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宜阳县香鹿山镇上杨村《郭氏族谱》后记
上杨村郭氏自2020年3月5号开始创修家谱,在“编委”成员及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二年,终于落笔。
“寒冬过后春天,何时断过情缘。期待新谱在眼前,了却心头遗憾。创谱采编艰难,谁能有此同感?吾族自有热血男,再苦再累情愿。”回顾创修家谱的艰难历程,我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西江月·修谱难》,此乃我们这次创修家谱“编委”成员及族人们的真情实感。
上杨村郭氏家族没有老谱,祖茔龙脉佳穴风水宝地没有片石只字,世系难以捋顺,始迁族名讳无以稽考。现在创修族谱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我族人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在修谱之路上,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祖茔坟墓被平,我们请来风水先生,用金属探测器测出:祖茔共有四代墓穴,第一墓始迁祖一穴,第二代墓两穴。第三代墓四穴,第四代墓五穴,皆为双堂墓穴。
为寻根问祖,“编委”成员驾车翻山越岭,顶风冒雨,东西南北,四处查访,有喜有忧,现把查询到的信息记录如下,以供后人寻根问祖作为参考。
2021年2月16号,赴栾川。外调人员:武松、万杰、中利、站台、小灿。赴栾原因:2017年栾川县城有兄弟两人带一中年妇女来上杨村祖茔祭祖,告知家住栾川汽车站斜对门,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在栾川汽车站东门对门街道,顺利找到来上杨村祭祖的郭建春。获得信息:爷爷传其是宜阳人,并告知大致方位,早年被国民政府抓壮丁,后逃荒到栾川安家落户。上杨村“州”字辈二州第二子郭宝来,生于1907年,早年被国民政府抓壮丁后不知去向,根据世系及年龄核实,郭建春的爷爷正是郭宝来。
2月17日,第一站赴新安县北寨村。外调人员:武松、万杰、中利、站台。外调因由:据本族“松”字辈郭佐君讲,父亲在世时曾和新安县北寨村郭石头家续过家谱。接待人,郭石头的两个儿子。查其家谱、碑文,获得信息:北寨村先人是从山东迁到汝阳,又迁到北寨,没有外迁记载。郭石头儿子提供信息,新安县郭庄郭氏是一大姓,可去查询。
第二站:新安县郭庄。接待人:郭庄家谱主要参修人郭万年,现年65岁,退休教师。查其四大本家谱及碑文,获得信息:郭庄郭氏先世,山东高唐州人,后迁居偃师石桥镇。明洪武初始迁新安,录入家谱的人口2.7万余人。外迁200多个村庄,迁入宜阳县的有郭坪和盐镇,没有迁往宜阳县上杨村的记载。有外迁不详的记录。郭万年提供信息:新安县古路村郭氏有祠堂、碑文、家谱,可去查询。
第三站:新安县古路村。接待人:古路村原老支书,两任修谱理事,现年86岁的郭永聚,查其家谱、碑文获得信息:古路村先世明洪武二年迁于此600余载,族人遍布数省,四千余众。七支居住人口分布及支坟,外迁记录详尽,没有迁往宜阳县上杨村的信息。2月18号,赴宜阳县大雨淋郭家门,外调人员:武松、万杰、中利、站台。外调因由:据本族“松”字辈郭留柱讲,父亲告知上杨村和郭家门尚德尚贤有联系。
第一站:大雨淋郭家门。接待人:郭家门家谱参修人郭现斌(现年86岁,体建,思维清晰)、其侄郭水仓,郭现斌提供信息:此支系高桥郭氏外迁分支,该支和上杨村郭氏没有血缘关系,高桥郭氏外迁支系都是由樊村前杓柳村郭长水外调提供,可去查询。
