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二十载,山东刘氏六次修谱提上日程



刘氏族谱序:

古人云:“史以记一国之盛衰,以前事为鉴,昭示千秋;志以记一州一县之延革、兴替、民生,以励后继醒来者;谱以记一家一族之变迁,补生卒、序世次、联宗亲、析源流,明繁衍之脉,以承先启后而报本追远,使后嗣知之世虽远而分脉昭然,人虽多名号不混,地虽远而亲疏可辨也。”

我山东范县刘氏一族,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明洪武二十二年秋奉旨东迁,同迁者范氏讳理者,两家谊属表亲,同迁山东范邑城里居住,两家和睦,各修房舍,刘氏居住范邑新城西大街,范居住小南门。共择林地,范邑西北距城二里一地两穴,相离不远,东为刘坟,西为范墓,同族共知,范刘坟为祖。

明景泰年间,人丁渐盛,又迁于范邑西南十五里姬家楼居住,数年后偶遭荒旱,贫苦难堪,本族三支逃奔白杨,族谱带去永无归还,前世之宗谱已轶矣。范邑西北二里旧茔三代先祖及迁姬家楼后村西北隅旧茔三代共计六代先祖失讳,由本族三支迁徙带去所致。现族谱所载以自字辈为首重新立祖。自莊公坟茔东迁三百米,立为祖茔,现自庄公至后十九代谱系清晰,无一漏缺。清兵入关,中原大乱,五世祖公德公后裔五人纷纷外迁:长支景福公迁徐楼村;二支景禄公迁岔楼村;三支景祯公、四支景祥公迁居瓦屋村;五支景会公迁居旧城。自科公坟茔无传,其后世子孙景道公迁后皇庙;景义公、景素公迁下堤姬楼。公坦公嗣孙大善公迁南张庄。景隆公部分子孙迁下堤姬楼。景法公迁榆林头。景初公迁张青营。各自立祖。

刘氏族谱已续修五次,从现存资料得知,原族谱体例单一,属记账式叙述,族人查找不便,难辨亲疏。为改变这一状况,作一体例完整的族谱,余查阅文献典籍,借阅大姓谱牒,吸取所长。一九九七年秋,以《刘氏族谱》为基础,以欧阳式序谱方式为例,即谱图之法,断之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此法,记录人的世系及旁支分支以表格图式进行表述,每五世为一图,第二图六世至十世,以下类推,至现存者为止。自费刊印数十套,由兆伦公后裔各支收藏,曰“敦睦堂”藏本。该套《刘氏族谱》已送中华家谱馆收藏。

二〇一七年秋,十一世裔孙凤宽,十三世裔孙经通倡议续修族谱,距上次续修已过二十年。二〇一八年底,以“敦睦堂”藏本《刘氏族谱》为基础,制作两套样册,送同族经洲、振献、振泰、清木审阅,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二〇一九年初,由倡议人报村长清民同意,成立领导小组及各分支续谱组织,以便提供一九九七年以来出生及前漏续族人资料信息。

这个版本的《刘氏族谱》在欧阳式五世一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宝塔式世系图,成为前系后表的表述方式,是族谱中的首创,使族人查阅方便,亲疏易辨。经振献与族人商定,此次续修族谱,复续二十字纲:诗书礼义善,文运贻泽恭,承弘敦贞尚,昭绪庆繁升。

古人云:“谱牒身之本也”。敦亲睦族,凝聚血亲,聚其骨肉以系其心。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绵延家风,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是为序!

十五世裔孙玉鼎 沐手撰书

六修族谱序:

家族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有史方知朝代之更替,国家之强弱,民众之贫富。族有谱方知本人之氏系,先人之贤达,家庭之荣辱,人丁之繁衍,故修史续谱乃国家宗祖之要事,务必慎重务实。

我祖于明洪武二十二年九月第五次移民时与表亲范理一同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山东曹州府范邑城里西大街居住,两家和睦,各修房舍,同择林地,城西北二里一地两穴,东为刘坟西为范墓,两族共知范刘坟也。至景泰年间人丁渐盛,我祖带领族人迁范邑西南十五里姬家楼至今已六百余年矣。

据传我族谱初创于明末,清乾隆年间进行第二次续谱,数年间偶遭荒旱,贫苦难堪,本族三支携家奔白杨,族谱带去永无归还。因年代久远祖谱已轶,后世子孙起名随意,造成混乱,至光绪三十年由裔孙经常、丕献、衍绪遍约族人,细查前代,对汇分谱,加工数月,因前谱已失,谨继先代“自”字为首,以原有辈次添数字成二十字谱:“自养兴公景,大汉兆希凤,丕经衍玉振,清明高步登。”为后代子纲,按字起名,辈次清晰,此为第三次重新修续族谱,后世以此为本进行下续。为防止族谱再失,于民国九年由裔孙衍祥勒卧碑一座立于汉明公墓前,纂刻先祖移民经过及后辈衍续情况于碑上,至民国三十五年,由裔孙衍谦公,丕荣公监修,裔孙凤环、丕谦执笔再次修谱,复续十字纲“永常宗德在,云广龙现成”此为第四次续谱。至公元一九九七年由裔孙丕钦、丕祥倡议,清斋主持、由衍合、凤伦进行第五次修续。又续十字纲“潮到华州田,福享建乐春”。至今已有二十二年。由裔孙玉鼎自备资,耗时两年,走访我刘姓各村镇,遍阅典籍,校勘错误,排除疑难,确查祖坟,详拍墓碑,祖茔卫星定位,修补各支系名人要事及我族之大事,行程万里耗资万元,弥补族谱缺失条款,首创前世后表,一支一单元的序谱方法,增加缺项十几款,并再续子纲二十字“诗书礼义善,文运贻泽恭,承弘敦贞尚,昭绪庆繁升”,使族谱日臻完善,并刊印成册,各支系分别保存,以备后人查阅。

  是为序!
 十六世裔孙 振献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