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庄史氏古今谈



岳家庄史氏古今谈

岳家庄是个有14 个姓氏的村庄,现有640 户1332 口人。史姓是其大姓之一。截至2019 年2 月底,据不完全统计,户籍在村的史姓有95 户,人口为208人;籍贯为岳家庄的但户籍不在村里的约有156 户之多,人口约397 人左右,两者相加人数应在605 人左右。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独特的人生。

(一)

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源于官职。有人说,有了文字就有了史姓,或者说有了史姓才有了文字。传说史姓的源头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人称“史皇氏”——仓颉,距今快有5000 年的历史了。仓颉是生活在原始社会后期的人,他的头上长着四只眼睛,行为举止不同于常人。他善于观察事物,天生能写会画。作为黄帝的史官,看到结绳记事的方法很繁琐且不易记忆,他仰观天体变化,俯察龟背、鸟羽、山川、指掌纹理,创造出相应的纹(文)和字。依类象形,称之为文;形声相依,称之为字。文字的产生,在当时的人类社会中,引起巨大的轰动。《淮南子• 本经训》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降粮食),鬼夜哭。”人们用这种想象的情景表达对仓颉的称颂、感激、崇拜。他的后代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便以他的官名“史”作为姓氏。南宋罗沁《路史》有“仓颉后有史氏”之说。

史书记载的以官职为姓的史氏先祖是西周太史史佚。“太史”在夏、商、周各代,为掌管王国的文书起草、记录国家大事、编著史册、管理天文、历法、祭祀并掌握典籍书籍的官职。其地位比较崇高,为史官及历官之上。

史佚受命观察天文,制定历法并记录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发生的重大事件。他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据《史记• 晋世家》记载,周成王即位时年龄尚小,一次与弟弟叔虞做游戏时,削桐叶为圭(用作凭信的玉),成王说:“以皮封你。”在场的史佚说:“请成王择日立叔虞。”成王说:“我这是跟他开个玩笑!”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意思是说:天子无戏言,天子没有不慎重的话,没有开玩笑的话。话一出口,史官就会记录不来,就要用礼仪来完成,用乐音来歌颂。于是成王便封叔虞于唐(即今天的山西太原)。由于史佚居官严正,忠于职守,被世人尊为史官的楷模,并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他去世后,子孙承袭了这一官位,继而以官名“史”为姓氏。《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中这样记载:史氏出自周太史佚,其子孙以官为氏。

(二)

史氏图腾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和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史氏图腾如下:

甲骨文的“史”是个会意字,由“中”与“又”“手”组成,从又持中。“中”是“正”的意思,不左不右谓之中,中而又中谓之史。中间是一支“笔”,下面是一只“手(又)”,表示一个人拿着笔在记事。《说文解字》曰:“史,记事者也。”

(三)

史氏古谱记载的始祖为西汉时的史恭。史恭,西汉鲁国人,汉武帝时凉州刺史,史良娣之兄,汉宣帝刘询的舅祖父和抚养人。《资治通鉴》等史书均有记载。

汉武帝刘彻早年无子。元朔元年(公元前128 年)卫子夫生子刘据,被封为皇后。七年后,刘据被立为太子。公元前110 年,太子刘据纳鲁国史姓之女为良娣(太子妃妾之称)。年生子刘进,号称史皇孙。刘进长大后娶涿郡王氏为夫人,生子刘病已,号称皇曾孙。刘病已出生数月,遭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及其三子一女并诸妻妾全部被害,仅留下皇曾孙刘病已一人,也被关进长安的监狱里。原廷尉监鲁国人丙吉受汉武帝诏命,负责审理巫蛊案。丙吉知道刘据并无犯罪事实,对皇曾孙无辜受到牵连深为哀怜,故挑选谨慎忠厚的女囚犯哺养皇曾孙刘病已,丙吉每日前往探视两次。巫蛊案连年不能结束,汉武帝患病期间听方士说,长安监狱中有一股天子之气。武帝下诏,凡监狱犯人,一律处死。又是丙吉保护了刘病已。后来丙吉听说刘病已的祖母史良娣和其兄长恭尚在,便用车把五岁的皇曾孙送给他们抚养。刘病已通经术、有英才 ,行安而节和 。18 岁时即皇帝位,更名刘询,号宣帝。恭生三子,长曰:高;次曰:曾;三曰:玄。宣帝为报答史家养育之恩,追封舅公史恭为杜陵侯。谥曰:“仁”。先后封史恭长子史高为关内侯,进爵乐陵侯;次子史曾为将陵侯;三子史玄为平台侯。

