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家为本,家以谱为系。国有史,邑有志,家有谱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特色也。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可辩枝系、昭亲睦、别长幼。是故,凡家修谱,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吃水不忘源头,望木而思根本,家有谱,犹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也。
邵氏一脉乃黄帝之后,文王之裔。始祖姬爽,系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谥号康公。因采邑于召,故以邑为姓,史称召公或召伯,为中华邵氏(召氏后商加邑为“邵”)之始祖。召公寅官至太保,位列三公,先后辅佐文、武、成、康四代周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
我邵氏永吉公一支原居山东省齐河县马寨村,世代务农。齐河紧靠黄河北岸,地势低洼,史载,清末黄水频泛,光绪9(1883)黄河在齐河一带,年竟决口5次,百姓淹死、饿死无数。永吉公一家幸得先祖庇佑,尚无人员流失,惟家族人众,难在原籍悉数生存。是时,永吉公三子廷贵公及五子廷标公均已先在安徽宿州谋生。遂议决,永吉公及长房廷祥公留住原籍,永吉公夫人携二、三、四、五房等十余口迁徙至宿州落户,距今已130余年。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寻根溯源,敬祖穆宗,修谱立传,永不忘本,乃人之本性。古人有云,谱应一世一小修,两世一大修,三世不修,则视为不孝(一世约30年)。想我邵氏永吉公支由鲁迁皖一世起,现已繁衍八世,近五百人,可谓枝繁叶茂。然时至今日尚未修谱,致昭穆不分,世系紊乱,更不知根在何处,先祖何人,实有愧祖先庇佑之德也。究其缘由,既有贫穷、灾难、战争、动乱等历史原因,亦有我族后人怠惰之责也。当此中华盛世,正是修谱之时。今有吾弟子敬,原任宿州市捅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之职,自2004年退休后,常怀先祖之德,热心家族事业,钻研家谱文化,六赴鲁地原籍考查,并在子玉弟及庆芳、庆源、庆堂、庆侠、庆仲、庆霞、邵卡、余良等侄、孙辈的帮助下,历经十年努力,撰修完成邵氏永吉公支首部家谱。从此昭穆有分,长幼有序,支派各别,俾后子孙按支考查而知同出于一源也,可谓功莫大焉,善莫大焉。是为序。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