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的季孙
三千多年以来的史料中提及了二个“季孙”的信息。
一是见于《左传》昭公元年至三十二年鲁昭公时期,即公元前542年前后的季孙。此季孙不是指某人,而是指姬姓分支的一个氏,后来简化为今天的季氏。
季孙氏属于以祖父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鲁庄公姬同的小弟弟姬季友平定了庆父之乱,其裔孙行父以他的名字命氏,称为季孙行父季孙氏世代在鲁国执政。姬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在执政时期,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戴,谥号季文子。为季氏得姓始祖。二是见于1008年成书的《广韵》,陈彭年认为“周文王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出广宗、河南二望,普官切六”。《广韵》是在毕公高去世2000多年以后,在没有史料依据的情况下,首次提出潘氏始祖是季孙。
史料中提及的这二个“季孙”,一个不是指某位具体的人,也就与潘氏始祖无任何关系。一个虽然明确指出“季孙”是潘氏始祖,却在此前2000多年中无法稽考。我们也就无法证明陈彭年所言的真实性。不仅如此,在《广韵》之前,林宝还在《元和姓纂》(812年成书)一书中,论述了潘氏起源。林宝认为:“潘。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后子伯季,食采于潘因氏焉,…”。林宝认为伯季是潘氏始祖,在此前的所有史料中同样也无法稽考。显然林宝所言的真实性同样也不高。
史料记载:
最早说“姬娃潘氏”的,见于成书于公元160年的《潜夫论》。
最早说潘氏始祖是毕公高之后裔的,是公元706年潘翔公的墓志铭。铭记:“昔我本系,始自文王之少子毕公,则有司徒匡周,大夫霸楚"。
最早说伯季是潘氏始祖,是812年成书的《元和姓纂》。
最早说季孙是潘氏始祖,是1008年成书的《广韵》。
最早被普遍写入清代时期“通天谱”的潘氏始祖,是讳荀,字季孙。
分析所有史料,慎重确定潘氏得姓始祖的名讳和得氏的来源,是潘氏源流文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以典籍在前的《元和姓纂》,认为伯季是潘氏始祖,势必会否定季孙是潘氏始祖。将会打破各地《潘氏族谱》已经约定俗成的态势。
当我们已知潘氏属姬姓,毕公高是始祖的父亲以后,依据约定俗成观念确认潘苟公,字季孙,为潘氏始祖当是最佳选择,只有这样才可以合情合理的,弥补被史册漏记的,潘氏始祖名讳。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