(四)

史姓历史悠久,人口分布极广,主要聚居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海内外。全国史姓约307 万人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0.19% 的样子,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0 位。

中华史姓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众多名人学者。据研究史氏历史文化的学者统计,在唐朝以前,史氏在改朝换代打天下或在抗击外敌入侵、扩大疆土的战争中不怕流血牺牲,建立功勋,被封为爵位的达36 人;在唐代以前出任宰执(即宰相与执政官)的达40 人之多;自唐朝开科取士以来共出进士566 名之多。历代史学家、理论家、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层出不穷。如真定史家在金元时期的几代人中涌现出“一王二宰相二十五侯爵三十三将帅七十二高官”的名人显贵。具体来说,有周宣王时的书法家史籍;春秋时晋国大夫史墨;春秋时鲁相史晨(曾为祀孔而以隶书作碑,立于孔庙,史称“史晨碑”);西汉乐陵侯史恭;元代名将史天倪、史天泽、史天安三兄弟;明末抗清名将、明朝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民族英雄史可法;清代《康熙字典》纂修官、康熙的老师史燮;现代中国报业巨子史量才;电影先驱史东山……

(五)

中华史氏主要有河北真定、江苏溧阳、浙江四明(宁波)、吴中等族群。

岳家庄史氏属河北真定史。早在唐朝时期,史家就定居在燕京永清县境内。始祖伦公。史伦祖因修建房屋得到可观的地藏黄金,从此富甲一方。时值中原大乱,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史伦祖慷慨接济困难百姓,被官府和豪强迫为奴隶的,常常出资将他们赎回。他又创建私家学堂,招徕著名学者,引进豪侠之士,教习子孙和乡里学子,以侠称于河朔地区。公元1144 年,黄河北部遇大荒年,史伦祖分发粮食八万石赈济灾民,众多百姓以此存活。为此,四方豪士鸿儒纷纷归附永清史家。史伦去世后,当地百姓感念其功德,自发组织了“清乐社”四十多个,每个社有千余人。过年时,所有清乐社的家庭像祭拜神灵那样供奉史伦祖的遗像。

真定史家的代表人物是元朝都元帅、中书右丞相、正一品史天泽。史天泽身材魁梧,声若洪钟,能骑善射,力大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蒙古大军攻伐中原,长驱直入,势不可挡。当地百姓早已对金朝统治强烈不满。史天泽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1225 年)接替其兄史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不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戮。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六)

史天泽之孙史灼为平定始祖,约于元朝末年由河北迁来平定,官至承务郎、同知平定州事,从六品。其家眷居于荫营。史灼之曾孙柏林约于明朝初年由荫营迁居今阳泉三都村定居。柏林五世孙史镜约于明朝中期迁岳家庄村,为岳家庄史氏始祖,至今约有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初迁岳家庄的史氏最早的栖息地是垴上的窑洞。那时的史氏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家族,我们仅从史氏当时的居住地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困境来。据史姓长者讲,岳家庄史氏的最早居住地是垴上的几处院落。垴上地势高,坡度大,朝向差,但这里的土质适合开挖窑洞,且省时省钱,能较快解决无房可住之急。可以肯定地说,这里是最原始最简陋的住所了。

岳家庄史氏的祖坟位于岳家村西南五华里、北庄头村西三华里处的官地凹。该坟地史、贾两姓为一基,以中为界,左贾右史。从始祖境为始,在这里安葬着八代先人。由于场地所限,从九世祖起,各股另择墓地。该坟地在“文革”时被平。史氏后人倍感遗憾,他们为了不忘先祖恩德,由史富泉( 聚珠)、史聚壁、史聚满、史富莲、史润国等家人牵头,于2016 年农历十月初一为老坟树立了纪念碑,上面镌刻有八代先人的名字及配偶姓氏。从平定、阳泉、太原、北京等地专程赶回来的几十个族人参加了揭碑仪式。族人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讲了话,他们说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表达了人不能忘本、心不能忘恩的朴素心愿。这次立碑是岳家庄史氏阖族的共同心愿,共有41 人献资6900 元,年龄最大的84 岁,最小的1 岁,涉及三代人,同时还有7 人投工出力。

