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苏氏三祖宅



北墩始祖东振公、六世祖则煌公、八世祖邦周公,在明清时期分别建造了三座祖宅,这对于北墩苏氏能在北墩扎根立基,脉衍百支千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明末年间,古田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东振公在古田县城生活的根基本来就不深,生活越发困难。所以东振公决定让儿子与最小的孙子子缙继续留在县城,自己带着长孙震台(讳子经)与次孙震龙(讳子綸)迁徙四十五都的北墩重新开基立业。

东振公在北墩的“落堂厝”是在北墩旧村的中心位置,俗叫“胡瓶垅”的地方。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两层半,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北墩苏氏族人在该“落堂厝”居住了近四百年,直至本世纪初该房才倒塌,现留一片空坪。东振公在北墩购置房产与田产,是北墩苏氏在北墩能安家立业,继续发展的根基。

继续留在北墩定居生活发展的实际上只有震龙公的后裔,震台公带着其子


孙回籍县城生活去了。震龙公的儿孙都是单传,但其曾孙有六个。次曾孙则煌公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到曲斗村又新建了一栋房子,其支脉迁居曲斗。这是北墩苏氏建造的第二栋祖宅。曲斗苏氏在这栋祖宅里整整生活居住了200多年,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栋房子才倒塌。

曲斗村的这座祖宅是块风水宝地,曲斗村的苏氏仅是六世二房的一支脉,但


在人丁发展数已经超过仍在北墩主村生活发展的长房、三房、季房的人丁数。这得归功于当年则煌公做出的迁居曲斗,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建造新屋的英明决策。

北墩苏氏在明清时期建造的第三栋祖宅就是由六世季房统三公之孙邦周公于清道光十五年建造的“一座肆扇叁间,前后厅,前后书院、前后天井,四周有墙”的

新房。该房也建在北墩主村俗名叫“下厝仔”的地方,在“落堂厝”的东面,仅隔一条小路。该祖宅至今也有180多年了,现还有其后裔居住。

据现有资料来看,东振公迁徙到北墩开荒种地、创业安家,生活是极其艰难清苦的,苏氏族人好几代人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到了八世,有了较大的改观。邦周公是清时期北墩苏氏唯一朝廷任命的正式官员,即“钦赐正八品”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如是武官的话,为千总,相当于现代的县武装部部长。邦周公当官为北墩苏氏族人也增了光,他的父亲德若公被例赠正八品,三位苏氏族人被授乡饮耆宾。邦周公不仅新盖了房子,而且在新建房之前即道光十三年组织族人重修了东振公的墓,建造了北墩村水碓,修建了北墩的城隍庙。

那时,邦周公不仅当官,而且有钱。从现有留下的当时他向他人买田产、买山产的契约,将钱出借给他人的字据,以及他为其三个儿子分家时的《阄书》中所列的房产、田产、山地产的数量与规模及留下的祀田等,都足以说明邦周公当时已经富甲一方了。

邦周公卒时已经80多岁,也是当时的长寿之星。

北墩苏氏后裔子孙追思东振公、则煌公、邦周公。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