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老谱,世系断代如何修谱?



没有老谱,世系断代如何修谱

当今,国运昌盛,政通人和,交通发达,信息畅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安居乐业。这为编修家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民间修谱方兴未艾。但是由于历史朝代的更替、战争、动乱、灾害、瘟疫、国民受教育程度、政治经济地位不同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中国绝大数家庭没有家谱或家谱遭毁、丢失断代,这为寻根问祖编续家谱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面对没有家谱、世系断代给修谱带来的困难,一些姓氏宗族在编修家谱时,为了彰显门第,一味贪求“源远流长”,盲目逐远,无限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殊不知,寻根问祖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应当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欺骗。没有家谱或世系断代,但先祖世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尚未追溯清楚未登录。如果冒认他人先祖为自己的,真正的先祖就会被取而代之,这是对先祖的最大侮辱和不敬,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

我们上杨村郭氏家族没有老谱,族志“文革”时期也被毁,始迁祖是谁?何年何月从何处迁居于此?老祖坟被平,所葬五代先祖怎样的世系关系?这些今人都无人知晓。此乃自然的、社会的原因所致,非吾辈之所能也。我们不要为上述问题而争论不休,耗费精力,影响团结。我们应放眼现在和未来,把今天我们清楚的五代、六代、七代、八代世系做扎实,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前后承接的坚实平台。留下一本经得起考证的准确无误的家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没有老谱、世系断代,我们就创建新谱。世系断代,我们就以我们能记清楚的最早的先祖作谱始祖。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名人及平民百姓的家谱,都是从他们能记清楚的先祖写起,采取“小宗之法”创建家谱的。尤其以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和苏洵影响最为深远,在没有老谱的情况下,他们所创建的“欧苏谱例”一直沿用至今。

采用“小宗之法”修谱,不须受别支牵制,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自己的祖辈信息,通过走访、外调、查阅村史、县志、碑文、堂号等手段尽最大可能往上追溯,能上溯多少代是多少代,各分支皆以能追溯清楚的先祖为“谱始祖”。对于世系的确定,如果和外界续不上,那么本村的“始迁祖”即为一世,后辈世系依次自然排序。也可以根据村史、县志、史载人口迁移的信息、老一辈的传说推算世系。但这种推算世系的方法,必须广泛征求族人的意见,经“族委会”研究决,并在谱序中交代清楚,以免为后世的溯源寻根带来误导。对于当代族人的各种信息我们要确保百分之百的准确无误。要建立“家族人口档案卡”,统一印制,由“编委会”成员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以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资格证、荣誉证为依据,真实可靠地采集,登录每一位族人的信息。编写人物传记,要“族委会”成员商量确定立传人员名单,核实资料,客观公正记述,不加评述。家谱编写的主导思想、修谱原则、格式要与时俱进,用词造句要规范准确,内容要丰富多彩,图文并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人类基因的类型分布上,就可以直接追溯到家族的父系起源,而通过后代基因分析可以找出共同点,推出祖先的基因。不过,这是一项费时耗资的工作,根据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状况,很难为族人所接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项技术将成为没有老谱世系断代的姓氏家族,上溯祖源世系最准确而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的姓氏家族追溯寻根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稿人:郭武松

                             2020年10月23日于北京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