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堂号以及来源



范阳堂

郡望堂号。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22)改涿郡而置,领辖八县,在今河北涿县及北市昌平、房山一带,治所涿县(今河北涿州)。

专经堂 卢植(139-192),字子幹,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官至北中郎将、尚书。据《后汉书·卢植传》载“(植)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马融设绛纱帐于讲坛,帐后设女乐。植不为声色所分心,专心听讲,几年从未视女乐一眼。“专经堂”即代指卢植专心听讲经学之意。

楷模堂

参见“专经堂”注解。东汉建安中,曹操北讨柳城,过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后汉书·卢植传》)故卢氏后裔遂以“楷模”为堂号赞美传颂卢植。

考礼堂

卢辩,字景宣,北魏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州)人。“辩少好学,博通经籍,举秀才,为太学博士”。随孝武帝入关中,为太常卿、太子少傅,封范阳公。曾著《大戴礼记解诂》,“以大戴礼未有解诂,辩乃注之”(《周书·卢辩传》)。卢氏族人是以“考礼堂”为堂号,纪念卢辩考证《礼记》之功。

君德堂

卢楚(?-618),隋范阳涿郡(今河北州县)人。隋大业间为尚书右司郎。炀帝卒,越王杨侗称帝,楚为内使令,因与元文都设计杀王世充事泄而遇害。帝闻之赞曰:"楚有君德之正。”后人遂取“君德”为堂号以纪念卢楚。

显承堂 卢如金(653-713),名铁。唐云霄(今属福建)人,祖籍范阳,后徙光州固始。高宗总章二年(669)随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闽粤。垂拱二年(686)建制漳州(今属福建),如金晋为章司户参军,率族于漳州及闽南各地开基。建村立屯垦植,推广中原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开发经济,为闽南开发立下功劳。后裔以“显承”为堂号,意在彰显先祖卢如金将军之功绩,激励后人继承与发扬先祖的拼搏精神。今福建漳州天宝镇卢桥头村卢氏宗祠的堂号即为“显承堂金瓯堂 卢从愿(668-737),字子龚,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唐名臣。弱冠举明经,又应制举。历仕右拾遗、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据《夜航船》载,唐玄宗卜相,将可仕相者名纳于金瓯(即金瓶)之中,问太子:“此宰相名,若谓谁?"太子曰:“非崔林、卢从愿乎?"

上曰:“然。”故史称从愿为“金瓯相"。“金瓯堂”亦由此得名。

夺锦堂/夺标堂

卢肇,字子发,唐宜春文标乡(今属分宜)人。会昌三年(843)状元及第,先后官歙州、宣州、池州、吉州等地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为人称道。家乡太守待人颇为势利,闻肇考取状元后,一反常态,匆忙赶到城郊迎接。时正值端阳佳节,太守固请肇同赴参观龙舟竞渡活动。肇不由感慨人情世故反差之巨,即赋诗:“向道是龙人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卢肇《竞渡诗》)“夺锦堂”由此得名。与此相关的堂号还有“夺标堂"。得闲堂 卢孝标,字孝孙,号玉溪,福州(今属福建)人,南宋理学家。精通经史之学,授翰林博士。为父守墓三年,事毕于福州北园山下筑玉溪草亭,讲学著书,命名“讲述堂”。学者尊称其为“玉溪先生”。著有《玉溪文集》、《得闲堂集》,“得闲堂”即由其所著书名而命名。讲述堂 来源一:参见“得闲堂”注解,源自卢孝标讲学著书之所。来源二:卢一诚,字诚之,号溪南,福清(今属福建)人,明理学家。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晋南京户部郎中,寻知潮州。为官清廉,晚年归隐,读书于先贤石室。著有《四书讲述》,行世后影响甚远(事详见《闽书》)。卢氏后人亦以卢一诚著书“讲述”为堂号。

抱经堂

卢文绍,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抱经,清浙江余姚人。乾隆前期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好校书,精汉学,辞官后主讲江浙各书院,人称“抱经先生”。著有《抱经堂集》三十四卷,收录其书斋“抱经堂”所藏书数万卷。后人遂以文绍书斋之名“抱经堂”为家族堂号。瑞柳堂 江苏泗阳卢氏家族,该族始祖卢照藜,字逢乙,一字闻阁,唐初人,世居江苏淮安府桃源县永兴庄。明初,传至三十一世孙卢嘉、卢垚、卢森、卢磊、卢扬,族启五房。除二房卢毒迁山东,余四房仍分居永兴上、下两庄。据三世祖卢海孺撰《[江苏泗阳]卢氏支谱》谱序载:自古卢氏共居永兴山庄,东西相去六里有余,合族先祖皆藏修于此。四围植杨柳,纵无千株,尚有八百,而诲孺先祖读书之处,因名谓之曰"瑞柳山房,,复名为之日·瑞柳堂'。"“瑞柳堂”故此而来。

  卢氏堂号还有:丹桂堂、德馨堂、棣鄂堂、敦本堂、敦伦堂、敦五堂、光裕堂、怀德堂、积庆堂、嘉会堂、介祉堂、旌义堂、敬承堂、敬睦堂、敬义堂、聚兴祠、培元堂、善庆堂、世德堂、寿春堂、树庆堂、思孝堂、肃雍堂、雅俗堂、荥阳堂、忠孝堂等。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