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际
做有为之事,成有为青年,这是今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之一,在家谱的家训中也常被提到。
六月熏风,初夏已至,伴随着逐渐炎热天气,迎来的还有着高考的如期而至,十年寒窗苦读终为一搏,高考是包含着万千家庭的心血和高考学子们的学识积累的见证时刻,每盏在深夜中亮起的微弱明灯和课堂上老师孜孜不倦的考前押题,揭在此刻会实现和认证努力后的汗水是有成效的。
高考,不仅仅是人生终要度过的节点,同样是莘莘学子从而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途径之一,除努力之外,彼时都先要认可自己,要明确,自己生来就是高山非溪流,未来将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生来便是人杰而非草芥,只有先认可自己后才能坦然顺利的接受光明的未来。
除此之外,随着高考第一天上午的结束,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与此同时公开,总共8套试卷,从中能发现,高考的作文和家谱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八套试卷的作文选题分别是以理想,家国情怀,可为与有为,体育研究等方面的内容点进行切入,其中最令人有所感触的是《可为与有为》。
以《可为与有为》为题,不少人理解的是:“做有为之事,成可为青年,你,大有可为。”我在家谱中也见过相似的家训。
家训,别称是家诫、家范、庭训,在家谱中我们所指的是家族中的长辈对子孙和晚辈的训诰,家训是由家庭的产生后而逐渐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着每个家庭的不断壮大和完善,以及社会的发展,家训也逐渐变得丰富,家训不仅仅限与家族有所关联,跟社会制度也有所关联,家训中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到:国法和家法,是家庭中的治家之法和约束遵照国家之法的规矩,通常称作:“一家之法。”
家训作为约束和规训,对一个家庭中的风气和良好氛围的建设以及环境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促成作用。
而在历史上的,流传甚广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的《包拯家训》,不仅有着警示后人的意义对于此次作文选题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在家训中警示告诫着后代子孙,身为官人不得贪赃枉法,否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而在死后,也不得葬于包家的祖坟中;而针对不遵守其家训者,便不承认其为包氏后代子孙。包拯对此在嘱咐家中的家人,将其《家训》刻如磐石,竖立在堂屋的墙壁上,警示着后代后人不可为之事,但对于可为之事同样有着对应的联系。
不仅止于此,在历史的长河和画卷中,我国的革命先锋也对《可为与有为》的看法发表出自己的一番观点,在著名北大教授辜鸿铭之作《中国人的精神中》,辜鸿铭曾言作为中国人将终身致力于弘扬与传播中国人的温良的精神、力量,此即为可为。
而在陈独秀之子陈延年革命时期与众青年的激情发言中,明确指出青年循蹈于此,应努力中加以努力,在黑暗中向着光明为世界进而光明,为人类造之幸福,以青年自己创造青春之此家庭,青春之国家再到民族,大到人类与地球再上至宇宙,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此为,做有为之事,成有为青年。
伟人们的激情澎湃的发言其实也是另一种家规的呈现,对待我们后人给予极高的愿想,家族需要人才,需要力量,同此,国家也需要人才和力量,而如今的青少年便是下一代,他们是祖国的星星之火,点燃东方民族的志向,为中华而一搏,这便是,做有为之事,成有为青年。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