岳家庄史氏再续家谱。史氏之族人原来家家有谱。十年“文革”动乱大都被焚为灰烬,只有个别家人冒着极大的风险保留一二。古谱为麻毛纸质,手写而成。多种原因,笔误不少。盛世修谱。本世纪初,由史富泉(聚珠)任主编,由赵连娣、史计科、史富山任副主编,续修了《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岳家庄史氏家谱》。新修的家谱,探索了史姓源流,纠正了一些原有的错误,补充了一些疏漏,充实了与家谱相关的许多资料,增加了反映族人现状的不少内容,提出了“男女同谱”“自愿求实”的意见。新修的《史氏家谱》为十六开本,胶版印刷,胶订精装,字数达25.4 万字,印制500 册,全村史氏每户一册。这次修谱得到史氏家人的鼎力支持,共有90 人捐资4700 元助印而成。

(七)

史氏祖训:刚直不阿、忠勇为国、谨身勤业、诗礼传家。“刚直不阿”指为人要立得正,不阿谀奉承讨好任何人,不走歪门邪道,不搞歪风邪气的事。“忠勇为国”中的“忠勇”指忠诚勇敢,“为国”即热爱祖国,“家为国之基,国为家之聚”,“忠勇为国”即精忠报国,热爱自己的祖国,有报效祖国的志向。“谨身勤业”中“谨身”即整饬自身,“勤业”即敬业勤奋。“谨身勤业”指为人要严格要求自己,立身要慎之又慎,爱岗敬业,对事业勤奋踏实。“诗礼传家”指世世代代以儒家经典及优秀中华文化的道德规范为指引。史氏祖训是阖族齐家修身之良言警句,史氏昌盛发达的坚实基础。

史氏家庭条约。所谓家庭条约,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必须共同遵守的约定。史氏家庭条约分两部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家谱世世宜修不能忽视而出现遗漏;同宗陵寝宜四时祭扫不可忽忘,坟茔界畔合户看守,坟内粮米不可糟用,坟中墙堾永远补修,禁止牛羊入内践踏,坟内树木宜勤栽植,且不许毁坏;同宗人背后称呼尊卑长幼不可忽紊;同姓万世不许为婚……条约中还规定了如有违纪如何惩处的内容。

史氏家训。家训是前辈教导子孙立身治家的训诫。内容进步的家训对后人的教育作用是积极的。史氏家族不断地充实完善家族的训诫。本世纪初,经族人讨论同意提出了以下家训: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品行端正,做人之本;

锻炼身体,健康第一;

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尊师重教,培养后人;

爱岗敬业,事业有成;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孝养父母,尊重长辈;

友爱兄弟,团结他人;

和睦相邻,矜邻孤寡;

婚姻自主,互敬互爱。

史氏家族较早提出男女同谱的意见。这一意见是在2006 年修订族谱时提出的。对过去家谱中只记载男性的有关情况,其配偶只记姓氏的状况,史氏认为是封建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思想的反映,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续修的家谱是不客观、不全面的。时代发展了,要求我们应男女同谱,详略有别。详略的程度应由其事迹也就是对家庭和社会做出的贡献大小来定。

(八)

岳家庄史氏有诸多特点:

