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们参与家族活动的极大热情,根源于彼此之间长期缺乏联系和交流的“饥渴”。自元朝末年我们的祖先兄弟三人从陕西迁徙至唐河西北的党老庄、十八里党一带定居生活以来,至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三翁堂”家族也繁衍生息二十多代,分支越来越多,居住地也越来越分散。上世纪下半叶,由于特定社会政治的原因,宗亲们相互联系走动的欲望被彻底打消。当今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为中华民族奏响了迅速崛起的美妙乐章,也为“三翁堂”后人提供了彼此相识的历史机遇。2012年初,我和长春在一起谈论党氏宗亲这一话题时,他说社旗县有个党荣合,是个企业家,正在组织人员对党氏“三翁堂”的有关历史资料和族谱情况进行整理,并且已经在唐河找到了能够佐证“三翁堂”祖先当时从陕西迁移而来的石碑,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荣合是搞企业的,率先研究三翁堂党氏后人的发展史,整理党氏家谱,说明他对祖先有眷恋之情,对寻根有急切之意。
这种强烈的寻根意识和愿望,不只是荣合一个人有,党氏“三翁堂”后人都有。多少年来,大家都在思考:我们的祖先是谁?宗亲们都在哪里?弄清史实,需要拿出确凿凭据,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考证。这种事说起来很容易,真正要做起来,就有点难了。荣合及唐河其他宗亲知难而进,决心把这件事办好,一是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二是也能够为“三翁堂”后人做点公益。期间社旗县的党国安、党海、党肇源等积极参与。唐河县的党万树、党长玲、党中伟、党中荣、党元庆等,十八里党的党玉峰,党老庄的党建国、党朝海、党兰庆,党坡的党永德等宗亲们也争先恐后,热情给予支持帮助。方城县的党国兴,泌阳县的党书群、党兴怀,党书银、党家坡,桐柏县的党振甫、党建东,南召县的党太卿,等等,都是家族集体活动的骨干和志愿者。这是一个团队,一个自费、自愿为“三翁堂”后人寻根问祖事业服务的优秀团队,他们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肯定还耽搁了自己的很多其它事情,甚至是将自己正在经营的企业利益向后放,优先办理家族寻根问祖的事。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才最终促成了首届“三翁堂”家族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成功举办了“三翁堂”后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祭祖活动,卷帙浩繁的《三翁堂家谱》编篡工作也得以有序展开。
编修三翁堂《党氏家谱》,是“三翁堂”家族成员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事,是家族成员的共同期盼。截止2014年的资料统计,“三翁堂”家族已经发展为居住在豫南3市9县(区)、数万人的大家族。由于过去长时期互不来往走动,彼此缺乏了解和交流,辈分排序中缺乏统一的章程和规范,各个支系家族之间出现辈分不清、彼此见面不知如何称呼的尴尬状况。多年来,宗亲们一直盼望着我们这个家族能够续写家谱,规范名字,像其他孔家、孟家等家族一样,从名字上一看,就知道你属于哪一辈,彼此之间该怎么称呼。2012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党氏家族代表大会确定要编写家谱后,党氏家族理事会就把这项工作看得很重,立即行动,成立班子,拟定方案,责任到人。在短期内将居住非常分散的数千户宗亲家庭详细情况收集整理,编印成册,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三翁堂家谱》初稿问世后,又反复征求意见,多次修改,数易其稿,为的是追求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准确的家族史册。遗憾的是过去留下来的家族史料非常有限,许多历史记录存在断层,使我们无法在这个家谱中做到尽善尽美。有些疑问,只能等待时间做出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续写家谱?可能会有许多回答,但我觉得有两点是不能回避的。一是记录家族这段历史,给后人留下相关史料。二是运用这个家谱,实践这个家谱,改善宗亲之间彼此分不清辈分的状况。可以说,三翁堂《党氏家谱》是我们这个家族的宪法,是我们相互交往的礼仪章程,是我们和谐生活的准则。如果制定了家谱,家族成员不珍惜,不严格地执行,那续写家谱的现实意义就不复存在。“三翁堂”首届家族代表会召开后,“三翁堂qq群”也应运而生。这个聊天群定位是家族群,既然是一家人,就没必要再搞那些虚拟的东西,入群成员实施实名制,群友之间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大家在一起聊天、聊地、聊生活、聊工作,但时不时总会提出一个话题:“你是哪一辈,我该问你叫啥哩!”大家都有一个想法,或者说有一个期盼,能否按照家谱中“心五中元长青春发祥泰”的字号排序,规范一下现有人员的名字。也就是说,将来新出生的孩子都要按照家谱排序规范起名,现有成员的名字,凡是没有按照家谱字号排序的,也要规范改名。怎么改?户口薄、身份证、房产证等已经铁定,重新纠正难度太大,麻烦太多,但可以按照家谱排序另起一个名字,即一人两名。此项提议立即得到响应,社旗党民,按照家谱排序属于“青”字辈,另改名字“党青钰”,这一改,入谱了,合规了,辈分清晰了,相关的麻烦和尴尬也就烟消云散了。如果家族所有成员都能够这样做,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辈分不清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