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楼子赵《赵氏宗谱》自公元二零一二年壬辰年阴历三月十三日始,历时一年余,五易其稿,全书共八编六十三章八百页三十万字,经族内外有识之士共同努力,《赵氏宗谱》终于在二零一三年六月付梓成书。
编修《宗谱》是我多年来的心愿,直到退休后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这件事。虽然我门支迁出楼子赵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但我也有这个责任把编谱工作做好,这也正是楼子赵赵氏宗族多数人的愿望。
因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的动荡年代,祖宗所遗留的史料,主子多数已失传,对寻根问祖、世序排辈产生了许多困难。为此,我不能坐等观望,就主动邀请永字辈赵成州,又约见了永字辈赵永祥,宽字辈赵金全,书字辈赵建志、赵建业等人,商定编修赵氏宗谱事宜。
我做事,一旦认定,决不放弃,动笔修谱前,用四十三天的时间,自费驾车行程近两千公里,走遍六县八个乡镇二十多个自然村,坐谈走访一百五十余人次,在广泛征求族人意见的前提下,前后历时一载余又行了上万公里的路程,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修谱之路。
据永字辈赵永祥珍藏的赵氏主子考证,自始祖讳表字克端徙居楼子赵已逾六百多个春秋,经推算繁衍二十一代,至今未有一部系统的谱牒。本《宗谱》的修成,能为赵氏后代子孙怀念先祖,世序排辈,凝聚团结,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家族、和谐社会,遵守法律、孝敬父母、和睦兄妹、学习知识、乐于奉献,并发扬先祖们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建设美好的家园,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经考证核实,散居全国的6个省市12个县46个村的参与续谱的赵氏,均承认是从楼子赵迁徙他乡的,凡积极参与修谱登记的均已登录。
由于年代久远,赵氏族人散居范围较广,加之交通通讯的局限和其它种种原因,还有相当部分族人实在是无法取得联系,难免有疏漏之处。不管何种原因造成漏登的,以后还可续登。
赵永祥善管珍藏的赵氏始祖完整的世代主子,赵永群善管珍藏的手抄本赵氏二十五世排世《字谱》为这次编修宗谱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为《宗谱》成书捐助资金的赵中华、赵宏业、赵遂太等六十二人(详见名单);以及这次参与修谱工作的所有族人,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代表我族宗亲深表谢意!
在修谱始终,为使《赵氏宗谱》完善升华,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也得到了族外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时殿元、董振寅、甄丰瑞、王金殿、高景芳、刘进亭、李丰民,他们不顾年迈,两眼昏花,提供资料,协助修改文稿、撰序,推敲《宗谱》编排格式,善提合理化建议,给予了真诚的指导和精神上的鼓励。本《宗谱》的修成,我宗族人从内心深处对他们感谢不已。
经过几写几审的文稿,需要理顺修饰打印,女儿丽霞、小丽姐妹主动请缨,愿为修谱做出微薄贡献,她们利用工作之余,打印成册,助父成书,方便了我的写作,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编写楼子赵《赵氏宗谱》笔者深感才疏学浅,力不从心,加之资料难寻,族人居住分散,联系不畅,编写过程中曾有停搁之念。好在我们有一支团结自信的编纂队伍,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他们是赵成州、赵建志、赵建业、赵宏业、赵国祥、赵书义、赵天佑、赵志民、赵志远、赵江红、赵国顺、赵景超,特别是赵成州、赵建志、赵建业三位在修谱工作中,不顾年迈,不辞劳苦,多方联系,赵宏业积极参与筹划,做好后勤保障,这种忘我精神和奉献精神,对我有很大地鞭策和鼓励,坚定了我的思想,也促使了我继续编修《宗谱》工作的决心。《宗谱》的顺利成书凝聚了太多族人的付出和心血,《宗谱》是我们赵氏族人共同努力,共同书写的一本文献史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优于众士必忌之;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我的努力是为了让孝敬感动每个有良知的人,中华民族的孝道美德才能传承光大,社会才会安定,家庭才会和谐团结,人们才会幸福安康,族人才会满意,有宗可寻,不能忘祖,认宗归祖,孝敬有据,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
历史像长河,记载功与过。今日你说对,明日他说错,会说不会做,会做不会说。是功还是过,自有后人说。
《宗谱》虽已成书,难免有不足和失误之处,敬请行家斧正。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