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更辰(1934~2000),旧中国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中共党员,复原军人。他没有上过一天学,深知没有文化之苦;父亲民国31年(1941)被活活饿死,幼年的心灵上就打上了同情穷苦人的烙印。他是新中国杨槐村义务兵第一人。尽管他旧社会家贫,没有文化,但他聪明、睿智,有能力、善交往。在部队,他认真学习军事、政治、文化,很受部队首长喜爱,不久就被安排当首长警卫员。复员后,他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那时候他主要宣传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大家风趣地送他绰号“矛家”。
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乐于助人: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使他组织油漆队进城干活有些收入,马上就想起弱势的孤寡老人,连续三年为全柳林乡的70多位五保老人连办3件好事、实事,给每位五保老人买暖脚壶、上衣和下衣布料。此事迹被《柳林镇志》和《郑州市城区地名志》载录。他看到本村常年多病的杨铁蛋家里盖成房再也没有钱买板安门了,就主动送去门板。铁蛋临终前交代儿子新会:“永远不要忘记恁更辰老爷是个好人!”他尊师重教,为本大队学校免费油漆门窗,每逢教师节总登门给教师们送去慰问品,学校敲锣打鼓给他送去“尊师重教”光荣匾。由于他事迹突出,被中共郑州市郊区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爱心粉条”送进养老院
杨利民,杨槐村第二村民组村民。21世纪初,租赁业使杨槐村经济快速发展,家家户户高楼大厦,种种原因使他仍然住着小平房。2011年他敢想敢干,豁出去了,经多方考察、筹措资金,在新密市曲梁乡承包几百亩地,种红薯、磨粉芡,做绿色粉条食品。由于老天不配合,当年基本是砸啦!2012年稍有起色,但是本钱依然没能赚回来,可尝过穷苦生活滋味的利民首先想起的是弱势的老年人。2月22日,从上午9时至下午2时,杨利民开车先后给金水区金秋益寿园老年公寓、金水区中心敬老院、二七区马寨老年康乐中心、中原区郑州晚晴山庄老年公寓等4家养老院送去2000多斤粉条。他还从23日起到2月5日,对获得过郑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市民或家属,可凭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证书到厂里免费领取10斤粉条。有人问他为啥那么做?杨利民说:“我的能力不大,但不能因善小就不为,如果有更多人行动起来,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这社会会变得更好啊!”
次日,记者 周广现、实习生 李帅 文 首席记者 杜小伟 (图)以《2000多斤“爱心粉条”送进养老院》为题在《大河报》C03版对杨利民的事迹予以报道(上图 ),河南电视台见报后即刻报道,社会上给予高度赞誉。
1951年,杨槐村家家户户捐献三五万元(相当于现在三五百元)不等,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买飞机大炮。
199年7月,杨槐村民每人捐资20元,计8万余元支持柳林乡中学建“综合楼”(办公、实验、学生宿舍)。
2008年5月16日汶川大地震,杨铁壮捐款10万元;
2009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村里广大观音菩萨信众踊跃捐款,重修老奶奶庙,理事会立《重建老奶奶庙功德碑》称颂之。2015年 村里拆迁改造之际,上级拨款百万元四建奶奶庙,翌年二月十九老奶奶生日来临之际,奶奶庙竣工落成,二十日请来佛教法师开光,广大信众踊跃捐款(详见奶奶庙章节)。
2012年1月,杨槐杨氏43(20)世杨龙(新法)捐资2万8千多元出版印刷杨文森主编的四修《杨氏族谱》。2013年村里《杨氏族谱》编委一行逢老祖宗老令公杨业诞辰1089周年,赴祖籍山西代县鹿蹄涧拜祖、归宗、入谱,2016年,四修《杨氏族谱》修定本——《杨氏宗谱》(杨家将裔怀业公支谱)出版之际,宗亲有志之士尊祖敬祖慷慨解囊捐款14.87万元,他们捐款尊祖敬祖、功德无量,可歌可颂。兹特将他们功德辑此,以便后人铭记;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