岳家庄史氏当兵的人多。当兵是每个适龄青年的义务,是保家卫国的壮举。当兵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牺牲,特别是在战争年代。我们所说的岳家庄史氏当兵的多,主要指抗日战争以来的这段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当兵的人多达39 人。其中战争年代牺牲的有7 人,他们是:史科德(贵林)、史聚国(成明)、史聚长、史银所、史牛二、史聚荣(巨云)、史三小。岳家庄的史家以及全村村民永远不可忘记他们。在部队受伤致残的有4 人,他们是史聚书、史聚富、史聚金、史义秀等。在当过兵的39人中,有一家叔侄都有当兵的人。如史科德(史贵林)就是这么一家。史科德于解放战争中参军,牺牲于1947 年。他的两个亲侄子史聚瑄(史富元)、史聚忠(史富牛)于上世纪60 年代后参军,每人当兵都在5 年以上。另一家是史牛二和史银所叔侄俩,史牛二和史银所为烈士。一家父子三人当兵的有史聚瑄和他的两个儿子即史忠慧、史忠武。父子二人当兵的是史聚昇和史黑孩。有一家是同胞兄弟三人先后当兵,这就是史聚贵(三孩)一家子。他的大哥史聚长,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他的二哥史聚书在解放战争中右臂受伤被截肢,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还有四个家庭是兄弟两人先后当兵。一是史聚荣和史聚富,他们都在战争年代当兵。史聚荣在解放战争壮烈牺牲,史聚富在平汉战役中受伤致残。二是史计所和史涛所弟兄俩。史计所于上世纪50 年代当兵,史涛所则是在60 年代当兵。三是史忠慧和史忠武弟兄俩。史忠慧是1990 年参军,史忠武是1991 年参军。四是史聚昇和史聚景。看来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古来有之。当兵就意味着牺牲。史聚长、史聚书兄弟俩和史牛二、史聚富弟兄俩,可都是一死一伤。谁能想象到他们死伤后对他们的父母及家庭成员在精神上感情上带来的打击有多么重大,他们是如何承受和熬过这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的?史聚国当兵后与家人失联,多年杳无音信,他的妻子女儿日日盼天天想,然而谁都不愿意谈论他的生与死。你说他活着吧,却不见人,你说他死了吧,连尸首也未见到。如果他活着你说他死了这不是在诅咒他吗?这可是大不敬的事呀!还是在若干年后,民政部门才证实他不在了,他牺牲了!那些受伤残疾的人日子过得也十分艰辛,史聚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长得白白净净,是一位美男子。他的右上臂受伤被截肢后,他成了一名残疾人,因此,终身没有成家。让常人看来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但是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但自理生活,还为队里放羊,挣工分以维持生活。一家几代人,一家弟兄几人先后当兵且流血牺牲,在岳家庄乃至全国来说都是不多见的。他们的英雄行为,他们的高尚精神怎么能不受到人们的尊重呢?

史家人当了兵参了军,学到了文化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为社会作出了更大的贡献。比如史聚会,参军前是个文盲,参军后学到了一定的文化,回村后当上了村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领村民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初中毕业的史聚忠,参军后当了连队卫生员,他刻苦学习,勇于钻研,学到了不少医学知识,复原后到阳煤集团总医院手术室担任了麻醉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受到广大患者好评。还比如史聚璧、史聚瑄、史涛所、史忠慧、史忠武等复原后都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岳家庄史氏有文艺特长的人多。在上世纪60 年代以前,村民的文化生活极其匮乏和单调,每年的文化生活就是正月十五的红火,二月二庙会和秋天时由村里业余晋剧团演出的山西梆子。村民们渴望着这些文化生活。岳家庄作为一个中心村,在正常年景下,应满足村民的这些基本要求,同时要保证一定的质量。村业余剧团的演员只能由村民担任。大多数村民文化程度低甚至没文化,因此,挑选演员的难度特别大。即使如此,村里出了不少好的演员,其中史姓就有十几位。给我们印象深的有史聚衡(白小)扮演《老少换妻》中的老旦,是首任岳家庄戏班班主,扮演二花脸的史镛德,扮演《双锁山》刘进丁旦角的史聚国,扮演花旦的史秀孩,扮演武旦的史聚年,扮演胡生的史林德,扮演三花脸的史计孩、史聚璧,小生史存孩、老旦史银祥、小旦史所孩等。史镛德扮演过《金沙滩》中的杨七郎和《金水桥》中的小秦英等角色。他饰演的杨七郎给人以勇猛不可战胜的形象,且嗓音高亢嘹亮,穿透力极强,一招一式规范到位,把杨七郎誓死保边卫疆的雄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史秀孩是少有的女演员之一,她初中毕业后就登台演出。她的优势是有文化,人长得白净秀美,嗓音特别的清脆甜润。她扮演过杨排风、秦香莲等重要角色。北宋中叶,西夏国出兵犯我中原,宋军节节败退,朝中文武百官竟无人敢领兵拒敌。威震一世的杨家将早已死的死、老的老,只剩一班女流。这时穆桂英登台挂帅,而这支队伍的先锋就是杨排风。杨排风本是一个在杨家长大的烧火丫头,性格泼辣,爱与刀枪为伍,善使一条烧火棍,武器奇特,杀法迥异,曾大败辽军。史秀孩扮演的杨排风惟妙惟肖,逼真地塑造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演的秦香莲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秦香莲携一对子女赴汴梁寻找其夫陈世美,而陈世美考上状元招为驸马后将妻女抛弃,他不仅不认秦香莲母子三人且又赶又杀。秦香莲时而婉转时而高亢时而悲哀的大段唱腔,声泪俱下地哭诉了陈世美忘恩负义的卑鄙行径,很多观众恨不得冲上戏台把陈世美痛打一顿。扮演三花脸的是史计孩、史聚璧,他们的脸谱很滑稽,面部鼻梁中间画一块白色,形如豆腐块、桃形、杏花形,所戴的胡须有“一戮”“二挑”“丑三”。他们扮演的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或民间义士,颇受人们喜爱,加上台词幽默,动作夸张,把戏中人物忽喜忽怒忽哀忽乐的情感表现得十分真切,有时把观众逗的前俯后仰,有时让戏迷目瞪口呆。岳家庄史氏有文艺表演特长的还有史聚财及其女儿史建芳等。

