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北郊安乐堂邵氏族谱之源流解析



 郑州北郊安乐堂邵氏族谱之源流解析配图

  水无源则涸、木无本则枯。故,为水,则因其源纳细流而浩浩荡荡;为木,则由本得于天地而郁郁葱葱。为人者,不可不知宗认祖,知宗认祖,方可立行于天地之间,弘先人遗德,治家立业, 繁衍子嗣,为国,为民,于世共荣昌兴。

  今政通人和,盛世繁荣。我郑州地区邵姓族人知事者,于先祖邵雍千年涎辰之际,群集于邙山脚黄河南岸,共议修我邵氏族谱事宜。追其根,溯其源,知其本。彰我先贤圣德,启我后人宏志,继往开来,萌福子孙,为国强,为民富, 于时日俱进。邵氏源于姬姓,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之庶子奭受封于召邑(今陕西省岐山西南)世称召公,后因辅《周室有功,封于赛(今北京一带),为無国始祖,其后有召氏。秦汉时加邑为“邵”。经历代繁衍生息,遍及海内外,现己为380万之名门望族,届西家姓氏第83位。

  我“安乐堂”始祖邵雍(公元1011年一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祖籍范阳,年幼家贫,起于细微。十三岁,随父迂届共城(今河南辉县)年少笃学,师从道家学者李之才。冬不就炉,夏不纳凉,夜以继日者数十年,终及妙悟,穷《河图》《洛书》之道,究《易经》《尚书》之理。知行合一,游历河、汾、淮、汉之地,沐齐、鲁、郑、卫之风。三十岁后,迁居洛阳,与司马光、周敦颐,程頤、程颤等推腹至学,结为好友,史称:北宋五子。雍祖考日月星辰之变,论世事万坊之情,开宋代理学之先河。朝廷三诏,委以重任,我祖均称疾不赴,甘乐为其平庸,居一隅而得其乐。 

  宋哲宗元佑中皇上赐谥号“康节”。温良好乐为“康”,能固所守为“节”。

  康节公敦敏乐善,智君德仁。上承《书》《易》之道,下开“程朱 理学”,精通数理之妙,启今世科学之始。其数理之要,亦为今世之用。前岁,神舟飞船遨游河汉苍穹,亦以我祖数理为据,乃我先贤之功,后辈之荣。

  康节第十九世裔光照,乃我郑州北郊邵氏族人之始迁祖。明末年间,因社会动乱,由洛避危迁荥日久未归,古荥镇邵庄遂为世居之地,迄今四百余载。经历代繁衍生息,其后代先后依居于大京水镇邵庄、邵桥、大河村、西史赵、张家村,东赵、惠济桥、古荥等地,或聚居或散居,形成今天郑州北郊以光照为始迁祖的邵氏宗族体系。我郑州邵氏族人,牢记祖先教诲,传承邵雍文化,砥砺耕读,建功立业,热望邵氏再度辉煌。2007年2月在今古荥镇西邵庄邵氏祠堂的原址上,由族人出工集资重修祠堂。今我郑州地区邵氏宗亲成立分会,下设设西邵庄、北邵庄、南邵庄,大河村,西史赵,张家村等六个宗亲支会,旨在集族人合力,以时代使命为己任,续修郑州地区邵氏宗谱,续谱墨録刻碑立撰,完成族人夙愿,以尊祖敬宗,传承我邵氏文化。

  我辈皆康节之后,当以先祖为鉴,自律品行。行立于世,不可忘先人教诲;与人为善,不可忘先人遗德:为国为民,不可忘先人忠节。故修其邵氏族谱,示今人后辈,应以弘扬我祖圣贤品德,光大我先人之功名为己任,彰树我邵氏于中华之林。

第三十九世孙

邵西镇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