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之史,家之根。家谱中包含着“歌圣德、颂英贤、立家规、铭祖训、策后代的重要意义,因此,古往今来,很多家族对于家谱都格外重视,并且严格按照“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不成文规矩去续修家谱。
但续修家谱后,老家谱该尘归何处?
老家谱
多指的是从民国时期或清朝时期中编修并保存完好流传至今的老谱,谱书里面是古人用手写记录下的家谱内容。
老谱世系中所记载的最后一代人,他们已经过世了数年,而现今最年长的一世人也不在老谱中被记载了。
古代处理家谱的方式
在古代时,家中一代有新的家谱后,老家谱一律要销毁,销毁的方式在每家每户中都不一样,但部分家族的家谱是烧毁,而这种销毁方式在特殊时期时,展现的尤为更甚。
销毁家谱的原因
销毁的原因有客观、主观三点:
一、在编修新的家谱后,如果家中还存在有老家谱的话,两者容易被混淆。
二、避免两代家谱同时出现时,出现数据信息混淆的情况。
三、借着销毁的缘由,顺便隐去和修改老谱中不想让后人知晓的事情。
为了不想让后人知晓老谱的“黑历史”而销毁并不是揣测,就在我国的明清时期,针对家谱的“遮丑”,还出现了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他们会提前准备好没有姓氏的家谱作为工具,每每有人修谱时,“谱匠”在上面填上姓氏便成功完成“遮丑工作”。
在当今社会下,是不能使用古代的销毁方式的,因为老谱有着考证意义和保存价值,即使有了新谱的替代,但它仍不能被丢弃,反而比新谱更加贵重,更要细心的被保护、收藏起来,继续延续和传承下去。
家谱更因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自己不能收藏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捐赠到相关的文化部门或家谱编修机构锦秋文谱代为收藏。
作为一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书,让家谱传承后世,让子孙后辈将家族精神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肩负起的重任!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