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姓氏家训合集(本家的进~)



目录

陈氏家训

范氏家训

何氏家训

蒋氏家训

华氏家训

李氏家训

刘氏家训

吕氏家训

骆氏家训

邱氏家训

汪氏家训

王氏家训

吴氏家训

姚氏家训

严氏家训

杨氏家训

叶氏家训

赵氏家训

张氏家训

章氏家训

郑氏家训

周氏家训

(注:按姓氏拼音排序,陆续完善中。)

 

陈氏家训

原文: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简介:

陈氏作为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妫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陈毅( 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范氏家训

原文:

千古圣贤,不能免生死,不能管后事,一身从无中来,却又归无中去。谁是亲疏?谁能主寄?既无奈何,即放心逍遥,任委来往。如此断了,即心气渐顺,五脏亦和,药方有效,食方有味也。

——范仲淹与诸子书

释义:

千古圣贤都不能免为一死,即使都死了也管不了死后的事,从虚无中来,又回归到凡尘之外。谁跟我亲和和我近?谁能让我有所寄托?既然无所奈何,那就放心的归去,放任自流。若能如此果断,心就能平静祥和,五脏六腑顺畅流通,吃药有效,吃饭也有味了。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为官清廉,关心民生疾苦。任陕西经略副使时,改革军制,抵御西夏,镇守地防,被誉为“胸中有百万雄兵”。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力倡新政,颇有作为。《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千古传诵,令后世感佩不已。范仲淹有子四人:纯佑、纯仁、纯礼、纯粹,皆有名于时。

 

何氏家训

原文:

读书必专静,写字必端庄。出言必谨审,行步必安详。事亲必承顺,立身必直方。接物必和易,遇事必商量。治家必勤俭,为官必清强。克恃此十者,德业自芬芳。

释义:

南宋东阳何梦然的《十必箴言》即为东阳家训的典型代表,【读书必专静,写字必端庄。出言必谨审,行步必安详。事亲必承顺,立身必直方。接物必和易,遇事必商量。治家必勤俭,为官必清强。克恃此十者,德业自芬芳。】,极具启迪性,简单易懂,朗朗上口。

作者简介:

何梦然(1207-1267) ,字子是,浙江东阳南上湖人,官至南宋枢密使兼参知政事,赠太傅。与兄梦申共同研究注释(周礼》。所著〈周礼义》,《续文献通考》有著录。

 

蒋氏家训

原文:

中和处世,礼义传家。孝悌当敬,祠墓当供,家族当睦,姻里当厚,

名分当正,蒙养当豫,职业当勤,闺门当肃,婚嫁当慎,争讼当息。

注释:

蒋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

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以国名命氏。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蒋氏正宗。

 

华氏家训

原文:

华氏从来出俊士,家门自古立箴铭。晨习数理昏研史,上谒贤能下索真。敬老尊师承祖道,遐俗迩雅正身形。德心善念多福报,慎事仁言少戒惩。参政须明廉耻意,为人莫忘友亲情。儿孙孝顺年年乐,华氏福泽代代丰。

释义:

《华氏七言家训》采用的是“长律”诗体,每二句均为对仗句,押韵根据《中华新韵》,为原创家训之典范,由著名国学教授华修仪先生亲自撰写。

  华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有四大起源:一、源于姒姓,出自夏朝仲康封观于西岳华山,属于以居邑名为氏。二、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宋戴公封子孙于华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世子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四、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公子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李氏家训

原文:

敦孝悌,严教诲

睦宗族,修祠墓

重丧祭,谨嫁娶

尚勤俭,崇礼让

——《慈峰李氏宗谱》

注释:

这八条祖训很好地表达了李氏先祖对后代道德的要求。先祖们希望自己的准则能够影响后辈子孙,让自己的人生经验让后辈子孙少走一些弯路。

李氏出自赢姓,为题项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赢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刘氏家训

原文: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刘氏祖训诗

释义和简介:

此诗为广传公(刘氏147世祖刘广传)生下十四子以后,鼓励儿子要向外发展,不要儿女情长痴恋家中。广传作诗一首,以激励儿孙,并作为日后认宗的依据。这首后来被刘氏奉为族诗。