谈到史氏演员,在文场方面,人们就不会忘记拉板胡的史存德(拉玉)老先生。晋剧文场的主要乐器是板胡、二股弦、小三弦、四股弦。在过去,农村演戏时不一定能配齐这几种乐器,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但板胡是必不可少的。板胡又称晋胡或胡呼。它琴筒大,发出的声音浑厚柔和,它代表着晋剧的风格和特色。要唱山西梆,没有板胡是唱不成的。它像京剧中的京胡一样,是晋剧的领奏乐器。板胡伴奏的怎么样,直接关系到演唱的效果。我们村在多年演出晋剧时,拉板胡的就是史拉玉老先生。他拉的板胡时而如清泉细流,时而像风声雷动。他能根据演员的临场发挥给予恰到好处的伴奏,使演唱伴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受到演员和观众的好评。在武场方面还有史聚敦、史聚景、史玮秀等。

岳家庄史氏从医的人多。这是指上世纪初以来以及相对本村其他家族从医人数而言的。据不完全统计,近百年来,史氏从医人数达10 人之多。他们是武和老先生及其子史怀玉先生。上世纪70 年代以后的史聚忠、史宝明、史建秀、史玉明、史海兴、史海花、史中政、史占明(心理医生)等。他们大部分在村里行医,个别的在外村行医,有的走进城市大医院从医,有的成了当地名医。他们当中,有的是传统中医,有的是中西医结合,有的则是西医。武和老人是建国前史氏最早的一位传统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给患者诊治。史怀玉老人是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行医的。他以中医为主,辅以西医。较早使用西药以及听诊器、血压机、体温表、注射器等简单的医疗器械,他是史家中西医结合第一人。他钻研医学知识,讲究医德医风,走村串户,为病人服务。史聚忠于上世纪60 年代转业到阳煤集团总医院后专攻麻醉科目,不久成为该院有名的麻醉师。阳煤集团总医院是阳泉市最大的医院之一,担负着该集团十几万职工家属的医疗任务,作为麻醉医生,在手术中担负着对病人生命的救治与维护的责任。几十年来,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史宝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阳煤集团总医院骨科主任,骨科首席专家。1982 年毕业于大同医专,2000 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先后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解放军89 医院,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骨科和皇家儿童医院脊柱矫形中心、德国landshut 和lubinus 医院学习。

史宝明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共完成了六项科研项目,其中获阳泉市科技进步奖6 项,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5 项;一项目《手术俯卧位面枕》获国家专利;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撰写的24 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家、省级医学刊物上,其中6 篇论文刊登在中华级杂志上;主编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预防及治疗》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史宝明曾获得阳煤集团劳模标兵称号;荣立阳泉市三等功三次;四次被授予阳泉市“十佳医生”称号;2002 年当选为阳煤集团总院首届“十大名医”;2006 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获“阳泉市第三、四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拔尖人才”称号;2009 年荣获“阳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3 年被阳泉市总工会命名为“史宝明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 年荣获“阳煤集团五好党员标兵”称号;荣获“首届阳泉医师奖”;荣获阳泉矿区“名医”称号。史宝明还兼任市、省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史建秀自幼学医,至今已有40 多个年头了。长期以来,他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学有所成,被评为中级职称。在他的传承下,其三个子女均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可以说是医生之家。

岳家庄史氏原来有文化的人少,现在高学历的人多。这主要是指建国前后以及近期的情况而言的。我们所说的高学历主要是获得大专以上文凭包括自考、成考取得文凭者。建国前,史氏家族有文化的人少,可以说连一个秀才都没有,充其量是有几个认识名字的人。主要原因是家族穷,经济条件差,上不起学。建国后,随着能上起学的人增多,小学毕业的人数增加,到上世纪60 年代,已有多名初中毕业生。他们大部分毕业于岔口中学。十年“文革”动乱,许多人失去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粉碎“四人帮”特别是恢复高考后,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史氏家族中获得大专以上文凭的有51 人,占村史姓总人口的 8.5%。他们有的在大中小学教学,有的在科研部门搞研究,有的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有的从事公务员工作。最早获得大学文凭的是史富泉(聚珠)。取得研究生学历的有史富莲、史河、史文芳、史永生、史丽慧、史建芳、史占明、史瑞军、史中禄、史红珠等。到国外留学并取得研究生学历的是史佳莉。由于学历高,成为专家的有阳煤集团总医院骨科主任史宝明,在大学教学的有史富莲、史瑞芳、史河、史建芳等。搞科研的有史文芳等。他们大都获得了专业技术的高级职称。

