城城东村,今散居于凤城的草河、岫岩的岭沟等地。此支系隶镶红旗。

辽阳市灯塔县的唐家窝棚(现改张唐村)和腰结子村始迁祖南岱,后人五世:波内海、程翟代、乌唐书(辽阳防御)、他拉乎善、满洲正红旗人,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前后,由辽阳迁到唐家窝棚,至今有二百四十多年。嘉庆十年(1805年)前后,一支人由唐家窝棚迁到腰结子村,至今有二百多年。南代另一支人乌唐书在乾隆年间迁到熊岳城西吴达子营,现由他塔喇氏改姓吴(与乌唐书第一字“乌”协音有关,另一说,也许为了避祸)。居住唐家窝棚有唐明深、唐明田、腰结子村有唐明全、唐明礼、唐英俊,迁居海城市街内有唐明亮、唐明智,从南代到明字传到至十二代。

呼和浩特市也有唐姓居住,祖居长白山、宁古塔、扎克丹、萨尔浒、扎库木、安褚拉库等地,原姓他塔喇氏。

湖北省的孝感市,黑龙江多处市县亦有他塔喇氏后裔在那里居住。

北京市居住的他塔喇氏族人,八旗的各个旗属均有,现因手上资料和联系较少,待今后来有条件修《八旗满州他塔喇氏通谱》时,必能将全中国全世界的他塔喇氏族人都收入其中。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