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氏正恒公传



正恒公传

  公讳正恒,字端一,号猗园。小时候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作文精深,疾速书写的时候,就像宿构(宿构:泛指一种对于作文的积累不够而对文章进行“模板”式类似“套作”的行文方式。说的普通一点就是给出一个写作文的模子,无论你出什么文章,我都能以不变应万变,把文章的题目、重点、论点一一插入这模子的空中,完成文章。)那样,以前科举考试在一军之中夺冠,又仰慕顾亭林(指顾炎武:本名顾绛,字忠清、宁人,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千灯镇人,清学开创者,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其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经史百家及音韵训诂之学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传青主之为人,这样说道:“人人均可教之材,处处均施教之地,负薪挂角(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古人曾经使用这种方法,又何必有士农之分。”曾经率领子弟耕耘,在地垄间休息的时候就拿出诗书朗读。一边读,一边解释,读累了就耕耘,耕耘累了又开始读书,这都是常见的事。又在济水的北面修筑房舍,莳榆枣桑,掺杂在房舍之间,又把绿竹放置在笔墨书籍之间。但凡水的北面,田地的旁径,竹林之间的小道,离水稍远的岸上平地,都是其聚徒讲学的地方。给他的园林自署名字叫猗园,就以此为号,别人也都以“猗园”称呼他。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那一年的贡生,历官棲霞、泗水、新城、章丘县教谕(教谕:“正式教师”之意,宋代开始设置,负责教育生员;教导。),阳信、朝城、高苑、德平各县训导。所到的地方,无不聚徒教诲以性理之学,一时讲学之风传遍山左,后以老致仕(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回归老家的箱子,都是讲学著录及课生制艺(制艺:亦作制义,古代在考试时作的文章。)。其孙献书想要给予他,手民公笑着说:“这是次要(末:次要)的,怎么能说这是不幸呢?”枣梨(指雕版印刷)为后,有读公制艺书之举荐于乡,这是公不想以文学显著,而文学已经显著于当时了。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