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这本《白居易家谱》并不是完整的白居易家谱,只是记录白居易四十九代裔孙应天、应章二公迁居淮阳后重修接续的版本,归属于《白居易家谱》(洛阳卷)白碛支系,暂且称为《白居易家谱》(淮阳卷),期许合谱时一并收录《白居易家谱》(洛阳卷)总谱中。
提起编著这本家谱就要从我的经历说起,我于一九七九年七月出生于陈楚故城(今周口市淮阳县)书香世家。
我的故乡淮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伏羲氏都宛丘,神农氏继都陈。西周封陈国,筑陈城。春秋大教育家孔子三次来陈。东周战国初,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楚灭陈,以陈为县。《史记·楚世家》“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吾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败,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楚顷襄王被秦打败,逃至陈城,把陈城作为楚都达38年。顷襄王对陈城倍加修筑以防外来侵略。这就是陈楚故城的由来。
自陈楚故城向北十多华里就是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即徐庄村,那是一个沟壑峻岭的地方。出生时那里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娱乐的一切。除了寒风的呜咽,鸟的哀鸣,狼狗的嗥叫,就剩下几本父亲从校园里带来的文学书籍和那些被学生翻烂和圈圈点点的教科书。我和会堂、春堂两个哥哥、姐姐水银与父亲母亲一同就蜗居在白家老宅中一个几平方米大的土墙茅草屋中,在那盏极为昏暗的油灯下,父母教诲我们几个慢慢长大。
儿时伯父同领公常常背我到村北临蔡河大堤上转悠。堤岸杨树矗立成行,泡桐交织其中,树下黄花菜等植物密布夹杂;花开时节,蜂蝶起舞,五彩斑斓,香溢四野;日落夕夏,蛙蝉齐鸣,吟歌不止;堤下芦苇茂密紧伏河岸,河内鱼虾水虫竞相挥舞,鸬鹚结群戏水,渔民泛舟穿行,不时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引人而至。顺大堤一路向西可达“望乡台”和“洛神庙”一带玩耍,甚是有趣,如今思之,回味无穷。
登高望乡台村景一览无余,东望我村被三水环绕,绿树成荫,百花斗艳;西眺临蔡河蜿蜒数百里婉若神龙游至洛河川流不息;北瞰千亩良田阶梯成型肥沃无比;南观青砖红瓦百家村居院落错落有致,袅袅炊烟不时飘至云端,排排白鹭翱翔蓝天。易先生有云此(白居易后裔村)处乃陈州城北龙脉之地焉。
那时,我就听闻先辈们口口相传有关先祖白居易及根在河洛的故事,从此对先祖白居易及洛阳山河草木就充满了浓浓感情。带着这份厚重的情感我读完了高中,闲暇时开始翻阅先祖白居易诗篇及资料,进而了解一些这个生在大唐、延续千年至今的伟大家族文化。
一九九九年九月,我就读郑州大学法学院,在选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中,读到唐代法律思想史,对白居易的法律思想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白居易一生曾长期从事司法实践工作,官场的沉浮,贫苦人民在法律上的无助,使他对唐代的律令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法律思想。比如“刑礼道迭相为用”的思想,主张刑与礼应交替作为统治的主要手段,把“法”上升到与“德”相同甚至更高的地位,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更是依靠德教端家风正国风的再次延兴。再比如他提出“悬法学为上科”,提高法学地位,多培养法律人才,以解决“朝廷轻法学,贱法吏”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朋党倾轧和宦官专权的局面。发展到今天就是国家法律职业考试的模式。诸如此尤为使人称颂的是,他在法律思想方面的论述丰富而精辟,许多言论是发前人所未发。可以说,这些法律思想对于中国法制的发展,特别是唐朝律令的发展,许多都借鉴了白居易的思想,其影响力遍及整个封建法律的历史。因此,先祖白居易仕至刑部尚书(如今司法部长兼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可谓实至名归。基于此,更加激发了我学习先祖白居易文化的动力。
二00二年七月,我进入法院工作,闲暇时抽出时间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有关先祖白居易的资料,断断续续过了三年,期间我曾数次到河洛香山白园拜谒先祖白居易,但未联系上河洛族人,寻根未果。
二00五年八月,父亲因意外去世,给我带来了沉重打击。处理完父亲后事,我郁郁寡欢辞去了法院的工作,带着母亲给我的七百元钱到国际大都市上海求生存。在上海工作期间,遇到难事便常常如“江州司马青衫湿”般落泪,仍不忘承先祖“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之志。
