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公的敬祖爱族的精神堪为族之楷模,是值得吾族后辈子孙学习和传承的。从1916年起至1947年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为潘族的联宗收族、合谱、修谱、建祠,四方奔走、费尽心血,克服时局战乱重重困难,终于在1943年和1947年分别完成了黄陂县及湖北省潘姓族谱的编印工作,印刷刊发了《黄陂潘氏续谱预刊小册》和《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报告书》。这在当时来说是潘族了不起的大事,就现今而言,这两本文稿仍然对黄陂县乃至湖北省潘姓的续谱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后辈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示,给各地潘族支系寻根问祖、联宗合派提供考证依据,对湖北省乃至河南省部分县潘族产生深远影响,二十世纪末至今各地潘族续谱工作的完成,其中正道公留下的史料产生了重要作用,道公对潘族功不可没,受到潘族后人的深深敬重。
1916年,道与族兄海帆、汉城、怡如等会聚北京,谈及族事,海曰:“黄陂潘姓各支字派虽异,岁时祭祀,相传始祖妣段氏吃斋,用一素供均同。”谈到潘无二姓,将来须虔诚考查,追本合流,做到长幼有序,世代分明。1924年春,道召集各支系代表于黄陂县,商讨合祠合谱集资购地建祠等事,议定建总祠于黄陂县城,定名合德堂,并设计绘图(在黄陂县城内西街八甲,购得卖主先生之旧宅,面积约742平方米,地址即现今黄陂人民医院)。但由于受时局的影响而中止。1934年,道又继续谱事,收集各支系谱本,详加核对。1935年曾编印黄陂合谱合祠之经过等文,分发各支系征求意见,各支均表赞同。1936年在汉口半边街再次召开各支系代表会议,讨论谱事。1937年冬,由焕维承建总祠。1938年夏,总祠正殿及后面围屋告成,各支系推选负责人任总祠编绪谱稿,谱稿办理未竣,县城沦陷,谱事又告停顿。1942年冬,旅汉族人又集中议事,无论环境如何困难,在1943年底以前务须将谱稿办竣,并自动带头乐捐款项,以示提倡。1943年春,道亲赴各支系,带头四乡奔走,面商族谱族学等事,限期缴清谱稿谱款,深荷各支赞助支持。1943年冬,谱成,道不能各处亲访,只得将源公驯公之世谱源流表,世谱迁居表等,一并编印成预刊小册,并亲拟四十字新字派(从一百零五世始用)发往各支系,至此黄陂潘族完成敬宗收族,穷源合流之大业。道曰:“不独黄陂潘氏之谱可合,全国潘氏之谱亦无不可合,望我族人努力图之。”可见道对潘族之敬爱精神,对后辈殷切之希望。
在完成黄陂潘氏联宗合修谱之后,道公仍心意未酬,兴致有余,联络湖北省潘族志士明达,商议湖北潘氏合修宗谱。于1946年农历十月三日在汉口红英别坚召开湖北省各县代表16人会议,会议决定:①成立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正道公任主任委员(委员名单另列);②讨论本会简章;③讨论本会经费筹案。筹委会共召开六次会议至1947年7月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全省合谱,并考证核查18个支系始迁祖的世代、及14个支系始迁祖世代待考,印制潘氏世谱源流简明表,从季孙始祖列至七十五世。至此湖北区潘氏合修谱告成,使得湖北潘氏大部分始迁祖世代得到确认,明了亲疏,上下世代有别。并且确定湖北省潘族从一百〇五世起统一使用新40字派。一百〇五世以后字派明了,上下辈派有序而不紊,这在全国潘姓中是鲜见的,是湖北一大创举,也是正道公一大功劳。
中宏 录于《武汉潘氏总谱》
二〇一四年甲午菊月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