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氏族谱中记载的长龄公列传



綦氏族谱中记载的长龄公列传

公讳长龄,字毓眉,康熙庚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那一年的贡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受母林孺人训诫,诚笃宽厚,博雅超过一般人,为文精深。尊崇欧阳修治经,以宋儒理学为宗,称为学贵致用。士子穿戴冠服,终日以文墨相角逐。(长龄)公虽雅,不喜欢以文学著而为文。每到壮丽奇诡之处,多寓先贤的微言奥义,所以每作一篇文章,乡里往往传抄。公幼补博士弟子员中,及至到了服冠之年,食廪气。两次被乡里举荐,然而却没有考取(售:考取。)公淡然处之,常在家里设教,专心攻读朱(指朱熹,尊称朱子,又称紫阳先生、朱文公,字元晦、仲晦,南宋徽州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他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开创了紫阳学派。他还在建阳云谷“晦庵”草堂讲学,并校订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陆(指陆九渊,号象山,字子静,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存斋先生,被后人称为“陆子”。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在“金溪三陆”中最负盛名,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理学家朱熹并称为“朱陆”,是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鼻祖。陆九渊出生于一个传统世家之中,其家族拥有深厚的学术、礼教传统。他自幼聪明好学,具有成为一名哲学家的天赋和条件。其自学成才,将儒家孟子的思想和佛教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经其弟子傅子云、傅梦泉、邓约礼、杨简等人的发挥,元代赵偕、祝蕃、李存等的继承和明代陈献章、湛若水的发展,经王守仁集大成,形成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成为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影响极大,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异同,以王阳明(王阳明:即王守仁,字伯安,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作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后又起兵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去世后谥文成,故后人称其为王文成公,万历年间得以从祀于孔庙。)的学说相互佐证,一时之间研究理学的人多从其游,

后以城居较为狭窄,建宅第于治北。济水的北面(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是綦家村,奉养老母林孺人,以节孝奉旨在里第第一堂建坊,慈孝流传家范。子六人,长存恒,邑增生;次元恒;三守恒,世代以儒学为业;四正恒,那一年的贡生,在棲霞、泗水、新泰、章丘县做教育(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一系列课程,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职业技能等。)

  邑阳朝城、高苑、德平县训导(训导:学官名。 明清府、州、县儒学的辅助教职。);五信恒;六忠恒,务农;孙子有九人,大多在当时比较知名。沣,守恒公之子,尤其能够克绍祖先的基业,以理学名家由孝廉赐翰林院检讨(翰林院检讨:官名,掌修国史,唐宋均曾设置,位次编修。明清属翰林院,从七品,常以三甲进士出身之庶吉士留馆者担任。)曾孙亦有当时知名的。呜呼!公之书香累代,继继绳绳于无穷,人称其这是仁德的福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