岳家庄史氏性格直率的人多。史家人说话办事心直口快,一般不会思前想后、慢条斯理地去谈事,不善于看对象分场合随机应变地说话,而是心里咋想,嘴里咋说,有时心里没想好,嘴里已经说出来了,就像是麻袋倒西瓜毫无保留,且说话的嗓门粗、声音大。

心直口快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表里如一,是老实本分的表现。他们特别适合上“实话实说”栏目。但说话急了,出差错是免不了的。直而过则愚。有时词不达意,有时候说话是从感情出发,只求自己嘴上痛快,不考虑别人能否理解和接受,就像人们说的“直疙榄”。有的人还容易认死理,抬死杠,人们说他们是“倔疙榄”。

心直口快是性格特征之一。现代主流科学认为,人们的性格形成是遗传和生长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史家人的性格形成的原因正是如此。首先从基因遗传来看,史家人先祖的性格就直得很。史氏宗祠有一幅楹联,上联:直躬如矢;下联:忠谏伏蒲。这正是对史家人性格的真实写照。“直躬如矢”的成语是说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史鱼像箭一样直的人。史鱼任卫国大夫时,卫灵公远君子而近小人。史鱼屡次进谏而不被采纳,临死时对他儿子说:“我活着不能让国君走正道,死也不能按礼数安排,你把我的遗体放在窗户下。”卫灵公前去吊唁,见了很奇怪,便问怎么回事。史鱼的儿子便将父亲临死前的话告诉给卫灵公。卫灵公听了惊愕地说:“这是寡人的过错呀!”之后,卫灵公很快重用了贤大夫遽伯玉,斥退小人弥子瑕。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说:“史鱼是个正直的人哪!政治清明时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时也像箭一样直。”“忠谏伏蒲”的成语也是说明史家人忠厚诚实敢讲真话的故事。西汉时期的鲁国人史丹,文帝时官驸马都尉,他忠于职守,敢于向汉文帝直谏。文帝病重时要更换太子,这可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岂可草率从事?史丹由于是亲近的臣子,能够进宫侍寝,探视疾病等到皇上独自躺着休息时,他直入文帝床前,伏在青蒲席上悲泣,言辞极为恳切,文帝终于接受了史丹的忠言,收回了成命,太子终于成了继承人。

从岳家庄史家人生活、生产的环境来看,过去许多年,大多数史家人的温饱都得不到解决,多少辈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着,与各种自然灾害斗争着,更没有条件接受文化教育,说不定还受恶霸的欺负,他们的心情不可到里,说话直来直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岳家庄史氏当村干部的人多。这是指抗日战争以来担任支书、村委一把手的。抗战以来担任过村主任的有史维德、史怀德、史聚会、史忠玺等四人。史维德老人担任村干部的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这是最难干的一个时期,日本鬼子入侵时气焰嚣张,无恶不作,杀人放火抢东西丧尽天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村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广大村民抗击日本鬼子,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既不能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强盗硬拼,又要与其积极斗争。日本鬼子稍不顺意就抓住维德老人非骂即打,百般凌辱,他在抗日战争中为了人民的利益吃尽了苦头。史怀德先生于1946 年至1957 年间任村党支部书记、农会主任、民政主任等职。这一时期正处于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时期,事情千头万绪,件件重要,样样难干,但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履职尽责。担任村干部时间最长的要数史聚会了。他从1966 年至1976 年担任村革委会主任,从1976 年至1991 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干部的时间长达26 年之久。在他任职期间,带领村民兴建了一所学校,极大地改变了办学条件;新建了礼堂一座,结束了村民们世世代代在露天看电影、看戏的历史。

岳家庄史氏阖族,不论在村内村外,将一如既往地继承祖德祖训,发扬优良传统,为家乡、为祖国建功立业!

史富泉

2019年2月31 日于北京小溪居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