根据历史记载,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蜀汉昭烈帝刘备都给后裔子孙留下一段训诫,刘备遗训更是被历代刘氏宗谱所记载。

这"三祖遗训"("三帝遗训"),在国内外刘氏族姓中广泛流传,赢得了广大刘姓宗族的认同,已成为整个刘姓宗族的共同族训。

 

吕氏家训

原文:

荥阳公尝言,后生初学,且须理会气象。气象好时,百事自当。

气象者,辞令,容止,轻重,急徐,足以见之矣。

不惟君子小人于此焉分,亦贵贱、寿夭之所由定也。

——吕本中《童蒙训》

释义:

荥阳公曾说,后辈刚开始学习时,一定要领会并练就一副必要的精神气质。精神气质好时,什么事都能独当一面。所谓气象,通过人的言辞、容颜和举止及处事的轻重缓急之中充分地显现出来。不仅君子与小人根据这个能划分,人的贵贱和寿命长短也都与这个有关。

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人,南宋时文学家,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

 

骆氏家训

原文:

耆年者化为异物,少壮者咸为老翁;山川不改旧时,丘陇多为陈迹。

释义:

年老的人都已死去,化为骨灰,年轻力壮的人都已成为老头;山川依然耸立不动,而小丘、陇山大多都已变成废墟。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邱氏家训

原文:

敦孝悌,笃家族;厚人伦,昭雍睦。重农桑,足衣食;务本业,立远志。黜邪异,崇正派;兴教育,树贤才。尚节俭,惜财物;明礼让,承良俗。护乡里,息争端;解仇忿,戒愚顽。训子弟,禁非为;讲法律,守族规。求清白,远牢衙;知忠义,爱国家。

注释:

邱氏家训是激励族人、教育子孙的训戒。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浦城分会成立后,在编修《中华邱氏浦城分谱》时,综合黎阳、冠山、党溪等邱氏族谱的族规家训,列祖训一联、训词七条、箴言四句。

邱氏家训规训族人及后裔尊祖敬宗,孝悌和睦,刻苦耕读,节俭礼让,发展百业,兴教育贤,遵规守法,护乡爱国。训词依照古训原文稍作改动,发挥承前启后、激励当代、惠及子孙、利家利国作用。

 

汪氏家训

原文:

古代读书,贵精不贵多。

非不事多也,积少以至多,则虽多不杂,可无遗忘之患。

——汪惟宪《寒灯絮语》

释义:

古代人读书,注重的是读得精,而不是读得多。不是不愿意读多,而是积少成多,这样虽然多但不杂乱,可避免遗忘的缺陷。

作者简介:

汪惟宪(1681至1742),字子宜,一字积山,号水莲,一作水莲居士,仁和(今杭州)人。雍正七年(1729)贡生,工书仿苏轼,鉴赏书画,别其赝甚精。卒年六十一。著遵闻斋录、积山诗文集。《昭代尺牍小传、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清史稿列传》。

 

王氏家训

原文:

夫言行可复,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民间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

释义:

说出去的话,随时都可以考核,这是诚信的表现,把美好的事情让给身边的人,把过错引给自己,这是德的表现;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图强,光宗耀祖,兄弟之间团结友爱,让宗族兴旺发达,这是孝悌的结果,遇到家族分财分物不要贪,这是谦让。

作者简介:

王祥(185-269年),字休征,晋代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汉末值世乱,王祥扶母携弟,避地庐江(今安徽舒城),隐居30余年。后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任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西晋代魏,官至太保。为人至孝,后世以其卧冰求鲤孝敬后母朱氏而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吴氏家训

原文:

