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秋文谱|元宵节的由来、起源、习俗!



元宵节,又被称作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元宵节也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


元宵节起源和发展

元宵节,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习俗。在古代,开灯祈福,是古人点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开灯祈福在古代从正月十四日就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原,由于佛教有着正月十五点灯敬佛,观佛舍利的行为,于是皇帝就命令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并且令平民也挂起灯笼。

南北朝时期,元宵节燃灯已经成为习惯。

隋唐时期,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然成为盛大的庆祝节日。《隋书》记载:“每正月望夜,满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宋朝时期,元宵节已经盛极一时。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会有燃灯活动。


明朝的元宵节持续时间更长,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整整十天,都是歌舞升平,百姓齐乐的状况。


元宵节的来历

佛教传入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一般认为汉明帝时期,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里皇宫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此习俗就延续了下来。

火把节

据说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来年丰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卢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的高举火把在田头或者晒谷场跳舞。

道教三元说

也有人认为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是由于道教的陈规,三元配三官:上元天宫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宫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故此正月十五又被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扩展的。

吃元宵

“元宵”也有作为食品的说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朝时期,民间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叫做“浮元子”,后来才被叫做“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就是汤圆,但汤圆和元宵的做法和口感都是不同的食物。

闹花灯

花灯,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在元宵节这天,人们纷纷在家门口上挂上灯笼。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每到正月十五晚上,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人们争相出门观赏,好不热闹。

猜灯谜

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民俗文娱活动,从古代就已经存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烟火,在此期间, 有人把谜语写到了灯笼之上,让观赏之人猜,并且有的还会准备丰厚的奖品来作为猜对者的奖励。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始于魏晋、盛于唐,每逢元宵佳节或者是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


现今,元宵节仍是人们对于团圆、美好、幸福的美好寄托。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