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从古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古籍书籍,不仅是接承了中华文化,家谱更是一个家族的起源、世系、家族中人物和家族事迹、迁徙等情况的记载。
中国人最重感情,重视家族是在众多国家中名列前茅的,而除了对于历史的影响,家谱也是影响家族人数最为多,影响力最广面的书籍之一。
在文献的中国姓氏有5662个,其中含有一些没有出现在文献中的罕见姓氏,但要说起影响力最为颇深的,必然还得数《孔子世家谱》,历时2500余年,传80世,不仅流传久远并且还有着极为严谨的装订格式,成为民间家谱中流传久远且最有信服力的家谱,令世人瞻仰且惊叹不已。
孔子被称为“圣人”,可见家谱在古代的地位,更是在汉代以前,家谱记录王室贵族,在某种意义上,家谱是只专属于贵族的专属和特权。而到汉朝是中国平民是最早有机会模仿贵族获得姓氏的人群,到后来平民弄家谱成普遍,堪称是奇迹。
早在古时,文字还没有出现时,古人便需要用相关的记录方式来记录家族的世系,追往夏威夷岛时期,贵族酋长会命岛上的专人来记录世系,普通平民不允许记录他们的世系,显然酋长和平民之间形成了截然分明的隔离线,在那时,普遍的记录方式还是以口语相传式来记录家谱。
而所在岛上的贵族身份酋长们在接受收到家谱的这些信息后常常会朗读、背诵传播、歌唱祖先们的家族世系,因为那时的人们普遍会以自己的出身为贵族门第为荣耀,自然将祖辈的世系背诵娴熟,还有一定是背诵祖先们的世系会使得他们感情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除夏威夷岛上的人们之外,中原贵族人士在此后也有自己的贵族谱系,尤其典型且流传广泛的非记录先秦各贵族世家《世本》,据悉此书在南宋后失传,期间有学者对此书进行过修补,书中记载《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即先秦时期有专职的史官,整理记录贵族世家的祖先谱系,能看出这是平民无法拥有的权力。
除此之外,久远的甲骨文时期中也有着著名“家谱的刻辞”,虽至今学术界对此仍存在质疑,但在甲骨文中的确发现了明确的记载现象,以及著名的商代名器“三句兵”铭文,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表明在那时摆脱了口语相传的家谱世系方式。
1. 后续发展到秦朝时,秦朝几近摧毁了前期的先秦所发展的贵族社会并肆意焚烧记载着先秦时期所储存和记载的各国几代以上贵族祖先史书,但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和汉朝社会儒学文化的渗入,大量平民开始模仿先秦贵族,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姓氏,使得家谱平民化成为可能,后续少部分的平民也因此学着建立自己的宗族和家谱,可以说的是,在汉朝,家谱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和崛起。
2.而最后到了唐末大乱的宋儒时期,使得平民化的时代再一次深入渗透,并在那时,社会风气鼓励平民模仿以往贵族,建立起家族的家庙和家谱,当时的社会风向是“公谱废,私谱兴”,所谓的私谱,便是平民所模仿贵族而建造的家谱,这也是发展到千年历史的如今我们也理解的所谓家谱了。
所以,人们如今现在所能见到的家谱,说到底还得感谢在宋儒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当时人们的“大肆模仿”,两项条件缺一不可,才有了如今的“国宝级遗产图籍”家谱,家谱依托着这两项条件相辅相成,才有了家谱从贵族走向平民百姓的发展历程。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