进学莫如谦,立事莫如豫,持己莫若恒,大用莫若畜。毋为财货迷,毋为妻子蛊。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争目前之事,则忘远大之图;深儿女之怀,便短英雄之气。多读书则气清,气清则神正,神正则吉祥出焉,自天佑之;读书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通三才之谓儒,常愧顶天立地;备百行而为士,何容恕己责人。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邓禹十三杖策干光武,孙策十四为英雄,所忌行步殆不能前。汝辈碌碌事章句,尚不及乡里小儿。人之度量相越,岂止什伯而已乎!师友当以老成庄重、实心用功为良,若浮薄好动之徒,无益有损,断断不宜交也。方今多事,举业之外,更当进所学。碌碌度日,少年易过,岂不可惜。

注释:

吴姓主要有三个起源:

一、源于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二、源于祝融氏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氏族,居住在祝融之墟(今河南新郑),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重黎因罪被舜杀,让吴回继任祝融氏。

三、源于姚姓,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虞国的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还帮少康复兴夏朝。

 

姚氏家训

原文:

才不宜露,势不宜恃,享不宜过,能合蓄退逊,留有余不尽,自有无限受用。阿莹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是为雅操。

释义:

才华不宜外露,权势不宜倚仗,享受不宜过分,能够含而不露,谦虚谨慎,为人处世有留余地,自然会有说不完的好处。阿谀奉承,依附他人,是值得羞耻的事情;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是令人讨厌的事。只有不固执、不阿谀,才合乎中正之道。平时不引人注目,知识在各种潮流和风气汹涌而来时,能够逸世独立,不随波逐流,才称得上操守高洁。

作者简介:

《药言》是明姚舜牧创作的家训作品,亦名《姚氏家训》。其思想主线在理学范畴,在当时影响较大,一再被翻刻。《药言》对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理家修身、个人生活原则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姚氏重视对日常生活、世俗人情经验的总结,这些议论朴素、平易、实用。

姚舜牧(1543-1622年),字虞佐,乌程人。著有《乐陶吟草》三卷及《五经四书疑问》、《孝经疑问》等,《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严氏家训

原文:

为官:君子仕宦,或有升擢,自顾其材不足,则辞之。于义为当,于身则荣,才不称职,君子耻之。

修身:此身乃天地间一物,不必兜揽为己。

齐家:广置田园,不如教子为善。

注释: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

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范仲淹撰有《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

严子陵订有《子陵公家训》,流传于世。

 

杨氏家训

原文:

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

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

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饮,耕田而食。

俭: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注解: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氏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著有《诚斋文节公家训》以传后世。

 

叶氏家训

原文:

明明我祖奕世流芳基肇春秋功显汉唐宋元明清德业煌煌胥缘羲训

授受有方追维先德提示要纲凡我后嗣静听彝章古昔所向诗书农桑

文明进化并重工商各执一业毋怠毋荒矢勤矢俭力图自强百行之本

首在伦常孝亲事长必敬必莊婣睦任恤诚信是将行之有常物望孚乡

礼义廉耻立身大防张此四维荣逾冠裳国犹家也为栋为樑扶危定倾

美济忠良遐迩宗族一本南阳互相亲爱视同一堂岁时蒸尝济济跄跄

哼祀不忒降福孔长服膺拳拳长乐永康我言维服勉旃勿忘

注释:

叶姓源自芈姓,颛顼为其远祖,尊叶公沈诸梁为始祖,叶公战绩显赫,史载曾大力平定白公胜叛乱以助楚惠王复位,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分封到南阳(今河南南阳、湖北襄樊一带),赐爵为公。其后裔以邑为氏,叶邑(今河南叶县)成为叶氏祖地。

叶姓族人中不乏宰相、画家、文学家之名流。主要名人有宋代叶梦得、叶衡、叶适,明代叶向高等,近现代则有叶剑英、叶挺、叶圣陶等。

 

赵氏家训

原文:

敦孝悌、睦宗族、力本业、慎交游、和兄弟、

训子弟、尚勤俭、戒争讼、遵法律、禁非为。

注释:

伯益为颛顼帝裔孙,后位舜帝女婿,舜帝赐姓伯益为赢,造父为伯益九世孙,是周穆王时著名的驾驭马车能手,因功被周穆王赐予赵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故称造父为赵姓始祖。