二0一0年初,我回郑进入河南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业余时间我仍不忘先辈嘱托,研究传播先祖白居易文化及到河洛寻根归宗一事。六月份我在互联网上查阅先祖资料时无意看到“国际白居易研究中心”网页,便电话联系负责人白居易51代裔孙白剑宗贤(洛阳白居易后裔理事会第二任理事长),得知白剑宗贤正在渭南忙于白氏陵园修复的一事。到十月份我被单位抽调到偃师市做破产改制工作,一天下午突然接到白剑理事长电话,诚邀我夜间赴洛,我按照计划行程,八点多到了洛阳,简单吃了点晚餐。便与他会见,可谓相见恨晚,聆听他滔滔不绝的家族史介绍,同时参观了他收藏的先祖珍宝资料,回来时受赠了一些书籍,次日因工作原因我匆匆忙忙回了郑州。此次洛阳之行我当作了真正意义上的寻根之旅,也算了却了几代先人多年的心愿,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逐步协助白剑理事长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族事务工作。
二0一0年年末,我接到白剑理事长电话,再次邀我赴洛阳,结识了洛阳白居易52代裔孙白坤堂宗贤,彼此格外亲切,畅聊亲情家史。再次让我从心里找到了河洛的根。后来因洛阳白坤堂宗贤与我父亲年龄经历相仿,又一生从事教育,二00一年退休后专职研究先祖白居易文化,备受我尊敬,为了区别我俩二人称谓,他简称大坤堂,我曰小坤堂,河洛后裔尽知也。到二0一二年坤堂宗贤出版《解读白居易》,我出资鼎力支持并担任法律顾问,旨在于为先祖正名,驳斥南京大学某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的不实之词,还原一个真实的先祖白居易。此后,他又出版了一系列先祖著作,如《再读白居易》、《白居易的洛阳缘》、《白居易的心路历程》等,我每本都仔细研读学习,很有受益。
自二0一一年起,我开始参加洛阳举办的清明白居易祭祖、宗亲联谊活动,期间又认识了洛阳白居易研究会白振修会长、白高来副会长、灵坤、文委等洛阳及省内国内海外宗亲及白居易研究专家和政府要人。其中白高来宗贤系白居易53代裔孙,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部队和地方事业单位从事政治工作,二00二年退休后专心研究先祖白居易文化,出版了《白居易与洛阳》、《白居易洛中诗文编年集》、《白居易洛阳诗文精粹》、《千古白居易》等著作,与他们每次见面都得了教益。
二0一四年五月,“中国白氏宗亲会”换届,洛阳白居易研究会白振修会长被选为会长,经过多次接触和沟通,我受托担任该会办公室主任,协助他做了一些祭祖会议筹备和宗亲联谊工作,奔波于郑州和洛阳之间,为白居易文化传播和传承不负吾心尽了一份力。而后,又受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白新治会长之托,担任该会副会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白东升副会长兼白姓委员会会长之托,担任该会秘书长。协助两位位会长开展宗亲联谊、新郑白居易文化园建设、白居易文化园布展方案研讨、来访宗亲接待等工作,做好服务。因重任在身,我放弃了业务之外的所有爱好,工作之余就全身心投入白居易文化研习和工作之中,同时我断断续续开始收藏大量国内外白居易研究著作和资料,特将先祖所著《续座右铭》、《与元九书》等佳作置于书案常常翻阅,学习领悟修心而简行,经过多年的学习,对先祖白居易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白居易一些会议上,敢于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编著了一些文章,并得到认可。在而后的工作中,我秉持先祖“唯歌生民病”遗志奉献社会,发挥无私精神服务家族,得到了几位会长及宗亲们高度评价。因此,与我联系的宗亲也蜂拥而至,有幸认识了众多白氏宗亲。
二0一六年初,白凌阁、白东升两位宗贤主编的《白居易家谱》(新郑卷)撰稿期间,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白新治会长担任编委会主任,诚邀我担任编委会副主任,通过接触了解学习谱牒文化有所收获和感触。
沧桑岁月渐逝,我遇不惑之际。翻阅族谱世系,尽知我辈族兄二十余人。父亲常常教导说:“灿堂、迎堂、君堂三人在修身、齐家、立业诸方面最为显著,堪称典范,应多向他们学习”,如今我仍铭记于心。近年夜深咏诗礼频频入梦,聆听先祖乐天训育。身为白氏子孙,时至今日功名利禄未取,痛心自愧先人,故十载我未归乡里,虽漂泊异乡但承传祖训断不敢怠之。
数年前先辈族人让母亲捎来旧谱命我收藏并编修,我虽才疏学浅但不敢推脱此托,暗暗下定决心,争取早日完成续谱之事。加之父亲每每托梦与我,说:“其在香山追随先祖左右,尽大孝之道;其虽得先祖赞誉,又能饮酒赋诗寄情伊水,仍常思族人;嘱我刻苦学文立业,亲近族人,承传祖训;若有余力,应将平生所见所闻所感涉及族人之事编撰成文以遗后人。”念此我时常涕泪俱下,夜不能寐。再次激发了我完善这本《白居易家谱》的信心。
自二0一六以来,我与银堂、金堂、杰堂、会堂、春堂诸位兄长,及五十三代裔孙金川、金宣、金岭等族人挤出时间开始梳理汇总史志、文献、河洛白居易古谱资料及家族遗迹等,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又几经易稿,终于完成了众族人之托。为使这本《白居易家谱》早日面世,今天大家又托我作后记,以传承先祖文化遗产。
再次感谢为之付出劳作的诸位宗贤和专家学者等。家谱中失妥之处,敬请斧正之。
谨此,以为后记。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