第二站:樊村前杓柳村。接待人:郭长水、弟郭长宽。郭长水87岁,体建,思维清晰,郭长宽76岁,体建,思维敏捷。获得信息:为查询本族外迁人员,自己曾赴嵩县、栾川、龙门、山东各地,跑遍了20多个有关村寨。高桥没有迁往上杨村的记载,尚德尚贤均埋葬于小李坡老坟,有墓志。高桥郭氏有祠堂、碑文、家谱,为陕西汾阳一支。现有几十个外迁的仍查不到信息。郭长水提供信息:灵山有一支,听说和上杨村郭氏有联系,后来这支在无确切物证的情况下,和高桥郭氏糊里糊涂续上。
2月24号,赴灵山。外调人:武松、万杰、中利、站台。接待人:灵山社区12号楼郭大安和儿子郭二国。获得信息:郭大安是当年和高桥联系续谱的,当年也没找到确切物证,自己也没文化,续得糊里糊涂。据郭大安父辈讲,来上杨村上过坟,至于啥原因搬到赵堡镇长岭大队沙石坡村不清楚。沙石坡郭氏兄弟八个有一百余人,灵山兄弟五个有八十余人,只有他家和高桥续上,其他家都不愿意续。现在上杨村祖茔通过金属探测器探测到:第四代郭东洲长门一支有一墓穴后世不详,根据世系确定是沙石坡这一支。
2月25号,赴孟津平乐。外调人员:武松、万杰、中利、站台。外调因由:据本族“松”字辈郭中利讲,自己在平乐打过工,平乐镇平乐村大部分都姓郭,好多外迁郭氏都去平乐寻根。接待人:平乐村郭氏宗亲会会长郭向锋、组长郭长运。获得信息:平乐镇郭氏于洪武二年(1369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往平乐,为唐汾阳郡王郭子仪后裔,老谱新谱几十本。从平乐迁出的有八十多个分支,遍及海内外,没有查到外迁到宜阳上杨村的信息。
上杨村郭氏家谱“编委”一行五人,五天来历尽艰辛,东西南北跑了八个村庄,虽寻根问祖无果,但值得庆幸的是寻找到了两支失散的族人。栾川郭宝来一支已编续入谱;灵山郭大安一支有待后续。这次外出寻根,我们也被外村郭氏族人寻根问祖的精神所感动。北寨村郭石头不辞辛苦寻根问祖36年;新安郭庄为修谱成功人士捐款40余万元;樊村前杓柳村郭长水卖掉自己的羊历经十余年外调寻访;新安县古路村精英郭玉星捐资25万元修葺祠堂;孟津平乐老会长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编修成上千页家谱。和他们相比,我们的付出简直是不可一提。寻根问祖、思念先祖、数典敬祖、传承薪火、勉励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没有顽强的保宗延族的生命意识,没有对家族文化怀有坚不可摧的信仰和毅力,想修成一谱那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和情结。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基因寻祖已成为可能。相信我们上杨村郭氏后人一定能寻到族根。
本次编修上杨村郭氏宗谱,由于时间短,再加上编委成员的知识水平有限,在家谱的内容、格式及行文诸多方面肯定会有许多误差和疏漏,望后人发现后,在后续修谱中及时修改完善。
本次编修族谱,有河南锦秋文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编承印,在整个修谱过程中,和王珊珊编辑在长达一年多的资料搜集和内容整理的过程中,沟通都非常的顺利,后续由设计苏向飞负责整个族谱的编修工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整本族谱才得以顺利完成,非常感谢锦秋文谱的工作人员对郭氏族谱的辛勤付出!
最后,需要申明的是:“统一性和连续性”是姓氏家谱的特征,必须代代续修不辍,否则就失去了它的初衷。因此,希望所有此谱的后人,要秉承先祖遗志,继往开来,积极参与修谱。一般为三十年续谱一次,望能代代承传,不可怠忘。篡修族谱是利于今世而惠及后人的圣事,续修之功与篡修永垂不朽。
撰稿人:郭武松
2021年2月26日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