《氏族典》记载天水赵氏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王族的直系后裔,其后代于汉代封侯、唐朝拜相,血脉分布于神州大地。是赵姓宗族文化的源头与代表。

《赵氏家训》十条摘于《中华赵氏通鉴》。

 

张氏家训

原文:

笃忠敬言,急公守法。完粮息讼,营生业言。士农工商,各执其业。慎丧祭言,慎终追远。

宜尽诚敬,慎婚姻言。娶媳嫁女,咸宜配择。严内外言,治内治外。不可易位,敦孝悌言。

事事亲敬,敦宗睦族。笃教学言,养不废教。作养人才,厚风俗言。吉凶庆恤,孤寡有体。

敦和睦言,捍忠御灾。协力同心,严杂禁言。奸盗赌博,占欺谋吞。

注释:

张氏家风家训是张姓先贤世世代代陶冶、积累、总结、完善、传承下来,并加以总结提升,有别于其它姓氏的,富有张氏标记的精神风范。

告诫张氏子孙要忠、要孝,要团结友善;要清正、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要从事正当职业,自强自立;要勤奋学习,学无止境,树立好学上进的学习态度;要端正品德,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要勤劳、勤俭,艰苦创业、以勤俭治身,勤俭治家,俭朴修身,勤俭清廉。

 

章氏家训

原文: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心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子为之泣。岂可入我祠而葬我茔乎?

戒石具左,朝夕诵思。

注释:

原名《太傅仔钧公家训》,作者章仔钧(世称其太傅公)。自北宋宣和二年章仔钧后裔中的一支迁至绩溪以来的800多年,《章氏家训》一直被绩溪章氏家族奉为传家之宝。《章氏家训》共196字,主要内容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忍让安家,嫖赌败家,凶暴亡家,不存猜忌,不听离间,不生愤事,不专公利。其最核心的内容是耕读和勤俭,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教育子孙后代以知书达礼修身立命,遵守规矩为家族争光。《章氏家训》将修身之大法、育人之根本以浅显直白的语言警醒告诫子孙后代,约束有规有矩、教化掷地有声,让章姓族人无论为官为商抑或从教,都恪守家训、风范世袭,成为治家良策。

 

郑氏家训

原文:

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意。

临事之际,毋察察而明,毋昧昧而昏,更须以量容人,常视一家如一身可也。

释义:

家长统管一家大小事务,要让子弟分职管理具体事项,自身要严格坚守礼法,以便管理下属。作为家长,要以至诚之心对待下人,一句话不能乱说,一件事不能胡来,这才符合古人身教的意思。遇事不能对细小的事情过于用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也不能对糊涂的事更加糊涂而昏暗不明,要以宽大的胸怀容纳人,永远把一家人当一个人看待。

作者简介:

郑涛,字仲舒,元代浦江人,擅长诗文,官至太常博士,其家族自宋代建炎初年到郑涛生活时代已十代同居。郑家以诗书礼义闻名于世,被称作“义门郑氏”,《宋史》、《元史》的孝义传中,都记录了郑氏家族的事迹。

 

周氏家训

原文: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看?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释义:

从节俭的生活转为奢侈的生活很容易,从奢侈的生活转为勤俭节约,省吃俭用的生活很难。吃饭穿衣,如果知道他们的来之不易,就不会轻易浪费,随意挥霍,就会好好珍惜。一餐大鱼大肉所花的费用可换来几天的粗茶淡饭;一件华贵礼服所需要的开销可以抵的上好几件普通衣服,每天能吃饱穿暖就已足够,何必只图好吃好喝好看,以感官享受为目的呢?在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应时常怀念曾经的苦日子,挨饿受穷之前就要努力奋斗,积累财富,这样子孙后代才能吃饱穿暖。

作者简介:

周怡(1506-1569年),明代天平(今安徽当涂)人,字顺之,号讷溪水。嘉靖,进士,任5科给事中,第一年就弹劾了当时不少的权贵大臣,之后因为救援尚书徐赞,两次入狱。穆宗当改,上疏言新改五事,升太常少卿,抨击宦官当政,辈贬谪为登莱青兵备佥事。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